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衍画室”的招牌挂在临街的梧桐树下,日子在画笔簌簌和键盘轻敲中过得充实而安稳。这天下午,苏晚星正在整理新到的颜料,手机突然响起,屏幕上跳动着“童趣出版社”的名字,她下意识握紧了手里的星星画笔,接通电话时声音都带着一丝紧张。
“请问是苏晚星老师吗?我们看到了您工作室的插画作品,特别喜欢您温暖治愈的风格,想邀请您合作一本亲子绘本《海边的星星约定》。”电话那头的编辑语气恳切,“故事核心是孩子与父母的成长约定,希望能融入大海、星空这些元素,和您的创作调性特别契合。”
苏晚星挂了电话,激动得原地转圈,转身扑进刚下班回来的陆时衍怀里:“时衍!童趣出版社找我合作绘本了!是我一直想做的亲子主题!”
陆时衍接住她,眼底满是笑意,轻轻拍着她的后背:“我就知道,你的才华一定会被看到。”他拿起桌上的绘本大纲,仔细翻看,“故事里的小女孩想和爸爸一起看海边流星,约定长大后一起实现梦想,这个设定很温暖。”
可真正动笔时,苏晚星却陷入了瓶颈。绘本需要兼顾童真与治愈,还要通过画面传递出“约定”的重量,她画了好几版人物形象,不是觉得过于稚嫩,就是少了点故事里的情感张力,对着画纸发呆到深夜。
陆时衍端着温牛奶走进工作室,看到她皱着眉揉掉画纸,心疼地走过去:“别急,我们一起想想。”他坐在她身边,指尖轻轻划过画纸上的草稿,“你还记得我们在海边看星空的那晚吗?你说想把彼此的约定画进画里,或许可以从真实的情感出发。”
苏晚星眼睛一亮,突然想起毕业典礼后,陆时衍陪她回故乡整理旧物时,翻出的那本泛黄的笔记本——里面是她小时候画的“和妈妈的海边约定”,线条稚嫩,却满是憧憬。她连忙找出笔记本,摊在桌上:“你看,这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和绘本里的小女孩多像。”
陆时衍看着笔记本上歪歪扭扭的小人和海浪,笑着握住她的手:“那我们就把这份真实的情感加进去。小女孩的眼神可以更执着一点,爸爸的动作可以更温柔,比如弯腰陪她捡贝壳、指着星空讲故事,这些细节能让画面更有温度。”
接下来的日子,陆时衍成了苏晚星的“专属顾问”。他会在下班后排练绘本里爸爸的动作,让她对着写生;会陪她去海边观察潮汐和星光,捕捉最自然的光影;甚至在她熬夜赶稿时,默默在旁边处理工作室的运营事务,泡好温热的蜂蜜水,在她累得趴在桌上时,轻轻为她披上外套。
有一次,苏晚星卡在了绘本的高潮画面——小女孩长大后,带着爸爸的约定去看流星。她想画出那种跨越时光的感动,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陆时衍看着她焦虑的样子,突然拉起她的手,开车赶往海边。
那时已是深夜,海边空无一人,只有海浪拍岸的声音。陆时衍从车里拿出提前准备的仙女棒,点燃后递给她:“你看,这就像流星的光芒。”点点星火在夜色中闪烁,他站在她身边,轻声说,“约定不是单向的等待,而是双向的奔赴。小女孩带着爸爸的期待成长,爸爸也在守护着她的梦想,就像我们一样。”
苏晚星看着身边的陆时衍,看着他眼中倒映的星火,突然豁然开朗。她连夜赶稿,画面里,长大后的女孩站在海边,身边是白发苍苍的爸爸,两人仰头望着划过夜空的流星,女孩的手里握着小时候爸爸送的星星吊坠,爸爸的眼神里满是欣慰与骄傲。背景里的大海星光璀璨,和他们初遇时的图书馆、开业时的工作室画面隐隐呼应,藏着跨越时光的温柔。
绘本定稿那天,苏晚星把画稿发给编辑,不到半小时就收到了回复:“太动人了!苏老师,您把‘约定’和‘陪伴’画活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感觉!”
印刷完成的绘本送到工作室时,苏晚星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封面是她画的海边星空下,小女孩和爸爸牵手的背影,书名《海边的星星约定》烫着金边,旁边印着“星衍画室 苏晚星 绘”。她翻到最后一页,发现自己悄悄加了一个小彩蛋——插画角落里,有一枚小小的星星戒指,和她手上的那枚一模一样。
陆时衍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头,看着绘本里的画面:“这不仅是一本绘本,更是我们爱情和梦想的时光勋章。”他拿起手机,拍下绘本封面,发了一条朋友圈:“我的女孩,把约定画进了时光里,也把我们的未来画成了最温暖的样子。”
苏晚星靠在他怀里,指尖轻轻抚摸着绘本上的星星图案,心里满是踏实与幸福。她知道,这本绘本的成功,不仅是她个人的成长,更是两人并肩同行的见证。
工作室的窗边,星星灯依旧亮着,映着满墙的画作和桌上的绘本。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的故事被画笔勾勒,更多的约定被时光见证,而他们的爱情,会像这本绘本一样,在岁月里愈发温暖,愈发动人。
要不要我写绘本上市后引发读者共鸣,苏晚星收到小读者的暖心来信,两人一起举办签售会的温馨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