太平洋上从未如此显得拥挤。
漆黑的海水中,三十二艘“弗吉尼亚”级block VIII攻击核潜艇如同饥饿的鲨群,以完美的静默在热盐层中穿行。它们的艇首指向同一个方向——华夏东海。海面之上,由“福特”级航母“企业号”率领的七个打击群劈开惊涛,甲板上频繁起降的F-45c“角雕”战机引擎的轰鸣,与海浪声交织成一曲冰冷的战歌。
这并非全部。
岛国横须贺港外,集结的“出云”级直升机航母“加贺号”已完成“闪电航母”改造,搭载着F-35b,与澳大利亚“霍巴特”级驱逐舰、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组成第二梯队,自东南方逼近。
更遥远的印度洋,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战斗群也蠢蠢欲动,尽管动作迟疑,但其存在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战略钳形攻势的一翼。
一场以“自由航行”为名义,实则是绝望之下、倾尽西方剩余军事精华的联合武力示威,已然成型。其规模,堪称冷战结束后之最。他们的目标明确——突破华夏划定的东海防空识别区,抵近至其海岸线,用钢铁洪流测试那条东方巨龙的底线与决心。五角大楼的推演认为,在如此庞大的联合力量面前,即便拥有“轩辕”空天母舰,华夏也将投鼠忌器,从而为他们在谈判桌上挽回一丝颜面,并为其暗中进行的“普罗米修斯之火”与“屠龙”计划创造混乱与机会。
山姆国第七舰队司令,海军上将理查德·格雷森,站在“企业号”的舰桥上,透过高强度玻璃凝视着西边那片被晨曦染红的海域。他手中捏着一份最高密级的评估报告,结论刺眼而直接:“在‘轩辕’级空天母舰及其附属作战体系面前,我方舰队生存概率低于15%。”
“但他们不敢。”格雷森低声自语,像是在说服自己,“这是威慑,不是战争。他们承受不起全面冲突的代价。”
他忽略了报告中用红色字体标注的另一行小字:“前提是,对方遵循我们理解的‘理性’。”
联合舰队的一举一动,未曾有一秒脱离“注视”。
金城,战略指挥中心。
巨大的全域态势图上,代表联合舰队的数百个红色光点,正从三个方向缓缓压向华夏蔚蓝色的版图。其航线、速度、舰机型号、甚至部分舰艇指挥官的信息,都实时显示在一旁的数据栏中。这一切,都来自于无所不在的“千里眼”量子雷达\/光电复合感知阵列,以及游弋在近地轨道、同步轨道的“天枢”侦察卫星网络。
“企业号航母,位置北纬xx,东经1xx,航向270,速度18节。”
“加贺号轻型航母,位置……”
“确认‘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密歇根号’信号消失在宫古水道附近,判断已潜入第二岛链内。”
冰冷的电子合成音有条不紊地播报着。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但并非恐慌,而是一种猎手等待猎物进入陷阱前的耐心。
陈刚站在张诚身侧,语气带着一丝不屑:“他们以为集结了这些破铜烂铁,就能让我们后退?‘轩辕’只需要一次齐射……”
张诚抬手,打断了他。他的目光并未停留在那些耀武扬威的水面舰艇上,而是聚焦在深海之下,那些如同幽灵般潜行的核潜艇,以及更远处,在电磁频谱中若隐若现的、庞大的电子战与网络攻击集群。
“格雷森是个老派的海军人,他相信巨舰大炮的威慑力。”张诚的声音平静无波,“但他背后的人,指望的不是这些。通知‘北辰’和‘天工’,‘烛龙’全域警戒等级提升至最高。重点不是这些摆在明面上的舰队,而是藏在影子里的东西。”
几乎在张诚命令下达的同时,联合攻击开始了。
并非预想中的导弹齐飞,战机呼啸。第一波攻势,来自无形的领域。
强大的电磁脉冲如同海啸般从“企业号”及其护航舰只上爆发,试图干扰、致盲华夏沿海的雷达和通信系统。与此同时,一支由山姆国网络战司令部与盟友顶尖黑客组成的“数字特遣队”,沿着事先渗透或强行开辟的数百条网络路径,向华夏的军事指挥网络、“羲和”量子通信网络的地面中继站、甚至金城指挥中心本身,发起了潮水般的进攻。
这是“普罗米修斯之火”计划中“阿瑞斯之怒”与“网络奇袭”的实战预演。他们不求完全瘫痪华夏的系统,只求制造一瞬间的混乱,一个可供利用的“窗口”。
然而,他们撞上了一堵无形的、流动的“墙”。
“羲和”量子网络的内生安全架构,在“伏羲”的实时调控下,展现出恐怖的防御能力。经典计算机发起的攻击,在量子加密和超高速逻辑判断面前,如同用木矛冲击复合装甲。大部分攻击在接触的瞬间就被引导至“伏羲”构建的、遍布全球的虚拟“蜜罐”之中,被分析、吞噬、反向追踪。
电磁干扰同样效果寥寥。“千里眼”系统采用的光电复合与量子雷达技术,对传统电磁压制拥有极高的抗扰性。沿海的雷达屏幕上,只是短暂地出现了一些雪花点,随即恢复了清晰,甚至比之前更加明亮——系统自动启动了抗干扰增强模式。
格雷森在“企业号”的指挥中心里,收到了电子战军官沮丧的报告:“长官,对方……对方的系统几乎不受影响!我们的攻击如同石沉大海!”
一股寒意顺着格雷森的脊椎爬升。他意识到,技术代差比预想中更加绝望。
就在联合舰队的指挥官们为第一波攻势完全失效而惊疑不定时,他们所有的雷达屏幕、声纳显示屏,甚至光学观测设备,同时捕捉到了一个令人心脏骤停的景象。
在联合舰队核心区域的正上方,约两万米的高空,云层如同被无形的巨手拨开,一艘庞大到超出认知的银灰色战舰,如同神只降临般,无声无息地显现出它狰狞而优美的轮廓。
“轩辕”号空天母舰!
它没有启动任何传统的推进器,舰体周围的空间微微扭曲,仿佛被一层薄薄的能量场所包裹(“不周山”能量护盾的低功率运转状态)。它就那样静静地悬停在那里,投下的阴影笼罩了下方数十海里的海域,冰冷的金属舰体反射着阳光,带着一种俯瞰蝼蚁般的漠然。
“企业号”的舰桥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仰着头,透过舷窗看着那个悬浮在头顶的庞然大物,一种源自生物本能的恐惧扼住了他们的喉咙。
“它……它是什么时候……”格雷森的声音干涩嘶哑。
没有警告,没有通讯。
“轩辕”号甲板下方,位于舰首的“射日”高能粒子束主炮的炮口,开始凝聚起令人心悸的幽蓝色光芒,那光芒并不刺眼,却让所有看到它的人灵魂都在颤栗。
“它要开火了!”声纳官发出凄厉的尖叫。
格雷森闭上了眼睛,等待着毁灭的降临。
然而,预想中的毁灭性能量束并未射向任何一艘舰船。那道经过精确调制的幽蓝色光柱,以近乎光速,擦着“企业号”航母的舰岛边缘,射入其后方的深海中。
没有爆炸声。
只有海水被瞬间汽化、电离时发出的、低沉的“嗡”的一声。
光柱消失处,海面上留下一个短暂存在的、边缘光滑的漩涡,以及空气中弥漫的、刺鼻的臭氧味道。
一次警告性射击。
一次精准到毫米、展现了绝对控制力的武力展示。
紧随“轩辕”的现身,如同蜂巢被惊动,无数“影刃-II”空天无人战机从“轩辕”号下方的弹射通道中蜂拥而出。它们没有攻击,只是以远超有人战机极限的过载机动,在联合舰队上空编织出一张密不透风的、闪烁着死亡光泽的金属巨网。
同时,联合舰队所有舰只的火控雷达屏幕上,瞬间被无数个“锁定”提示符刷屏。每一个提示符,都代表着一门“逐月”电磁炮或一套“流星”近防激光矩阵已经将其纳入必杀射程。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声纳系统传来的信息——那三十二艘原本被视为致命杀手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此刻每一艘的艇壳上,都被至少三个以上的主动声纳波束牢牢锁定。这意味着,它们在华夏的反潜体系面前,如同赤身裸体地站在聚光灯下。
通讯频道里,一片混乱。
“我被锁定!重复,我被锁定!”
“上帝!他们的飞机速度太快了!”
“无法摆脱!声纳接触……我们被包围了!”
格雷森上将瘫坐在指挥椅上,面无血色。他所有的战术推演,所有的骄傲自信,在“轩辕”号降维打击般的实力面前,彻底粉碎。这根本不是战争,甚至不是对抗,这是成年人对孩童的绝对碾压。
一个清晰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通用语通讯,接入了联合舰队所有指挥官的首频:
“这里是华夏空天军,‘轩辕’号。你方已非法侵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防空识别区,并对我方实施敌对电磁及网络攻击行为。此为大不敬,亦为自取灭亡之道。”
“现给予最后通牒:所有舰机,立即关闭火控雷达及攻击系统,保持现有航向航速,在十分钟内,无条件、全频谱撤离至东经xxx度以东海域。”
“重复,无条件撤离。任何迟疑、挑衅或进一步敌对行为,都将被视为对华夏宣战,并招致……毁灭性打击。”
“‘轩辕’号,通告完毕。”
通讯切断。
海面上,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静,以及头顶那艘巨舰带来的、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格雷森艰难地抬起头,看了一眼周围面如土色的同僚,又看了看屏幕上那些依旧被牢牢锁定的符号。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从牙缝里挤出了那个他职业生涯中最耻辱的命令:
“……传令各舰……执行……‘羔羊’撤退方案。关闭所有火控系统,保持队形……我们……回家。”
庞大的联合舰队,如同被抽去了脊梁骨,来时气势汹汹,去时偃旗息鼓,在“轩辕”号及其蜂群无人机的“护送”下,灰溜溜地转向,驶向远海。阳光依旧明媚,照在他们灰色的舰体上,却仿佛带着无尽的嘲讽。
兵临城下?
不,是自取其辱。
金城指挥中心,张诚看着态势图上开始后撤的红色光点,眼中没有丝毫得意。
“清理了门前的杂草。”他淡淡地说,“现在,该把躲在草丛里放冷箭的老鼠,一只只揪出来了。”
“雷霆清算”的序幕,才刚刚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