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7年,初冬。寒流席卷西北,金城上空铅云低垂,凛冽的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压抑。持续数月的“净网”行动如同一场高强度的电子化疗,清除了数字国土内大量的“癌细胞”,但最具威胁的恶性病灶,往往隐藏在最深处,与健康的组织纠缠在一起,极难根除。而针对这些深藏于内部、危害巨大的“叛国者”的清算,即将以最直接、最冷酷的方式展开,代号——“雷霆”。
“雷霆”行动的目标,并非周维林那样的小角色,而是那些身居要害位置、掌握相当机密、其背叛行为可能对国家造成颠覆性危害的“大鼹鼠”。行动的指挥权直接归属于最高层,由张诚授意,陈刚的“烛龙”与内部保卫部门联合执行,拥有超越常规程序的权限。这是一场不容有失、追求一击必杀的肃清之战。
第一个被“雷霆”之锤锁定的目标,是代号“深潜者”的赵国雄。
赵国雄,五十五岁,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他出身红色家庭,履历光鲜,长期在能源系统工作,参与了从早期核电站建设到“盘古”计划初期的部分协调工作,能够接触到大量宏观能源布局、关键设施选址、以及与“盘古”相关(非核心技术,但涉及部署和安保)的高度敏感信息。他平素为人低调,作风严谨,甚至在某些场合表现出对技术自主创新的强烈支持,是组织内部评价颇高的“可靠”干部。
然而,“伏羲”构建的内部人员异常行为监测模型,却从海量的、看似无关的数据中,勾勒出了一条指向他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暗线:
资金流水异常: 其亲属在海外多个离岸银行账户,近五年来有数笔来源不明、数额巨大的资金流入,与其家庭明面收入严重不符。资金流向经过多层复杂伪装,但在“伏羲”的穿透式分析下,最终溯源与山姆国某家与情报界关系密切的“咨询公司”有关。
通讯联络疑点: 其一部未报备的加密卫星电话,曾多次与几个被标记为境外情报中转站的号码进行短暂联络,时间点往往在其参加重要会议或审批关键文件之后。
行为模式偏离: “伏羲”分析其近年的会议发言、审批倾向和社交网络,发现其在对某些敏感能源项目(特别是涉及“盘古”外围安保升级和分布式能源网络布局)的决策上,存在一种微妙的、与国家安全整体利益相悖的“迟滞”或“引导”倾向,这种倾向极其隐蔽,几乎无法被人类察觉,但在大数据关联分析下却呈现出清晰的模式。
亲属异常动向: 其独子早在数年前便以留学名义出国,此后长期滞留不归,近期其子在境外的生活轨迹和社交圈,与已知的某情报机构外围招募网络高度重合。
所有的线索碎片,在“伏羲”的逻辑网络中汇聚、碰撞、验证,最终将赵国雄的“内部威胁等级”提升至最高,概率超过99.8%。他不是被收买的失意者,而是一条长期潜伏、深得信任、甚至可能身负特殊使命的“沉睡者”。
锁定目标只是开始。“雷霆”行动的核心在于,既要确保抓捕万无一失,防止其狗急跳墙销毁证据或发出警报,更要借此机会,最大限度地挖掘其背后的情报网络,实现“顺藤摸瓜”。
一场围绕赵国雄的、无声无息的立体布控迅速展开:
“烛龙”的特勤人员对其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的、最高级别的秘密监视。其住所、办公室、车辆乃至常去的活动场所,都被植入了最先进的微型监测设备。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外出,甚至垃圾袋里的碎片,都在监控之下。
他的所有通讯设备、办公电脑、家用网络,都被置于“伏羲”的绝对监控之下。他发出的每一条信息,访问的每一个网址,都同步呈现在指挥中心。同时,“伏羲”为其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信息茧房”,确保他无法接收到任何可能引起警觉的风声,其试图向外传递的任何敏感信息,都会被延迟、篡改或拦截。
基于“伏羲”对其性格和心理状态的分析,安全部门精心设计了一些看似偶然的“测试”。例如,安排其在非核心会议上听到关于“内部清查”的模糊信息,观察其反应;或在其审批流程中,设置一些带有轻微逻辑陷阱的文件,试探其是否会做出符合境外利益的选择。赵国雄的表现,一次次印证了“伏羲”的判断——他在谨慎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行为模式出现了更细微的扭曲。
指挥部决定,在收网前,实施一次精准的“钓鱼”行动。由“伏羲”伪造了一份关于“盘古”能源网络某处“新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及应急调整方案”的绝密文件,这份文件真假掺半,极具诱惑力,计划在适当时机,以看似疏忽的方式让其“偶然”接触到,诱使其向外传递,从而人赃并获,并锁定其联络渠道。
布控进入第三周,赵国雄似乎嗅到了空气中的危险。他的行为变得更加谨慎,减少了不必要的对外联络,甚至开始着手清理一些个人物品。他这种“清洁”行为本身,在监控者眼中,就是准备潜逃或销毁证据的前兆。
指挥部判断,不能再等下去了。“钓鱼”行动提前启动。
一天傍晚,赵国雄在办公室处理文件时,机要秘书“不慎”将一份标注着“绝密·特急”的文件夹与其他普通文件混在一起,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文件夹的封皮上,赫然写着《关于“盘古”华东节点潜在共振风险及紧急规避方案的评估报告》。
赵国雄看到这份文件时,瞳孔骤然收缩,呼吸明显急促了几分。他左右环顾,确认无人后,迅速将文件塞进了自己的公文包,强作镇定地离开了办公室。
他回到位于市郊的高档别墅,一反常态地没有开灯,而是在黑暗中枯坐了许久。监控画面里,他脸上的表情在阴影中不断变换,挣扎、恐惧、贪婪、孤注一掷……最终,一种豁出去的疯狂占据了上风。
他走进了地下室,启动了那部加密卫星电话。他并不知道,这部电话的所有加密协议,早已被“羲和”量子网络破解,他的每一个按键,每一句低语,都清晰地传到了指挥中心。
“鹰巢,鹰巢,这里是‘深潜者’。”他的声音干涩而紧张,“有紧急情况,需要立即传递‘火种’……”
他简要地汇报了文件的核心内容(他自以为是真的),并要求对方启动紧急接收程序。
就在他准备用特殊设备扫描文件内容进行传输的瞬间——
“行动!”
陈刚冰冷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出。
地下室的门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无声地撞开,数名全身黑色作战服、佩戴“烛龙”徽章的特勤人员如同鬼魅般涌入,红外瞄准器的红点瞬间锁定在赵国雄的额头和胸口。与此同时,别墅内外所有的灯光骤然亮起,将地下室照得如同白昼。
赵国雄僵在原地,手中正准备连接传输设备的扫描仪“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他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只剩下死灰般的绝望。他甚至没有机会做出任何反抗或销毁证据的动作。
“赵国雄,”为首的“烛龙”队长声音平稳,不带一丝感情,“你涉嫌犯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现依法对你采取强制措施。”
没有激烈的枪战,没有喧嚣的追逐。这场针对高级别叛国者的抓捕,在绝对的掌控和力量优势下,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效率,在短短十几秒内宣告结束。人赃并获,铁证如山。
几乎在同一时间,根据赵国雄刚刚拨出的号码和通信特征,“伏羲”与网军部队联动,迅速锁定了位于境外某城市的信号接收点,并启动了相应的反制和追踪措施,为下一步扩大战果奠定了基础。
赵国雄的落网,在内部高层引发了剧烈的地震。其身份和位置的敏感性,让所有人都感到脊背发凉。对他的审讯在高度保密状态下进行,在“太虚”审讯系统和铁证面前,他很快交代了自己的叛变历程:早年在境外留学期间被策反,回国后长期潜伏,利用职务之便为境外势力提供了大量涉及能源安全、战略布局的情报,其动机混合了意识形态的动摇和巨大的金钱诱惑。
他的下场是注定的:经过严格的司法程序,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判决迅速而坚决地执行了。
此事并未对外公开报道,但在内部一定级别以上进行了严厉的通报。通报的措辞史无前例的严厉:“……无论其职务多高,背景多深,只要触犯叛国红线,必将遭到国家力量的雷霆打击,付出身败名裂、人财两空的终极代价!”
“雷霆第一击”的完美收官,如同一柄无形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每一个潜在动摇者的头顶。它用最冷酷的事实宣告:在华夏崛起的关键时期,任何背叛国家与民族利益的行为,无论隐藏得多深,伪装得多好,都绝无侥幸的可能,其末路唯有——在雷霆之下,化为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