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风带着麦香吹进院子时,苏青正在给陆晓雨梳辫子。三岁的晓雨坐在小板凳上,小手紧紧攥着衣角,眼睛盯着地面,连妈妈把粉色蝴蝶结歪在耳后都没察觉。昨天去幼儿园接她时,老师悄悄说:“晓雨还是不敢跟小朋友玩,别的孩子在滑梯上跑闹,她就坐在角落里看,递玩具给她也不敢接。”
“晓雨,今天妈妈带你去村口找妞妞和乐乐玩好不好?他们昨天还问起你,说想跟你一起吹泡泡呢。”苏青把辫子梳整齐,蹲下来看着女儿的眼睛。晓雨的睫毛颤了颤,小声说:“我……我怕他们不跟我玩。”声音细得像蚊子叫,跟哥哥晓阳的活泼截然不同。
苏青心里轻轻一软。晓雨从小就比别的孩子文静,一岁多的时候,别的宝宝在地上爬着追玩具,她就坐在爬行垫上,安安静静地搭积木;上了幼儿园,更是躲在大人身后,连跟老师说“早上好”都要鼓足勇气。她知道,孩子不是胆小,只是还没学会怎么主动迈出第一步。
“不会的,妞妞和乐乐可喜欢晓雨了。”苏青拿起桌上的泡泡机,这是昨天特意去镇供销社买的,粉嘟嘟的外壳上印着小兔子,“咱们带着泡泡机去,你吹泡泡给他们看,他们肯定会围着你玩的。”晓雨抬头看了看泡泡机,又看了看妈妈温柔的眼神,终于轻轻点了点头。
村口的老槐树下,妞妞和乐乐正拿着树枝在地上画画。看到苏青和晓雨,妞妞立刻蹦起来:“晓雨!你终于来啦!我昨天画了小兔子,想给你看呢!”乐乐也举着树枝挥手:“快来,咱们一起画小房子!”
晓雨却往苏青身后躲了躲,小手紧紧抓着妈妈的衣角。苏青没有催她,而是蹲下来,把泡泡机递给她:“晓雨,你看,咱们把泡泡吹到他们画的小房子上,会不会像给房子盖了一层透明的屋顶呀?”她按下泡泡机的按钮,一串亮晶晶的泡泡飘了出来,落在地上的画纸上,映着阳光,像撒了一把小星星。
晓雨的眼睛亮了亮,伸手去接泡泡。妞妞和乐乐也跑了过来,追着泡泡蹦跳:“晓雨,你也吹一个!我想把泡泡吹到槐树上!”苏青握着晓雨的小手,帮她按下按钮,又轻声在她耳边说:“你跟妞妞说‘咱们一起吹,看谁吹的泡泡大’,好不好?”
晓雨张了张嘴,声音还是很小:“妞……妞妞,一起吹。”妞妞立刻点头:“好呀好呀!我来帮你按按钮!”三个孩子围着泡泡机,笑声像银铃一样在村口传开。苏青站在旁边看着,悄悄松了口气——至少这一次,晓雨没有完全躲起来。
玩了一会儿,妞妞拉着晓雨的手说:“晓雨,我家有新的积木,咱们去搭城堡吧?”晓雨的手顿了顿,下意识地想往回缩。苏青连忙走过去,蹲下来对她说:“晓雨想不想搭一个有花园的城堡呀?你可以跟妞妞说‘我想搭带花园的城堡,你愿意帮我吗’,这样妞妞就知道你想玩什么啦。”
晓雨看着妈妈的眼睛,又看了看妞妞期待的表情,终于鼓起勇气,小声说:“我想搭……带花园的城堡,你帮我,好不好?”妞妞开心地跳起来:“好!我去找绿色的积木当小草!”看着两个孩子手拉手跑向妞妞家,苏青的嘴角忍不住上扬——这是晓雨第一次主动跟小朋友提要求。
从那以后,苏青每天都会抽时间带晓雨去村里找小朋友玩。有时候去妞妞家搭积木,有时候跟乐乐一起在田埂上追蝴蝶,每次遇到晓雨不敢主动的情况,她都会耐心引导,从不强迫,也不责备。
有一次,几个孩子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妞妞拉着晓雨说:“晓雨,你来当小鸡好不好?我当鸡妈妈,保护你!”晓雨却往后退了退,摇了摇头。苏青没有催她,而是坐在田埂上,对孩子们说:“咱们先玩‘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每个人说一句想跟朋友一起做的事,找到愿意跟你一起做的人,就算找到朋友啦。”
她先示范:“我想找个朋友一起摘蒲公英,谁愿意呀?”乐乐立刻举手:“我愿意!我会吹蒲公英!”苏青拉着乐乐的手,又对晓雨说:“晓雨也试试吧,告诉大家你想跟朋友一起做什么,比如一起吹泡泡,或者一起看蚂蚁。”
晓雨攥着小拳头,沉默了一会儿,小声说:“我想……跟朋友一起看蚂蚁搬家。”妞妞立刻跑过来:“我愿意!我知道哪里有好多蚂蚁!”两个孩子蹲在田埂边,看着蚂蚁搬面包屑,晓雨偶尔会跟妞妞说“你看,那只蚂蚁搬得好大”,声音比之前响亮了些。
游戏结束后,苏青拉着晓雨的手,边走边说:“晓雨你看,刚才你主动说想跟朋友看蚂蚁,妞妞就愿意跟你一起玩啦。其实想和别人玩的时候,只要主动说出来,大家都会喜欢你的。就像妈妈想跟刘阿姨一起做衣服,也要主动说‘咱们一起赶订单吧’,刘阿姨才知道妈妈想跟她合作呀。”
晓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突然说:“妈妈,明天我想跟妞妞一起带小饼干去幼儿园,分给小朋友吃。”苏青惊喜地看着她:“当然可以!咱们晚上一起做巧克力饼干,明天晓雨分给小朋友,他们肯定会很开心的。”
那天晚上,东屋里满是饼干的香味。晓雨戴着小小的围裙,帮妈妈把饼干放进烤盘,虽然动作笨拙,却格外认真。她把烤好的饼干装进小盒子里,还在每个饼干上放了一颗小糖果:“这样小朋友吃的时候,会更甜。”
第二天去幼儿园,晓雨走到教室门口,没有像往常一样躲在苏青身后,而是握着小盒子,走到一个正在搭积木的小朋友面前,小声说:“我……我有饼干,你要不要吃?我们可以一起搭积木。”那个小朋友眼睛一亮:“好呀!我会搭火车,咱们一起搭吧!”
看着两个孩子坐在一起分享饼干、搭积木,老师笑着对苏青说:“晓雨变化真大,以前连跟小朋友说话都不敢,现在居然主动分享了。”苏青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孩子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需要引导,更需要让她感受到“主动”带来的快乐。
从那以后,晓雨越来越开朗。她会主动跟老师说“早上好”,会拉着小朋友的手一起玩滑梯,甚至会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有一次苏青去接她,她蹦蹦跳跳地跑出来,举着一张画纸:“妈妈!我跟妞妞一起画了全家福,她画了她的爸爸妈妈,我画了咱们一家人!”
苏青接过画纸,上面画着五个小人,手拉手站在太阳下,虽然线条稚嫩,却满是温馨。她蹲下来,抱着晓雨:“咱们晓雨真棒,现在能跟小朋友一起做这么多好玩的事了。”晓雨靠在妈妈怀里,笑着说:“妈妈,我知道了,想跟别人玩,就要主动说,大家都会喜欢我的。”
夕阳把母女俩的影子拉得很长,晓雨的笑声像风铃一样,飘在幼儿园的小路上。苏青知道,孩子的成长没有捷径,需要用爱和耐心慢慢浇灌。而她会一直陪着晓雨,看着她一点点打开心扉,像小树苗一样,在阳光下勇敢地长大,长出属于自己的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