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等级突破至三级带来的浩瀚视野与深邃洞察,如同在张诚面前展开了一张无比宏伟而精密的数学星图。那些曾经需要费力攀爬的理论高峰,如今望去,虽依旧险峻,但路径已清晰可见;那些分散在各处的数学分支,在他眼中已交织成一张充满内在联系与和谐之美的巨大网络。他知道,自己已然具备了冲击《数学年刊》这座数学界珠穆朗玛峰的资格与潜力。
但资格与潜力,不等于成果。要将脑海中的知识、灵感与高维视角转化为十篇足以震动学界的严谨论文,并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这需要的不仅是智慧,更是近乎疯狂的专注、毅力与时间。
闭关,势在必行。
翌日清晨,张诚首先联系了“联合培养导师小组”的负责人徐海超院士。电话接通,他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让自己的理由听起来既充分又不至于太过惊世骇俗。
“徐院士,早上好。抱歉这么早打扰您。”
“哦,张诚啊,不打扰,有什么事吗?”徐院士的声音带着晨起的爽朗。
“是这样的,徐院士。最近在阅读文献和思考过程中,我……嗯,偶然间对几个不同数学领域的问题,有了一些比较特别的、相互关联的灵感火花。”张诚斟酌着用词,“这些想法感觉有点缥缈,但又似乎有点意思。我想尝试着把它们系统地整理出来,看看能不能形成一些有价值的推导或者初步结果。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可能需要集中全部精力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演算,暂时可能无法按时去旁听各位老师的课程了,特地向您请假,也麻烦您代为告知小组的其他导师。”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徐院士是过来人,深知“灵感”对于数学研究者的重要性,尤其是那种看似突如其来、却可能孕育着重大突破的“火花”。他虽然惊讶于张诚这么快就进入了独立研究的状态,并且似乎同时涉猎多个领域,但更多的是欣慰和期待。天才的世界,本就难以常理度之。
“哈哈,好事啊!”徐院士的声音带着鼓励,“灵感这东西,可遇不可求,抓住了就是机遇!你放心,课程的事情不用担心,那些内容对你来说本来也只是拓展和深化,关键还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创造。你尽管去钻研,需要什么资料,或者遇到什么卡壳的地方,随时可以来找我们讨论。我们这几个老家伙,随时为你敞开大门!”
“谢谢徐院士的理解和支持!”张诚真诚地道谢。
挂了电话,他稍稍松了口气。导师这边算是顺利通关。
接下来,他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是母亲李秀兰。
“妈,是我。”
“小诚啊!怎么这时候打电话?在学校还好吗?吃饭怎么样?北京开始变冷了,你……”母亲关切的话语连珠炮似的传来。
“妈,我很好,一切都好。”张诚心中温暖,打断母亲的话,“就是有件事跟您和爸说一下。学校这边,学习任务比较重,需要写几篇论文,时间比较紧。所以接下来几个月,我可能会非常忙,电话可能没法像之前打得那么勤了。”
“写论文?这么小就写论文啊?”李秀兰的声音带着惊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会不会太累了?你还小,身体要紧啊……”
“放心吧妈,王老师把我照顾得很好。就是需要集中精神。我会注意休息的。”张诚安抚道,“等忙过这一阵就好了。”
这时,父亲张建军的声音也凑了过来:“儿子,学习重要,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千万别硬撑。家里没事,你弟弟也挺好的,你不用惦记。需要什么就跟家里说。”
“我知道了,爸。你们也多保重。”
又听父母絮絮叨叨地嘱咐了好几分钟,张诚才得以挂断电话。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他能够心无旁骛投入“战斗”的后盾。
最后,他找到正在厨房准备早餐的王淑萍老师。
“王老师,早上好。”
“张诚,起来了?早餐马上就好。”王淑萍回头,露出温和的笑容。
“王老师,有件事要麻烦您。”张诚神色认真,“从今天开始,我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封闭式学习和研究,可能会持续到年底。这段时间,除了一日三餐请您按时送到我书房门口之外,其他时间除非有极其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否则请尽量不要打扰我。我需要绝对的安静和不受干扰的思考环境。”
王淑芹看着张诚稚嫩脸庞上那不容置疑的郑重,微微一愣,随即立刻点头:“我明白了。你放心,我会安排好。三餐我会准时放在门口,不敲门,不打扰。你需要什么,写个纸条放在门口就好。绝对保证你的安静。”
她是受过专业培训的生活老师,深知对于某些专注于特定工作(尤其是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连续性的思维状态是何等重要。虽然张诚的年龄让她有些心疼,但她更尊重他的选择和事业。
“谢谢王老师。”张诚点了点头。
一切安排妥当,再无后顾之忧。
张诚回到二楼书房,反手锁上了房门。窗外,晨曦初露,未名湖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青霭。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锐利而专注。
意识沉入系统。
“兑换【初级精神集中药剂(改良型)】,20支!”
【叮!消耗积分4000点,成功兑换【初级精神集中药剂(改良型)】x20。剩余积分:6126点。】
光芒一闪,二十支装着淡蓝色液体的精致玻璃管出现在书桌旁的一个小型恒温保险箱内——这是系统附赠的储存装置,确保药效稳定。
“不知道够不够用,先准备这些,后续不足了再兑换。”张诚看着那二十支药剂,心中稍定。这相当于二十天的高效研究时间,是一笔巨大的投入,也是他完成任务的底气所在。
他取出一支药剂,拔开密封的瓶塞,仰头一饮而尽。液体微凉,带着一丝奇异的草木清香,滑入喉咙。
几乎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仿佛有一道清冽的泉水流过大脑,原本因为清晨和诸多琐事而残留的些微混沌感瞬间被涤荡一空。思维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敏锐,外界的一切干扰——窗外的鸟鸣、远处隐约的车声——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他的全部心神,如同被高度聚焦的激光,完全收束到了眼前的数学世界。
他摊开厚厚一沓特制的演算纸,拿起那支熟悉的绘图铅笔。脑海中,那些在数学等级提升后变得格外清晰的“灵感火花”和“可行路径”开始剧烈地碰撞、组合、衍生。
他没有选择那些困扰学界数百年的着名猜想作为开局——那需要太多的运气和机缘。他选择的是数个处于当前数学研究前沿,存在明确难点和突破空间,且在他达到三级数学视野后,已经能够看到其核心障碍与可能破解方向的“次一级”难题。这些问题任何一个的解决,都足以在《数学年刊》上占据一席之地。
笔尖落在纸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复杂的符号、优美的公式、严谨的逻辑推导,如同拥有了生命般,从他笔下流淌而出。他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停笔凝思,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纸面,直接窥视着数学宇宙最深层的奥秘。
精神药剂的效力让他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身体的疲惫。饿了,就吃一口王老师准时放在门口、尚且温热的饭菜;困极了,就在书桌旁的沙发上和衣小憩两三个小时,醒来后立刻再次投入战斗,或者直接使用下一支药剂,强行驱散睡意。
书房的地上,渐渐堆满了写满演算过程的草稿纸。书桌的白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关键的定义、引理和证明思路。
闭关状态,正式开启。
在这间临湖的小楼里,一个年仅八岁的少年,正以燃烧精神与意志为代价,向着数学的巍峨神殿,发起了一场无声而疯狂的冲击。燕园的日月星辰,悄然轮转,见证着这超越常理的专注与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