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深蓝之下
“苍穹之盾”与“深蓝之眼”计划,如同dSm伸向天空与海洋的两只新的触角,在绝对的保密下高速推进。得益于“灯塔”计划在材料学和能源传输上的突破,“苍穹之盾”的首个原型平台——一个代号“巡天”的无人空天监测站,在短短数月内便完成了设计与部件生产,秘密运抵近地轨道进行组装测试。
而“深蓝之眼”面临的挑战则更为复杂。海洋,尤其是深海,是地球上最神秘、勘探程度最低的区域,也最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dSm的海洋工程团队,利用“守望者”遗产中关于耐压材料和深海能源获取的技术,开始建造一批代号“海妖”的自主式深海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形似扁平的水下飞碟,能够依靠微型“烛龙”单元提供长期动力,潜入万米深渊,进行高精度测绘、环境监测和……异常信号捕捉。
首批十二个“海妖”探测器被悄无声息地投放在全球几个关键的海洋区域,包括“普罗米修斯之手”近期活跃的马里亚纳海沟附近、以及几个根据“守望者”星图推测可能存在能量异常的古老海沟。
数据传输回来需要时间,深海的环境也极其严酷。最初的几个月,“海妖”们传回的更多的是关于深海热液、奇特生物和复杂洋流的基础数据。
然而,就在“巡天”平台完成初步组网,开始对近地空间进行二十四小时无缝监控后不久,“深蓝之眼”终于捕捉到了第一个异常信号。
信号并非来自马里亚纳海沟,而是来自南太平洋一处看似平常的深海平原。一个“海妖”探测器在例行巡航中,捕捉到了一段极其短暂、频率奇特的声波脉冲。脉冲并非自然的地质活动或生物发声,其编码方式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非随机的秩序感。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段脉冲出现的位置,恰好位于dSm根据“守望者”星图和地球地脉模型推算出的、一个潜在的、未被证实的海底能量节点之上!
“是自然现象吗?”林凡在收到报告后,立刻询问负责“深蓝之眼”的海洋学家。
“概率极低。”对方回答,“其频率结构和持续时间,不符合任何已知的深海自然声源。更像是一种……短促的、低功率的……‘应答’或者‘信标’。”
应答?信标?在数千米深的海底?!
林凡立刻想到了“普罗米修斯之手”的深海勘探。是他们触发了什么?还是……海底本身就存在着某种东西,被“海妖”探测器的活动无意中“唤醒”了?
他下令增派两个“海妖”探测器前往该区域,进行更密集的扫描和监听,同时命令所有探测器提升警戒级别,但严禁主动发送任何形式的信号。
几天后,更详细的扫描数据传回。在那个脉冲信号源的下方,声呐成像显示海底沉积物之下,似乎掩埋着一个巨大的、轮廓规整的物体,其尺寸远超任何已知的沉船或自然构造!由于沉积层太厚,无法看清具体形态,但其边缘的直线和直角特征,强烈暗示着……人工造物!
又一个远古遗迹?!在深海?!
消息被严格封锁,仅限林凡和极少数核心成员知晓。如果“普罗米修斯之手”的目标也是它,那么一场围绕深海遗迹的、无声的争夺战,可能已经悄然开始。
林凡站在dSm总部的控制中心,看着大屏幕上“深蓝之眼”传回的那片深邃的、标注着可疑目标的海底地图,眉头紧锁。
天空的“盾”刚刚竖起,深海的“眼”又发现了新的谜团。
南极的冰封之门尚未完全理解,深海的沉眠之物又现端倪。
人类的摇篮——地球,其隐藏的秘密,似乎远比想象中更多,也更……危险。
他接通了与“守夜人”“掌灯人”的通讯。
“我们需要谈谈。”林凡的语气凝重,“关于深海……以及,可能存在的……‘邻居’。”
(第一百七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