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代,栾书庚老师给狐偃和狐毛上课,也是有课表的,除了有礼、嘞、射、御、书和数着六艺之外,平日里,栾书庚老师还教狐偃和狐毛一些刀、剑、棍棒等。
有人会说了,那个时候贵族子弟,都开的有这些课程啊?这些都是毛毛雨啊!一般老师都会啊!
而且,刀、剑、棍棒这些武术,一般的武士也有这方面的常识,不就教教小孩子吗?狐个君王找不到二者兼备的老师来教太子狐吉和公子狐维,也不是不行啊?别说两个老师,就是十个八个老师,他也请得起,既能出的起这些人的工资,又不怕人多管不起他们饭,为什么还要落下君王的脸面,去跟狐突为自家儿子,去争栾书庚老师。
这你就不明白了。
关键上连接。对,关键在于思想观念和认知的层次。栾书庚常常能从课本中,讲到现实中,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更重要的是,他站在历史的高度,熟知当时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情况,高屋建瓴,点拨狐偃和狐毛。
那一点一拨,可是点中要害,一两拨千斤。
比如,他分析当时的晋国。提到大宗翼城和小宗曲沃,提到曲沃武公。他给狐偃和狐毛讲道。
曲沃桓公采取厚德待民的政策,对民众减轻赋税负担,刑罚也比较宽松,他还鼓励民众开垦耕种土地。同时,采掘开挖附近山上的铜矿,冶炼铁矿,他还鼓励发展盐业,加强与周边戎狄部落的通商,用盐和粮换取戎狄的马匹。对来往商贾减少征收税款,鼓励大力发展曲沃地区的商业。
在曲沃桓叔的治理下,曲沃城只有短短几年间,就很快繁华发展起来,粮食产量得到大大的提升,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曲沃城。
曲沃桓叔看到大宗晋昭侯越来越沉迷于声色犬马、飞鹰斗鸡之中,晋国不少有识之士,在背后议论郁闷,许多人因此离开翼城,其中一部分便到了曲沃。
曲沃桓叔看在眼里,为晋国的命运担忧。
他对那时的晋国,发出呐喊:“我命由我不在天,逆天改命,那就从我公子成师开始。”
从公元前743年起,他就举起反抗的大旗,与大宗分庭抗礼。
讲到这里,狐毛忽闪着他得长睫毛插嘴道:“晋昭侯声色犬马、飞鹰斗鸡,对百姓的疾苦不管不顾,而曲沃桓叔厚德待民、减轻民众的赋税负担,刑罚比较宽松,嗨鼓励开垦耕种等举措,赢得了人心,难怪人们会从翼城出走,投奔曲沃!”
狐偃接口道:“难怪李世民说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仁政爱民才是白狄的治国策略!还有“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我喜欢!””
狐毛好奇的问道:“啊,李世民,你认识,他在哪儿?”
狐偃望着哥哥和栾书庚老师诧异的目光,敷衍道:“嗯嗯,是一个很有名的人,很厉害的人!”
栾书庚老师看他俩挺住了一轮,接着说道。
如今,曲沃桓叔的孙子,曲沃武公姬称。
他很聪明,直到此时需隐忍,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他韬光养晦。
对内,他大施仁政,努力发展经济,加强防备;
对外,他向齐、郑、鲁等国示好,又挑唆戎狄侵袭晋国,同时对晋军示弱,遇战即退而后坚守。
曲沃的示弱,赢得周边小国同情,径庭人就与曲沃密切往来。
这一系列举动激怒晋哀侯,去年,晋哀侯亲自征伐荆庭。曲沃武公果断率主力驰援,打晋军一个措手不及,晋哀侯大败被俘。
曲沃武公惜才,想以高官厚禄劝降晋哀侯车右栾成,却遭拒绝。栾成秉持忠义,力战而死,其气节令人敬佩。
狐偃听到这里,不由得感叹道:“可惜了,人才啊!而且忠心耿耿,令人敬佩!只是跟错了人!”
栾书庚看看狐偃说道:“是啊!他的忠心可歌可泣!”
狐毛想要说什么,又咽了回去。
栾书庚看狐毛不说话,继续说道。
晋国人拥立晋哀侯之子晋小子侯为新君,曲沃武公大怒,当即命叔叔姬万处死晋哀侯。
瞅瞅,这就是栾书庚的高超之处,也是狐格君王为啥要与狐突争夺他的原因。他就像一只站在空中的老鹰,睁大眼睛,看着当今社会,不但对周围各国了如指掌,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狐毛说道:“曲沃武公积蓄地方上的力量。面对强敌翼城大宗,他不莽撞,用示弱、外交等手段,由弱到强,扭转了翼城和曲沃的局势。武公真厉害!他真是一个料不起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狐偃接口道:“晋国大宗翼城虽名义上地位正统,但晋国因长期与戎狄为敌、督促小国向周朝纳贡,树立那么多敌人。而小宗曲沃在武公的经营下,通过仁政、外交等举措,赢得周边支持,实力越来越大。翼城看似强大,实则内外矛盾重重;曲沃虽小,却不断发展壮大,此消彼长之下,我看啊,小宗取代大宗,已是大势所趋 。”
栾书庚老师听到狐毛和狐偃的话,内心非常震惊,心想:常言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这两个娃娃,思想如此灵活,领悟能力如此强大,将来必会立奇功,成就不凡功绩!
狐突也曾头听过栾书庚上课,对他不但敬重有加,而且很佩服他,这次狐偃去二白犬宫,狐突甚是担忧,就来请教栾书庚老师。
狐突皱着眉头,望着乱书庚一脸心思地开口道:先生,君王请偃儿前去二白犬宫,陪伴太子,这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您比我清楚。偃儿生性单纯而且善良,满脑子都是新奇的想法,我实在放心不下......
狐突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一脸的忧虑。
栾书庚沉思片刻,慢慢说道:老爷不必太担心。进宫之后,少说话!说多了,不知道哪一句就与太子的意见不同,招惹祸端,如果能够做到说话、做事谨慎,就是最大的自保。
他停下话,目光转向狐偃,说道:若是遇到棘手的事情,千万不要逞强,寻找机会脱身才是上策。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狐偃认真地点头,眼中却闪过一丝倔强:先生,我明白您的担忧。但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