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放下手机,指尖在桌沿轻叩两下。窗外路灯的光斜切进办公室,照在摊开的档案袋口,纸页边缘泛着陈旧的黄。
张婷已将材料送来,一句话没多问。他知道她不会打开,也不该知道里面是什么。
他抽出那本《青州城建志》,翻至编号d-739对应的部分。书页整齐,墨迹清晰,记载着十年前三千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东区道路拓宽工程。可当他抽出夹在中间的那张复印件时,手指顿了一下。
会议纪要标题是手打的,字体与政府公文模板略有偏差,落款单位模糊,没有公章。内容却明确写着:经协调会决议,原定道路资金中的八千万元临时调拨至“老城文化遗址抢救性保护项目”,由青州市旧改办统筹执行。
八千万元。和当前项目的预算总额一致。
他合上书,从抽屉取出加密U盘,将复印件一页页扫描存档。动作不快,但每一步都稳。扫完后,他打开财政一体化平台,登录项目审批后台,调出首期拨款申请记录。
提交时间显示为昨日凌晨02:17。申请人账号为“周某”,状态为“已调离”。审批流程本应经过三级审核,但这条记录直接跳过了复核环节,进入待拨付状态。
他点开操作日志详情,Ip地址归属区政务内网3号楼4层东侧终端——那是信息中心一个长期闲置的备用机位。
林辰退出系统,拨通信息中心值班员电话:“我是林辰。刚发现平台有一条异常提交记录,Ip是3-408那个老终端。麻烦你查一下昨晚两点前后的完整操作日志,以系统压力测试名义导出,不要标记异常。”
对方应了一声,挂得干脆。
他没放下手机,转手拨给陈雪:“你马上查一家公司——青州古建修复有限公司,法人是谁,注册时间,有没有社保缴纳记录,办公地址在哪。另外,交叉比对一下,十年前旧改办签过的施工合同里,有没有名字相近的承包商。”
“现在就查?”
“现在。”
电话挂断,他靠向椅背,目光落在电脑屏幕。左侧是刚扫描的会议纪要,右侧是财政系统的截图。两份文件相隔十年,却像被同一双手操控过。
资金用途矛盾、签批流程跳过、空壳企业介入——这不是偶然,也不是某个环节的疏漏。是有人在复制十年前的操作路径,试图把新项目变成旧账的延续。
桌上的手机又震了一下。
是鸿达项目经理发来的消息:“林区长,施工单位那边确实出了问题,资质年审被暂缓。我们推荐的这家古建公司虽然新,但团队有经验,您看能不能走特批流程?工期紧,不能再拖了。”
林辰盯着这条消息看了五秒,回了两个字:“不行。”
他随即拨通对方电话,语气平缓:“资质年审被暂缓,说明存在合规风险。现在换主体,等于把风险转嫁给项目。你们推荐的企业必须补全材料,包括近三年业绩证明、技术人员名单、社保缴纳凭证。三天内交不上,我们就重新招标。”
“可时间……”
“时间再紧,也不能跳过程序。”他打断,“你回去告诉周总,合作可以,但底线不能碰。文保工程,不是谁都能做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勉强应下。
林辰挂了电话,打开邮箱,将刚才的通话录音上传至加密文件夹。他知道,这一拒,等于撕开了对方试探的口子。接下来,要么收手,要么变本加厉。
但他现在需要的,不是对抗,是线索。
陈雪的消息很快进来:“青州古建修复有限公司,注册三个月,法人叫刘志明。名下无社保记录,税务申报为零。注册地址是和平路78号二楼一间写字间,房东说这公司从没去过人。另外,我查了旧改办2013年的承包商名录,有个叫‘青州古建工程队’的,法人是刘志国——两人是兄弟,户籍同属西岭村。”
他盯着这条信息,眼神没动。
兄弟。空壳公司。十年前的资金流向。如今的施工主体变更提议。
链条正在闭合。
他调出十年前那场旧改项目的公开资料,一页页翻看。当时负责统筹的是市旧改办,牵头单位为市住建局下属临时机构,无独立账户,资金通过区财政代管。而代管账户的操作权限,最终落在项目协调组组长手中。
组长是谁,公开文件没写。
但他记得,在档案馆另一份未公开的会议签到表上,见过这个名字。
他重新打开U盘,找到一份扫描于数日前的旧文件——《2013年青州市重点工程推进会签到册》。翻到第四页,一个名字出现在协调组名单末尾:**孙立成**。
没有职务,没有单位,只有签名。
而就在刚才陈雪发来的信息里,那家空壳公司的银行开户预留电话,机主姓名正是“孙立成”。
林辰把名字抄在便签纸上,笔尖顿了一下。
十年前,有人用一份无签章的会议纪要调动八千万元;十年后,同样的资金数额,同样的审批漏洞,同样的人名浮现。
这不是巧合。
他合上笔记本,起身走到档案柜前,取出一个未登记的牛皮纸袋。里面是他私下整理的项目风险图谱——从资金、人员、流程到合作方,所有节点都用红线标注了潜在风险源。
现在,他在最顶端加了一行字:**存在跨周期操作痕迹,疑似同一势力延续干预。**
笔放下时,电脑屏幕忽然闪烁了一下。
他回头,发现是系统自动弹出了审批流程更新提示:首期拨款申请状态由“待复核”变为“已退回”,理由为“申请人身份不符”。
他盯着这条更新看了两秒,没动。
退回是正常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是谁在后台操作了这次修正?是信息中心的技术员发现了异常,还是……那个隐藏在流程背后的人,主动撤回了试探?
他重新登录系统,调出操作日志的副本。在02:17的提交记录下方,02:23新增了一条删除指令,执行账号为“admin_temp”,Ip地址与前次一致。
同一个人,同一个终端,先提交,再撤回。
像一次测试。
测试系统的反应,也测试他的反应。
林辰关掉电脑,没开灯,只让屏幕的余光映在脸上。他坐了片刻,起身将U盘从接口拔出,放入内袋。纸袋里的风险图谱被他折好,塞进抽屉最底层。
手机震动。
是档案馆的自动提醒:今日调阅记录已归档,相关材料将于明日收回上架。
他没回复,只是把桌上的复印件重新装回档案袋,用打火机点燃一角,扔进不锈钢盆。火苗窜起,纸页卷曲变黑,字迹在高温中模糊、消失。
最后一片灰烬落下时,他站起身,拉开窗帘。
远处老城的屋脊线在夜色中起伏,几盏居民楼的灯还亮着。其中一扇窗后,有个人影正低头看手机。
林辰盯着那扇窗,看了几秒。
他认得那栋楼。是区财政局家属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