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领衔处理的各州县常平仓的官员还没有回来,立马在各州县又开始新一轮的常平仓储粮工作,随着第三批粮食陆续抵达,赵瑞又给杭州、临海等地下达了新的任务,那就是捕鱼,沿海各地区渔民下海捕捞作业,所有的鱼晒成鱼干由官府统一收购。
这时候的大海资源非常丰富,不用出远海就可以捕到大量海产品,只要是吃的,赵瑞不吝多储存一些。就连草原上的牛羊也是一样。
长安城里喧闹的不利声音逐渐被压下去了,原因是华原县令崔征因为将常平仓的粮食倒卖,被魏征查处后,直接革职,崔家本来在赵瑞和李唐之间来回摇摆,崔家的希望之星崔敦礼最后落得罢官的下场。赵瑞已经看在崔家的面子没有过分对待崔敦礼,可是奈何人家不是这么想的。
崔征被查出贪腐后,不但不悔过,回到京城还与友人闲聊时,以赵瑞打击报复为借口,企图控制舆论,竟以屈子自居,一副自己生不逢时的悲怆样子,再加上李唐探子的推波助澜,崔征便成了忠臣义士被小人陷害额剧情,惹得不明真相的一些读书人追捧。
这天在崔征又和几个友人一起游玩,此时天气已经开始炎热,众人在曲江池畔把酒言欢,崔征持觞现场吟诗一首,
“风吹御史谏书箧,雨漏廷尉判事厅。 欲斩楼兰剑已锈,却看胥吏换新翎。“
再坐之人莫不伤感,一些热血青年更是要替崔先生打抱不平,上书天子,革新除旧,将那些四处扰民的所谓胥吏驱除。
崔征长叹一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胡须上、衣襟上尽是酒渍,其状态却潇洒至极,摆手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一众读书人纷纷拱手,愿随先生,这世道,这官不当也罢。
崔征正享受这万众瞩目的欢快感觉,不料一个酒杯从背面砸来,直接将他后面的衣服一样打湿了,崔征刚想恼火,却见李纲带着姚思廉和颜师古正在后面怒目而视。刚才还在听他吹牛的人都在躬身行礼。
崔征只不过是崔家的旁支,在李纲面前连坐的份都没有,老李纲走到主位坐下,用手指着崔征道,
“听说你到处宣扬陛下用人不当,朝中奸臣当道,阻碍了你尽忠报国的道路,让你壮志难伸,一身本事却无处施展,好、好、好,今日我就是来领教崔先生博学和大才。“
一句话说得崔征满脸通红,他什么水平敢和李纲较量学问?正在尴尬之间,姚思廉却接口道,
“你在华原当县令不到两年,华原县四万石常平仓粮食被你倒卖,你将华原县一歌姬收入房中,一次就出手两百贯,断案断的是谁有钱谁有理,此中种种皆是你所为,魏大夫只是将你革职,依我看还是判的轻了,当远窜岭南。“
李纲站起来,“陛下下旨调查常平仓,就是要揪出你们这些为官不仁的败类,居然还敢在此喑喑狂吠,败坏陛下名誉,是可忍孰不可忍。“
转头对在场的人说道,“你们都是读书人,不去悬梁刺股,读圣贤之书,却在此处听一奸佞胡说八道,诋毁朝廷,还被人家当作棋子耍弄,是何道理?”
一帮读书人赶紧躬身道歉,纷纷说道,是自己不辨是非,误信了谗言,这就回家读书,然后纷纷告辞跑路。
李纲的人品那是八十年的做事做人得来了,你甚至可以说他学问不行,但没人敢说李纲人品不行。众人纷纷逃窜,只留下崔征心中暗恨,却无可奈何。
长安本来还有一些集会,成了攻击赵瑞的场所,可最后被李纲带着姚思廉、颜师古偶尔还有孔颖达给一一砸了几人所过之处,那是人鬼避易,。赵瑞听说之后,哈哈大笑,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可很快赵瑞便笑不出来了,刚进入五月份,扶风、麟游刚报上来出现大量蝗虫的时候,赵瑞紧急下诏书,让当地灭蝗,甚至不惜烧毁庄稼来灭蝗,可是刚到了中旬,又传出肤施、延长、临真、金明、丰林五县出现大量蝗虫,紧接着洛阳、滑州、荥阳相继爆发。
直至六月初京畿道、都畿道、关内道、河南道、山东道、河东道蝗灾全面爆发,历史上只说李世民急得下罪己诏,当众表演生吞蝗虫,赵瑞在心里也认为这是政治表演,有没有生吃这回事都难说。可当铺天盖地的蝗虫发出嗡嗡声响,铺平了田间沟壑的时候,众人才知道这次的蝗灾到底有多大,造成的损失有多严重,整个中原地区,自秦岭淮河一线向北到处被蝗虫淹没。啃光了庄稼,树皮,所过之处,全是光秃秃一片。
土地别说收成,连秸秆都被啃食殆尽,到处都是乌泱泱的蝗虫,飞舞轰鸣声掺杂着啃咬植物的沙沙声,让整个中原大地笼罩在阴云之中。
长安城里房玄龄和杜如晦看着一封封加急奏报和城外的蝗虫,一向处事不惊的两人再也无法掩饰心中的震撼。
他们震撼的是赵瑞的远见卓识,去年洛水下降,天气干旱,便联想今年可能受到的灾害,提前布局,水军昼夜不停来回奔波运粮,两人当初尽管支持赵瑞行为,但心里还是隐隐觉得赵瑞小题大做,听风就是雨,可现在灾情就在眼前,两人不敢想象,要是没有水军运回来的粮食,大明百姓怎么活,会有多少人饿死,刚刚建立的朝廷恐怕顿时会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看来我们这位陛下能得到天下绝非幸致,那还是有远见卓识的,克明,我们在这样的君王手下,也算是一件幸事吧。”
杜如晦点点头,灾难面前,大军必须要将控制好,否则再形成兵灾就更加可怕了,国家分分钟完蛋。
两人刚准备出门,尚书省内侍前来禀告,
“左仆射、杜尚书,陛下急诏,贵妃娘娘请诸位大人到太极殿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