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水,在看似平静的朝局下悄然流逝了数年。当年的少年阿哥们已逐渐长成青年,开始更多参与到政务之中,那空悬的储位,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牵引着所有不安分的心。
凌玥稳坐永和宫,她的“草木感知”已悄然覆盖了紫禁城更多关键的角落。她不再满足于被动接收信息,而是开始更主动地编织她的网络。
这几年间,她凭借对康熙心思的精准把握和恰到好处的“草木滋养”,圣宠愈隆。同时,她也借助植物网络,无声无息地为胤禛扫清了一些障碍,或是将某些不利于他的流言掐灭在萌芽状态,或是让他“恰好”出现在康熙需要务实肯干之人的场合。
胤禛亦不负所望,他办的差事愈发老练沉稳,虽仍以“冷面”着称,但其能力与可靠,已逐渐在康熙和部分务实派大臣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他与胤祥的关系也愈发紧密,兄弟二人一文一武,默契十足。
然而,平静终将被打破。
这一日,凌玥通过御花园靠近乾清宫廊庑下的几丛翠竹,“听”到了一场至关重要的对话片段。是康熙与心腹大臣李光地的声音,语气沉重。
“……皇上,臣观天象,查典籍,储位久虚,非社稷之福啊。”李光地声音苍老而恳切。
康熙沉默良久,叹道:“朕岂不知?只是……朕这些儿子,你看谁可堪大任?”
“此乃皇上家事,亦是国事,臣不敢妄言。只是……观诸位阿哥,直郡王(胤禔)早年便因魇镇太子事被圈禁,已不堪用;三阿哥(胤祉)醉心文墨,失于宽柔;八阿哥(胤禩)……贤名过盛,其下党羽渐丰,恐非纯臣之道……”
后面的话语渐低,但核心意思已然明确:康熙正在慎重考虑新太子的人选,而胤禩的“贤名”和结党,引起了康熙的警惕!
凌玥心中警铃大作。这是一个极其关键的信号!康熙对胤禩的猜忌,是胤禛的机会,但也意味着竞争将进入白热化。胤禩及其党羽绝不会坐以待毙。
果然,不过旬月,一股新的流言开始在朝野上下隐秘传播。这一次,矛头直指胤禛!
流言称:四阿哥胤禛,表面冷面无私,实则刻薄寡恩,对待下属严苛,不近人情。更有甚者,隐隐暗示其有“窥探圣意”、“结交外臣”之嫌,虽不似胤禩那般张扬,但其心或许更为深沉险恶。
这流言极为阴毒,精准地打击着胤禛赖以立足的“务实”与“孤臣”形象,试图在康熙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
胤禛得知后,脸色铁青,在永和宫请安时,眉宇间压抑着怒意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额娘,他们……简直血口喷人!”
凌玥却异常平静。她早已通过宫中的花草,“看”到是胤禩门下一位不起眼的清客,在酒肆茶楼间散播这些言论。
“慌什么?”凌玥淡淡道,“他们越是如此,越是说明他们急了,说明你的存在,已经让他们感到了威胁。”
她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是时候,让康熙更清晰地看到,谁才是那个真正“结党营私”、“妄蓄大志”的人了。
她并未直接出手对付胤禩,那样痕迹太重。她只是通过草木感知,留意到胤禩门下几个活跃官员近日频繁出入一处隐秘的别院。她让秦顺设法,将一则关于“某大臣在此别院密会,似有联名奏请之举”的模糊消息,巧妙地透给了与胤禔旧党有牵连、且对胤禩心怀不满的官员。
借刀杀人,隔山打牛。
数日后,一场针对胤禩党羽的弹劾风暴骤然掀起。多名御史联名上奏,弹劾胤禩及其支持者“勾结京内外官员,妄议储位,其心叵测”。虽未直接指斥胤禩,但其党羽结营的证据,却被一件件摆在了康熙的御案之上。
康熙震怒。他本就对胤禩的“贤名”心存疑虑,此刻见到这实实在在的结党证据,更是怒火中烧。他当庭严厉申饬了涉事官员,并再次严厉警告胤禩:“尔若再行此等之事,朕必不轻饶!”
这一记重击,使得胤禩集团元气大伤,声势大不如前。
经此一役,朝臣们清晰地看到,圣心对“结党”之事是何等深恶痛绝。而一直以“孤臣”自处、埋头做事的胤禛,在康熙心中的分量,无形中又重了几分。
秋猎木兰,康熙考较诸子骑射武功。胤禛表现中规中矩,胤祥则大放异彩,弓马娴熟,引得康熙连连称赞。而更让康熙留意的是,胤禛在围猎过程中,调度人手、安排围场,井井有条,展现出的组织与务实能力,远超其他皇子。
回銮途中,康熙驻跸行宫,夜观星象,独自沉吟良久。
凌玥通过行宫庭院中的古松,感知到了帝王那复杂而疲惫的心绪。她知道,最后的时刻,快要到了。康熙心中那架摇摆不定的天平,正在缓慢而坚定地,向着她期望的方向倾斜。
她只需要,再耐心等待一个最合适的契机,给予最后,也是决定性的一推。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这决定大清国运的惊涛,即将拍岸。而永和宫,已做好了迎接一切冲击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