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长河静静流淌,恍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当北京的银杏叶早已落尽,凛冽的北风裹挟着深冬的寒意,公历的脚步已然悄然迈入一月中旬。空气中开始弥漫起一种特殊的、越来越浓的期盼与暖意——农历癸卯年的春节,正踏着它亘古不变的节律,在十天后,向这片古老的东方大地翩然走来。
即便是沉浸在科研世界中的张诚,也无法忽视这源自文化基因深处的召唤。春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是团圆,是根脉,是无论走得多么遥远都无法割舍的情感羁绊。他深知,半山村的家里,爷爷、奶奶、父亲张建军、母亲李秀兰,还有弟弟张磊,定然早已望眼欲穿。
他平静地安排好了手头的工作。刚刚组建不久的团队成员——生活助理李静、科研助理赵伟,以及其他几位辅助人员,也都接到了他的明确指示:放下手头非紧急事务,安心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他甚至细心地为每人准备了一份情意殷实的年终红包,感谢他们这段时间的辛勤工作。这份超出年龄的周全与体恤,让团队成员们倍感温暖与敬佩。
考虑到春节期间的安全与宁静,以及不希望过度扰攘家人和乡邻,张诚决定只由安保小组的负责人陈刚陪同,轻车简从,返回G省老家。陈刚经验丰富,行事沉稳低调,是最合适的人选。
省城驻足,高规格的礼遇与乡土的情怀
飞机平稳地降落在G省省会的中川国际机场。当张诚在陈刚的护卫下走出廊桥时,眼前的情景让他微微顿步。并非人潮汹涌的欢迎队伍,而是几位早已等候在此、气质沉稳的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机场方面特意安排的贵宾通道。
为首的一位,是G省政府分管科教文卫的副省长,旁边站着省政府的秘书长、省教育厅厅长、省科技厅厅长等一众高级官员。他们脸上带着热情而郑重的笑容,既体现了对这位本省走出去的“国宝级”科学家的最高礼遇,也刻意控制了场面,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公众围观。
“张诚研究员,欢迎回家!”副省长快步上前,热情地伸出双手与张诚紧紧相握,“一路辛苦了!得知您今日返乡,我们特意在此迎候,代表省委、省政府,也代表家乡的父老乡亲,欢迎你回家!”
这份礼遇,不可谓不高。一位副省长亲自到机场迎接一位归乡的学者,即便这位学者成就斐然,也足见其重视程度。
张诚依旧保持着谦和的风范,微微躬身:“谢谢各位领导。劳烦各位亲自前来,实在不敢当。回到G省,就是回到了家,感觉非常亲切。”
寒暄之后,一行人来到了机场贵宾接待室。简单的茶歇期间,气氛和谐而热烈。副省长简要介绍了过去一年G省在经济社会,尤其是科技教育领域的发展情况,并再次对张诚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示祝贺。
“张诚研究员,你是我们G省的骄傲,是全省人民学习的楷模。你的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我省在全国乃至世界学术圈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副省长语气诚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将会一如既往、竭尽全力地为包括你在内的所有在G省工作和从G省走出去的杰出人才,提供最好的服务与支持。希望你常回家看看,多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张诚认真聆听着,随即沉稳地表态,话语中充满了乡土情怀与责任担当:“请各位领导放心。G省是我的根,无论我身在何处,始终心系故土。家乡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只要家乡有需要,只要在我的专业领域和能力范围之内,我定义不容辞,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我的成长,离不开脚下这片土地的养育,回报桑梓,是应有之义。”
他的表态,既真诚又得体,没有丝毫的敷衍与客套,让在场的各位领导深感欣慰,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随后,双方在融洽的氛围中,互道了新春的祝福。
“提前给张诚研究员拜个早年!祝你和家人春节愉快,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也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顺利,祝愿我们G省在新的一年里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就在这时,副省长微笑着引入了一位一直在旁边安静等待、气质儒雅的中年学者。
“张诚研究员,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省lz大学的王校长。lz大学是我们国家在西北地区重要的高等学府,也是我们G省高等教育的排头兵,扎根西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王校长立刻上前,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敬意,双手握住张诚的手:“张诚研究员,久仰大名!今日得见,荣幸之至!我代表lz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
张诚对lz大学并不陌生,他知道这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尤其是在草业科学、生态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有着鲜明特色和强劲实力的国家重点大学,素有“独树一帜”的美誉,为国家西部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校长,您好。lz大学声名远播,尤其在艰苦环境下坚守西部、为国育才的精神,令我十分敬佩。”张诚客气地回应。
王校长抓住机会,诚挚地发出了邀请:“张诚研究员,我们深知您科研任务繁重,身兼多职。但作为家乡的最高学府,我们殷切希望能有机会沾溉您的智慧之光。我谨代表lz大学,郑重邀请您担任我校的‘终身特聘教授’!我们不敢奢求您常年驻校,只希望您能在方便的时候,拨冗莅临指导,为我们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把舵引航,激发lz师生的科研热情与创新精神。这将是对lz大学,也是对整个西部教育事业莫大的支持!”
这个邀请,带着浓浓的乡土情谊和西部高校对顶尖人才的渴望。lz大学没有与清北等顶尖学府争夺“全职”的野心,而是以一种更务实、更富情感的方式,希望与这位家乡骄子建立一种紧密的、可持续的学术联系。
张诚几乎没有犹豫。对于家乡高校的请求,尤其是像兰州大学这样有着光荣传统和重要战略地位的学府,他于情于理都难以拒绝。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对家乡教育的责任。
他脸上露出温和而肯定的笑容,清晰地说道:“王校长,您言重了。作为G省人,能够受聘于家乡的最高学府,是我的荣幸。lz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精神令我感佩。这份聘书我接受了!我愿意成为lz大学的一员,未来一定会寻找合适的机会回校交流,与兰大的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进步,为我们西部的人才培养和科学事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毫不犹豫的接受,让王校长和在场的所有领导都喜出望外!这无疑是此次迎接活动最圆满的成果之一!
“太好了!太好了!谢谢您!张教授!”王校长激动地连声道谢,立刻将早已准备好的、印制精美的聘书双手奉上。这一幕,也被随行的官方媒体记录了下来,成为了G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及顶尖科学家心系乡梓的生动体现。
归心似箭,通往黄土地的温暖旅程
在省城短暂而高效的会面结束后,张诚婉拒了省里安排宴请的提议,表达了归家心切的意愿。省政府尊重他的选择,立刻安排了性能良好、乘坐舒适的特制专车,并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司机负责,送他和陈刚返回t县鸡鸣乡半山村。
车辆驶出省会,高楼大厦逐渐被抛在身后,窗外的景色开始被熟悉的、广袤而雄浑的黄土高原所取代。沟壑纵横的梁峁,冬日里略显萧瑟却依然坚韧挺立的植被,偶尔掠过视野的、贴着红色窗花的窑洞或新式农居……一切都散发着故乡泥土的芬芳。张诚静静地望着窗外,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与眷恋。无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飞得多高多远,这条回家的路,永远能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弦。
陈刚坐在副驾驶位,警惕而专业地观察着路况和周围环境,同时也能感受到身后这位年轻雇主身上散发出的那种近乡情切的宁静氛围。
山村沸腾,锣鼓喧天迎骄子
当专车驶下高速,转入通往鸡鸣乡的省道,再到进入半山村的地界时,眼前的景象让即便是见多识广的陈刚,也不由得微微动容。
离村口还有老远,就已经能看到黑压压的人群和迎风招展的彩旗。鲜艳的红色横幅早已拉满:“热烈欢迎张诚博士回家过年!”“半山村的骄傲,家乡人民的楷模!”“向张诚学习,建设美好家园!”
车辆缓缓驶近,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嘹亮的唢呐声便扑面而来!村里的秧歌队、锣鼓队早已穿戴整齐,卖力地表演着,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孩子们穿着崭新的棉袄,手里挥舞着小国旗,兴奋地蹦跳着,喊着:“诚哥哥回来啦!”
夸张点,嘿嘿(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村民们,几乎全村出动,扶老携幼,站在早已硬化拓宽、打扫得一尘不染的村道两旁,踮着脚尖,伸长脖子,脸上洋溢着如同自家孩子出息了归来般的灿烂笑容。乡党委书记、乡长、村里的支书、主任等基层干部,也都站在人群最前面,激动地搓着手。
车辆在人群的簇拥下,几乎是以步行的速度,缓缓驶向张家院落。鞭炮声此起彼伏,红色的纸屑如同雪花般纷飞,落在干净的路面上,落在人们的肩头,更增添了浓浓的年节喜庆气氛。
张诚让司机停车,他和陈刚走了下来。他并没有立刻走向家门,而是停下脚步,面向热情的多亲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然后,他走到几位须发皆白、被家人搀扶着的村中长者面前,恭敬地问好;又与乡、村的干部们一一握手,感谢他们的迎接;还不忘摸了摸挤到前面来的几个孩子的头,引得孩子们一阵欢叫。
他的脸上,始终带着温和而真诚的笑容,没有丝毫的不耐烦与高高在上。他用带着乡音的朴实语言,对围上来的乡亲们说道:
“谢谢各位叔伯婶娘,谢谢乡亲们!大家太客气了,外面冷,都快回家吧!”
“回来了,回来了,大家都好!”
“谢谢大家,都挺好的,谢谢!”
他的谦和与不忘本,让乡亲们更加高兴,掌声、欢呼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将半山村冬日的寒冷驱散得无影无踪。
在乡亲们自发让出的通道中,张诚和陈刚终于走进了那座熟悉而又有些许变化的张家院落。爷爷张满仓和奶奶穿着簇新的唐装,被家人簇拥着站在院中,看着孙子归来,激动得眼圈泛红。张建军和李秀兰更是快步上前,紧紧拉住儿子的手,上下打量着,千言万语堵在喉咙,最终只化作一句:“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弟弟张磊则兴奋地一把抱住哥哥的腰,大声喊着:“哥!你可回来啦!”
卸下行囊,静享团圆
回到家中,卸下风尘,那外界所有的荣光与喧嚣,仿佛都被隔绝在了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农家小院之外。张诚将陈刚介绍给家人,感谢他一踏的护送。
看着家中其乐融融、准备过年的忙碌景象,张诚对陈刚说:“陈刚同志,一路辛苦了。现在已经到家,非常安全。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你也赶紧回家吧,好好陪陪家人,过个团圆年。这边不用担心。”
陈刚原本接到的是确保张诚安全的指令,但面对张诚真诚而坚决的安排,以及眼前这浓得化不开的家庭氛围,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选择了服从。他向张诚及其家人敬了一个礼,又仔细检查了一下院落周围的环境,与当地派出所的同志做了简单交接,这才在张诚一家人的再三感谢和新年祝福中,驱车离去,奔赴属于自己的团圆。
院子里,终于恢复了家庭内部的宁静。灶台上炖着肉,香气四溢;母亲和姑姑们正在准备过年的面点;父亲和爷爷张罗着贴春联、挂灯笼;弟弟张磊围着哥哥,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的趣事。
张诚换上了一身舒适的便装,坐在炕沿上,看着家人忙碌的身影,听着熟悉的乡音,感受着这平淡却无比珍贵的温馨。窗外,偶尔还能听到零星的鞭炮声和孩子们的嬉笑声。
岁末寒冬,游子荣归。所有的辉煌与赞誉,在此刻,都融入了这盏为团圆而亮的温暖灯火之中。对于张诚而言,这才是春节最真实、最动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