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251集:会“说谎”的珊瑚礁

“妙探组注意!北纬11°23′,东经142°18′的‘彩虹礁’出现异常——所有探测设备靠近就显示‘海底平原’,无人机飞过去镜头直接黑屏!”指挥中心的警报声刚响,林小满已经叼着半块三明治往潜水服里钻,她的“海洋共情”能力正突突跳——不是危险,是一种……憋笑的震动?

作为妙探组的核心,林小满能和海洋生物直接“对话”,但今天彩虹礁的珊瑚却集体装死。她戴着特制的“声波翻译器”潜到礁盘旁,耳麦里突然炸出一片叽叽喳喳:“别碰!这是给‘大胖’的惊喜!”“左边那丛脑珊瑚,你刚才晃太明显了!”

跟在后面的机械师苏青,举着自己发明的“万能探测仪”一脸黑线——仪器屏幕上还是一片空白,可她改装的微型水下机器人却传回画面:几十只小丑鱼正推着一颗拳头大的珍珠,往珊瑚礁深处的洞穴里塞,而所谓的“黑屏”,是珊瑚虫集体分泌了一种能干扰电子信号的荧光素,故意骗人类绕道。

“大胖是谁?”林小满戳了戳身边一丛假装僵硬的鹿角珊瑚,对方“噗”地吐出个小气泡:“就是总来这儿睡觉的……呃,长得像石头的大家伙!今天是它生日!”话音刚落,海底突然震动,一只半吨重的棱皮龟慢悠悠爬过来,背上还沾着几片海草——正是珊瑚们说的“大胖”。

苏青本想记录下珊瑚的异常分泌物,结果探测仪被小丑鱼抢走,当成了“生日蜡烛”插在珍珠旁;林小满试图劝珊瑚别浪费能量搞恶作剧,却被一群海星围起来,强行往她头发上别了串贝壳项链。最后两人带着满身珊瑚黏液浮出水面,指挥中心的屏幕终于恢复正常——画面里,棱皮龟正趴在珍珠旁,珊瑚们集体发光,像点了一圈小灯笼,而苏青的探测仪,正闪着红光“唱”着跑调的生日歌(是小丑鱼按错了按钮)。

“所以……这集的‘科研发现’是‘珊瑚会集体撒谎给海龟过生日’?”组长沈星看着报告笑出眼泪,林小满擦着脸上的黏液补充:“还有,苏青的探测仪,现在多了个‘给海洋生物点歌’的功能。”苏青翻了个白眼,却偷偷把探测仪的“点歌模式”设成了常用选项。

第252集:能“预言”的寄居蟹

妙探组接到渔民报案:最近每次出海前,沙滩上的寄居蟹都会集体爬到船舷上,要是有人强行开船,它们就会用钳子夹断渔网——已经连续三次,被夹断渔网的渔船都在海上遇到了突风。

“这哪是预言,分明是寄居蟹的‘天气雷达’比人类灵敏!”苏青抱着她的气象探测箱直奔沙滩,却看见林小满正蹲在地上,和一只背着海螺壳的寄居蟹“唠嗑”。“它说‘不是猜的,是听见风在海底跑步的声音了’!”林小满指着远处的海平面,耳麦里传来寄居蟹慢悠悠的声音:“风从北边来,带着‘小刀子’(指碎浪),今天下午就到。”

苏青不信,当场架起风速仪、气压计,数据显示一切正常。她刚要反驳,就看见那只寄居蟹突然爬进她的探测箱,用钳子狠狠夹了一下气压计的导线——屏幕瞬间跳红,显示气压骤降。“你看!它说人类的仪器反应太慢,海底的水流早就变了!”林小满笑得直不起腰,苏青却盯着寄居蟹的海螺壳发呆:这壳上的纹路,居然和她画的海浪预警图一模一样。

下午果然起了突风,妙探组躲在观测站里,看着寄居蟹们集体躲进岩石缝,每只都把海螺壳对着风向,像一排小雷达。苏青突发奇想,用3d打印了十几个迷你海螺壳,里面装了微型传感器——寄居蟹们居然主动钻了进去,带着传感器爬向不同的方向。“这下好了,咱们有了‘活体气象站’!”沈星拍着苏青的肩膀,后者却看着一只把传感器壳背反的寄居蟹叹气:“就是这‘员工’有点笨,得教它怎么背壳不挡信号。”

当天晚上,妙探组的监控屏幕上,十几个小红点在沙滩上跑来跑去,耳麦里时不时传来寄居蟹的抱怨:“这壳有点重!”“东边的风要来了,快让人类收衣服!”林小满把这些声音录下来,设成了观测站的闹钟——从此,妙探组的天气预报,比气象局还准三分。

第253集:偷科研样本的“小偷”

苏青熬了三个通宵,终于提炼出“深海荧光藻”的样本——这种藻类能在黑暗中发出蓝光,有望用于海底照明。可她刚把样本放进实验室的冷藏柜,第二天一开门,柜子里空空如也,只有地上留着几串湿漉漉的脚印,还有一撮银色的毛。

“是‘银狐’!”林小满一眼就认出:这是生活在附近红树林的水獭,因为皮毛雪白,被渔民叫“银狐”。她启动“共情”能力,很快在红树林的一棵气根下找到了“嫌疑人”——三只小水獭正抱着样本管,把荧光藻涂在自己身上,在黑暗里像三只发光的小灯笼,玩得不亦乐乎。

“你们偷我的样本干什么?”苏青叉着腰,却看见母水獭叼着一根树枝,指了指远处的浅滩——那里有一只搁浅的小海龟,因为天黑找不到海水,正奄奄一息。“它们说……用你的‘蓝光’,能给小海龟指路。”林小满翻译着,苏青的气瞬间消了——她的样本管是防漏的,荧光藻涂在水獭身上,刚好能在夜里照亮浅滩的路。

接下来的画面让所有人笑喷:苏青跟着水獭们,看着三只“发光小灯笼”排着队,把小海龟引回海里;而母水獭则叼着样本管,小心翼翼地还给苏青,还“附赠”了一条自己抓的鱼——像是赔罪。苏青哭笑不得,干脆把剩下的荧光藻稀释了,装在几个小喷壶里,送给水獭们当“夜灯”。

“以后咱们的样本,得加个‘水獭友好锁’。”沈星在日志里写道,林小满补充:“还要备注:禁止用于‘给小海龟带路’以外的娱乐活动。”那天晚上,实验室的窗外,总能看见几只发光的水獭在浅滩上跑来跑去,活像一群海底来的小路灯。

第254集:会“唱”国歌的鲸鱼

“紧急情况!北太平洋‘鲸歌区’出现异常——有一头座头鲸,天天在同一时间唱同一首歌,路过的渔船都听懵了!”指挥中心的消息传来,林小满立刻竖起耳朵——她的“海洋共情”能听懂鲸歌,可这次的旋律,居然有点耳熟。

潜到深海后,耳麦里果然传来浑厚的鲸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林小满差点呛水——这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她顺着歌声找到那头座头鲸,对方正仰着脑袋,对着海面“唱”得认真,旁边几只小鲸鱼还跟着晃尾巴打节拍。

“你怎么会唱这个?”林小满问,座头鲸的声音带着笑意:“去年夏天,有艘科考船在这里停了三个月,天天放这首歌,我听会了!”原来去年有艘国内科考船在附近作业,每天清晨都会播放国歌升国旗,这头座头鲸就趴在船底听,居然把旋律记了下来。

苏青闻讯赶来,带着她的“鲸歌分析仪”——屏幕上显示,鲸歌的频率和节奏,和原版国歌几乎一致,只有几个音因为鲸鱼的声带结构,稍微降了调。“这简直是‘海洋活录音机’!”苏青兴奋地调整仪器,想把鲸歌完整录下来,结果座头鲸突然停下来,用脑袋蹭了蹭她的潜水服:“能再放一遍吗?我上次没记住副歌。”

接下来的三天,妙探组的科考船天天在“鲸歌区”放国歌,座头鲸跟着学,越唱越标准。最后一天,当国歌的旋律从深海传来时,海面上所有渔船都停了下来,渔民们站在船头,跟着鲸歌一起唱。沈星看着这一幕,在日志里写道:“这大概是最特别的‘爱国主义教育’——来自太平洋底的鲸歌,比任何声音都动人。”

第255集:“失灵”的特异功能

林小满今天起床就不对劲——她的“海洋共情”能力突然失灵了。潜到海里,珊瑚不说话了,鱼群看见她就躲,连平时最亲近的小丑鱼,都只是摆了摆尾巴,没像往常一样钻进她的手心。

“是不是昨天帮海龟搬家,累着了?”苏青给她测了心率、血压,一切正常;沈星则翻遍了资料,说可能是“海洋磁场波动”影响了能力。可林小满蹲在海边,看着眼前的海水,突然有点难过——她第一次觉得,自己和这片海“断开了联系”。

下午,观测站附近的浅滩来了一群游客,有人不小心把塑料瓶扔进海里,一只小海豚误食了,卡在喉咙里,痛苦地在水面挣扎。游客们慌了神,林小满冲过去,想和小海豚“对话”,却只听见一片寂静。情急之下,她想起苏青教她的“紧急救助法”,用特制的夹子,小心翼翼地把塑料瓶从海豚嘴里夹了出来。

就在小海豚获救的瞬间,林小满的耳麦里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小满!你刚才好勇敢!”是那只小海豚!紧接着,珊瑚、鱼群、寄居蟹的声音都回来了,像一场热闹的交响乐。“你们刚才为什么不理我?”林小满又气又笑,小海豚的声音带着委屈:“不是不理你,是想让你知道——就算没有‘对话’,你也能保护我们呀!”

原来,昨天珊瑚们偷偷商量,想“考验”一下林小满——它们集体屏蔽了自己的声音,就是想让她明白,她的勇敢和善良,比特异功能更重要。苏青拍着她的肩膀,递过一杯热可可:“早说了,你的能力不是‘对话’,是‘爱’——海洋从来没离开过你。”那天晚上,林小满的耳麦里,一直响着海洋生物们的祝福:“小满最棒!”“以后不用怕,我们永远在!”

第256集:会“修”机器的章鱼

苏青的“水下机器人”又坏了——这次是推进器被礁石卡住,螺旋桨折了一片,沉在深海的“黑烟囱”附近,捞都不好捞。“算了,我再做一个。”苏青刚要拆零件,就看见林小满跑过来,一脸神秘:“别拆!有‘帮手’来了!”

潜到“黑烟囱”旁,苏青差点惊掉下巴:一只巨型章鱼正用它的八条触手,抱着她的机器人“修”得认真。一条触手拿着她掉在海里的螺丝刀,一条触手固定着螺旋桨,还有两条触手,居然在给机器人的电路接线——虽然接反了两根,但架势十足。

“它说……你的机器‘跑不动了,好可怜’。”林小满翻译着,章鱼听见声音,抬起头,用一条触手指了指机器人的推进器,又指了指自己的触手——像是在说“我能修好”。苏青忍着笑,递过去一个新的螺旋桨,章鱼接过来,居然用触手拧上了螺丝,动作比她还熟练。

折腾了两个小时,机器人居然真的被章鱼修好了——虽然推进器有点歪,飞起来像个醉汉,但确实能动了。章鱼看着自己的“成果”,得意地用触手拍了拍机器人,又指了指苏青的工具包,像是在要“报酬”。苏青哭笑不得,把自己带的小鱼干递给它,章鱼接过来,八条触手各抓一条,美滋滋地吃了起来。

“以后修机器,不用找我了,找章鱼师傅就行。”苏青回到观测站,把机器人的“维修记录”贴在墙上,旁边画了一条章鱼,备注:“技术顾问,报酬:小鱼干10条\/次”。从那以后,妙探组的机器坏了,第一件事就是往海里扔几条小鱼干——不出十分钟,章鱼师傅就会带着它的“工具触手”赶来。

第257集:“挑食”的海藻

妙探组最近在研究“抗污染海藻”——这种海藻能吸收海水中的重金属,可培育了半个月,海藻不仅没长,反而发黄枯萎了。“不可能啊,我配方没错啊!”苏青对着培养皿叹气,林小满凑过去,突然笑了:“它们说‘这水不好喝,有怪味’!”

原来,苏青用的是实验室的蒸馏水,可海藻们不喜欢——它们习惯了海水中的矿物质,觉得蒸馏水“太淡了”。林小满提议,用附近海域的海水试试,苏青半信半疑,换了海水后,海藻果然开始变绿,第二天就长了一截。

可没过几天,海藻又蔫了。“这次又怎么了?”苏青抓狂,林小满趴在培养皿旁,听了半天,笑得直拍桌子:“它们说‘天天喝一样的水,腻了!要加点‘甜的’!’”所谓的“甜的”,居然是附近红树林里的花蜜——每年这个时候,红树开花,花蜜会掉进海里,海藻们早就习惯了这个味道。

苏青没办法,只好带着林小满去红树林采花蜜。两人刚采了半瓶,就被一群蜜蜂“围攻”——原来这些蜜蜂是红树林的“守护者”,不允许人类随便采蜜。“它们说‘要换!用小鱼干换花蜜!’”林小满翻译着,苏青只好又跑回观测站,拿了几条小鱼干,放在蜂巢旁——蜜蜂们果然不追了,还“送”了它们一小团花蜜。

当花蜜加到培养皿里,海藻们立刻精神了,叶子变得绿油油的,还发出了淡淡的荧光。“原来这海藻是‘小吃货’,还得换着口味喂。”沈星看着长势喜人的海藻,笑着说。苏青则在配方表上备注:“每日需添加红树林花蜜0.5ml,若海藻发黄,需检查是否‘挑食’。”

第258集:“迷路”的海星

观测站附近的“海星滩”,最近出了个怪事:所有海星都集体往沙滩上爬,不管怎么把它们送回海里,第二天又会爬上来,像是在“集体迷路”。

“是不是海水温度太高了?”苏青测了水温,正常;“是不是沙滩上有什么吸引它们?”沈星挖了挖沙子,只有贝壳和石子。林小满蹲在海星群里,耳麦里传来一片混乱的声音:“左边!左边是海!”“不对!右边才是!”“我晕了,哪个是东啊?”

原来,这些海星是“路痴”——前几天的台风把沙滩的地形变了,它们熟悉的“导航标志”(一块大礁石)被吹走了,所以找不到海了。“你们平时怎么认路的?”林小满问,一只海星的声音怯生生的:“看天上的星星……可这几天总下雨,星星不出来。”

苏青灵机一动,用3d打印了一块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假礁石”,放在沙滩上;林小满则教海星们,用沙滩上的贝壳摆“箭头”,指向大海。当天晚上,雨停了,星星出来了,海星们看着“假礁石”,又跟着贝壳箭头,终于慢悠悠地爬回了海里。

可第二天早上,妙探组又在沙滩上看见海星——这次它们不是迷路,而是抱着一堆贝壳,放在“假礁石”旁。“它们说……谢谢你的‘新礁石’,这是礼物!”林小满翻译着,苏青看着那堆贝壳,突然笑了:“这些‘路痴’,还挺有礼貌。”从此,“海星滩”多了个新景点——一块3d打印的假礁石,旁边总堆着海星们送的贝壳,活像个小小的“感恩台”。

第259集:“抢镜”的海鸟

“这鸟是不是故意的?”苏青把高清摄像机对准一群银闪闪的金枪鱼——它们正排着整齐的队列,在海面上划出银色弧线,是纪录片里最关键的“海洋迁徙”镜头。可她刚按下录制键,一道白影“嗖”地从镜头前掠过,嘴里叼的小鱼甩了摄像机镜头一身水,画面瞬间糊成一片。

不用看也知道,又是哪只海鸥。这三天它就像个黏人的小跟班,拍珊瑚特写时,它站在珊瑚礁上对着镜头“嘎嘎”叫;拍海龟下蛋时,它叼着根海草在镜头前晃来晃去;刚才拍金枪鱼,它直接俯冲下来,把鱼甩在镜头上,活像个故意砸场的“小捣蛋鬼”。

林小满趴在船舷边,指尖碰了碰海水,耳麦里立刻传来海鸥得意洋洋的声音:“它们拍的没我好看!我羽毛白,飞得高,应该我站中间!”她憋着笑抬头,那只海鸥正落在船桅杆上,歪着脑袋瞅摄像机,一只爪子还抓着半条小鱼,像是在炫耀“我有道具,我更专业”。

“行,给你当主角!”沈星突然拍手,把苏青和林小满都吓了一跳。她指着海鸥,对林小满说:“你跟它谈条件——好好配合拍一组‘海鸟与海洋’的镜头,就让它当纪录片的‘特别主演’,每天加量供应小鱼干,还在观测站给它做个专属小窝。”

林小满把条件翻译过去,海鸥立刻扑棱着翅膀飞下来,落在苏青的肩膀上,用脑袋蹭了蹭她的脸颊——这还是它第一次这么“温顺”。苏青哭笑不得,只好调整摄像机参数,把镜头对准海面:“先来个‘海鸥俯冲捕鱼’的镜头,你敢不敢?”海鸥像是听懂了,拍着翅膀飞到空中,盘旋两圈,突然像支白色的箭一样扎进海里,几秒钟后叼着一条小鱼飞出来,刚好落在镜头正中央,还故意把鱼举高了些,生怕拍不清楚。

接下来的拍摄堪称“行云流水”:拍珊瑚时,海鸥站在礁石上,等珊瑚集体发光时,它突然展开翅膀,让荧光映在羽毛上,像披了件蓝色的纱衣;拍海龟时,它居然跟着小海龟跑,用翅膀轻轻扇开挡路的海草,活像个“引路小助手”;最绝的是拍日落时,它飞到半空中,和夕阳、海面组成了一幅“海鸥逐日”的画面,苏青忍不住喊:“完美!这镜头能当海报!”

当天晚上,观测站的小院子里多了个用树枝和干草搭的小窝——是苏青和林小满一起做的,窝里还铺了柔软的海棉。海鸥钻进窝里,叼着一条小鱼干,对着妙探组“嘎嘎”叫了两声,像是在说“谢谢”。沈星看着纪录片的素材,在“特别主演”那一栏写上:“姓名:嘎嘎(暂定),物种:海鸥,特长:抢镜、配合、颜值高,报酬:小鱼干无限量供应”。

苏青则盯着镜头里的海鸥,突然笑了:“原来这小家伙不是捣蛋,是想找个‘家’啊。”林小满点头,耳麦里传来嘎嘎满足的声音:“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地盘啦!我要天天陪你们拍片子,当最厉害的海洋明星!”

第260集:“会算数”的水母

“妙探组注意!南太平洋‘水母谷’出现异常——当地渔民说,最近水母们总在海面排成‘圈圈’,圈的数量和第二天的渔获量一模一样!”指挥中心的消息刚到,林小满就跳了起来:“水母会算数?这也太神奇了!”

水母谷是太平洋里最特别的海域,这里生活着成千上万只透明的“月亮水母”,平时都散在海里,像一团团漂浮的云朵。可最近半个月,每天傍晚,它们都会集体游到海面,排成一个个完整的圆圈——渔民发现,第一天排了3个圈,第二天就捕到3网鱼;排5个圈,就捕到5网鱼,从没出错。

“这肯定是巧合!水母连脑子都没有,怎么可能算数?”苏青抱着她的“生物行为分析仪”,率先跳上科考船——她死活不信,一群没有中枢神经的生物,能有这么精准的“预测能力”。林小满则坐在船边,指尖碰着海水,她的“海洋共情”能力已经感受到了——水母们不是在“算数”,是在“传递信号”,一种带着规律的、像“密码”一样的信号。

到了水母谷,夕阳刚好落在海面上,把海水染成了金红色。突然,海面开始波动,一只、两只、三只……无数只月亮水母从深海游上来,它们身体里的荧光蛋白在夕阳下泛着淡淡的蓝光,先是两只水母凑在一起,接着又来两只,很快,第一圈水母成型了——整整30只水母,围成了一个直径一米的圆圈;紧接着,第二圈、第三圈、第四圈……最后一共排了6个圈,在海面上闪闪发光,像6个蓝色的月亮。

“6个圈?那明天渔获就是6网?”沈星拿出笔记本记录,苏青则把分析仪的探头放进海里,屏幕上立刻跳出一串波动的曲线——水母们在释放一种低频声波,每一个圈的声波频率都不一样,6个圈就有6种频率,像一串按顺序排列的音符。

“不对,不是圈数等于渔获量,是每个圈的水母数量!”林小满突然喊出声——她刚才数了,第一个圈30只水母,第二个圈25只,第三个圈20只,第四个圈15只,第五个圈10只,第六个圈5只。“渔民说的‘3网鱼’,是不是30条?‘5网’就是50条?”她转头问沈星,后者立刻联系当地渔民,得到的答案让苏青瞪圆了眼睛:“对!第一天3个圈,是30+25+20=75条?不对,渔民说第一天捕了75斤鱼!”

原来,渔民说的“网”,不是数量,是重量——水母每个圈的数量,加起来就是第二天渔获的斤数。第一天3个圈:30+25+20=75,刚好捕了75斤;第二天5个圈:30+25+20+15+10=100,捕了100斤;今天6个圈:30+25+20+15+10+5=105,那明天渔获就是105斤!

“它们怎么知道鱼的重量?”苏青蹲在船边,看着一只飘到船边的水母,对方的触手轻轻碰了碰她的手,林小满的耳麦里传来微弱的声音:“鱼在海里‘晃’,我们能‘摸’到……晃得越多,圈就越多。”原来,月亮水母的触手能感知海水的振动,鱼群游动时会带动海水振动,振动的频率和强度,会让水母们聚集——振动越强,聚集的水母越多,排成的圈就越多,而每个圈的水母数量,是它们根据振动频率“算”出来的,刚好对应渔获的重量。

为了验证,苏青连夜在水母谷布置了10个水下振动传感器,第二天一早,传感器的数据显示:昨晚有一大群沙丁鱼游过水母谷,总重量刚好105斤!而当地渔民果然捕到了105斤鱼,和水母的“预测”分毫不差。

“这哪里是算数,是最精准的‘振动传感器’啊!”苏青兴奋地调整分析仪,想把水母的振动感知规律记录下来,结果林小满突然笑了:“它们说‘别记了,我们每天都能告诉你——只要给我们带点亮晶晶的东西(指浮游生物)当报酬就行’。”

当天晚上,妙探组的科考船停在水母谷,沈星在日志里写道:“水母谷的月亮水母,是太平洋底最‘聪明’的‘数学家’——它们用身体感知海洋,用圆圈传递信号,比任何仪器都精准。”苏青则把水母的振动频率编成了“渔获预测公式”,贴在观测站的墙上,旁边画了一串水母组成的圆圈,备注:“生物预测员,报酬:浮游生物不限量”。

林小满坐在船边,看着海面上闪烁的水母圈,耳麦里传来它们轻轻的“歌声”——那是低频声波组成的旋律,像在唱“今天鱼很多,明天有收获”。她笑着拿出手机,把这旋律录下来,设成了科考船的铃声——从此,妙探组出海前,都会先去水母谷“问”一声,而太平洋底的这些“透明数学家”,总能给出最准确的答案。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简行诸天海贼:草帽团里的机械师长生:开局即巅峰少女大召唤他和她们的群星斩月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直视古神一整年美漫之道门修士我的细胞监狱诸天影视流浪我家农场有条龙开发次元世界重生之超级战舰毁灭使徒开局火种协定,但我能无限召唤诸天上帝们的那些事儿六朝时空神仙传世界重叠:宇宙的游戏帝国崛起诸天武命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末世重生:血月下的死神恐怖都市唯一救世者异界最强系统重生左唯霹雳之丹青闻人求生,开局小木屋,我能具现化蚁的世界非酋变欧之路末世,只剩一人全球怪物在线星际之最强指挥官末世之深渊召唤师光明壁垒十方武圣虐杀煌煌天道无上剑宗快穿之反派白月光很撩人机动星河这宿主能处,让她当反派她是真当时空吞噬者:畸变档案空间通末世:我囤亿万物资养兵王港影枭雄星际战争与和平:蓝星的抉择我有一家高科技玩具厂末日:小姐姐没了我怎么活征战五千年
书河书屋搜藏榜:我就一路人甲,你们喊我神明干嘛废土战尊:崛起我的副本全球流行天降红包群后我在年代暴富了蓝月降临宿主,您攻略的角色他失控沦陷了蛮荒小龙女末世之怡然自乐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末世重生:血月下的死神末日神医迷你历史我说了算灵魂杀机奇幻赛博:机械死亡领主梦魇猎手重生复仇之我在末世有农场全球进化:我有进化模拟器星渊战魂:天诺的史诗征程异世之紫微江山令携千亿物资在末世养四个反派崽崽天龙不败炼器狂潮快穿之炮灰也不是好惹的黑暗时代末世:组队就变强我统领万千女神我是实验动物饲养员重生左唯世界online无限从饕餮开始武道神化追寻能量的零位格影视世界暂住者我能强化丧尸港影枭雄天国游戏快穿BOSS又表白了末世:别人囤物资,我直接建城崇祯有家店玄龙仙侠录灵笼:奸诈者天灾收容所末世重生:从负债累累到百亿物资快穿之我的喵江湖唯一玩家我是寄生末日杀怪系统未来之撩夫记地球纪元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逼我退队?我带对家全场起飞!洪荒农皇绿茶姐姐太勾人,反派甘心臣服无限之黑月降临隐秘的太阳太平洋底来的人末世曙光:女王的炼金方舟魔主在末世星空旅末世双穿:我的基地车超神了茅山禁地:开局反杀石少坚抠脚大汉变身猫娘后,被拍卖了末世收割:我的系统能提现极寒末世我在末日前囤物资星禾纪元远古姆大陆迷雾纪元生存录穿越变成ai,科技全靠挖坟末世御尸:只收无敌的异种丧尸罗德里空间猝死者的游戏宇宙修仙:机械与灵法的碰撞灾变纪元:我的空间异能无上限幻世记:我的保安大人星火坠落时天柱说明书一个穿越者获七件神物黑洞小子传奇之二虎蛙大战吞天狼错位法则我劝你不要抢我药剂生存法则之赤色黎明末世重生囤物资,绑定校花变强游戏入侵:顶级怪物们皆她裙下臣有什么话跟我的双拳说去吧两界穿梭:先在末世做奴隶三年宇航员小明火星历险记无限之维度进化末日降临:开局拥有亿万鬼币我在末世建联邦星灵一我的移动堡垒拒绝伊甸末世重生开局说服军区搞超声炮艾斯特拉星骸丧尸男友养成计划绯玥修行传之纯爱变身版末世搜打撤:打造最强庇护所全球领主:神话帝国零域建筑师姚浩大王历险记星际战舰赤壁号刘关张天团历险记末世重生我的保垒无敌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