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六年夏,温宜启蒙后数日。
温宜公主的启蒙步入正轨,皇后宜修将曹嫔召至长春仙馆。夏日炎炎,殿内却因临水而格外清凉。宜修并未绕弯子,看着恭敬垂首的曹嫔,温和开口:“温宜近日功课如何?可还适应?”
曹嫔忙答:“回皇后娘娘,公主很是乖巧,嬷嬷们都夸她聪慧伶俐。这一切都仰赖娘娘恩典。”
宜修微微颔首,端起茶盏,似是无意般提起:“皇上日前问起温宜,言语间颇多关切。父女天性,皇上虽日理万机,心里也是惦记着孩子们的。”
曹嫔心中一动,抬眼小心观察皇后的神色。
宜修继续道:“公主渐渐大了,除了读书识字,女红针织亦是修身养性之道。本宫记得,曹嫔你的绣工在宫中也是拔尖的。”
她目光落在曹嫔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引导。
“若能教导温宜,亲手为皇上做个小物件,哪怕只是个最简单的荷包,歪歪扭扭,也是孩子的一片赤诚孝心。皇上见了,想必比得到什么珍宝都开心。”
曹嫔瞬间明白了皇后的深意!这是要给温宜制造一个在皇上面前展现孝心、加深父女感情的机会!而由她这个生母来引导,更能凸显她们母女相依的深情。皇后这是在给她们母女铺路啊!
她立刻起身,感激涕零地跪下:“娘娘提点之恩,臣妾与温宜没齿难忘!臣妾……臣妾知道该如何做了!”
回到住处,曹嫔压下激动的心情,将温宜揽在怀中,柔声说:“温宜,父皇每日处理国家大事,非常辛苦。我们给父皇做个礼物,让他开心一下,好不好?”
小温宜眨着大眼睛,用力点头:“好!温宜要让皇阿玛开心!”
曹嫔拿出最简单的布料和丝线,手把手地教温宜。荷包样式选最基础的,针脚要求更是放到最低。重点不在于成品多精美,而在于“温宜亲手所做”这个过程。
小小的温宜认真地学着,胖乎乎的小手握着针,虽然笨拙,却极其专注。偶尔扎到手指,疼得眼圈发红,曹嫔心疼地吹吹,鼓励道:“温宜真勇敢,父皇知道温宜这么用心,一定会很感动的。”小温宜便又鼓起勇气,继续缝制。
曹嫔在一旁看着,眼中满是慈爱。她将自己对女儿的全部期望和未来的依靠,都倾注在这小小的荷包上。她不仅要让皇帝看到温宜的孝心,更要让皇帝看到她们母女之间深厚的、不容割裂的情感。
数日后,曹嫔带着终于完成的、针脚歪歪扭扭、却绣了一朵勉强能看出是荷花的荷包,领着温宜来到九州清晏请安。她事先通过苏培盛递了话,言明公主有孝心要亲自呈给皇上。
雍正正在批阅奏折,听闻女儿来了,难得地派人宣召了她们进来。小温宜有些怯生生地,在曹嫔鼓励的目光下,迈着小步子走上前,举起手中的荷包,奶声奶气地说:“皇阿玛……辛苦……这是温宜做的……送给皇阿玛。”
那荷包实在算不上好看,布料也普通,但孩子眼中的期盼和紧张是如此真切。雍正看着女儿稚嫩的小脸,以及那努力想表达孝心却词不达意的模样,素来冷硬的心肠,竟被轻轻触动。他放下朱笔,接过那小小的荷包,指腹摩挲着上面歪斜的针脚。
他自幼缺失母爱,在冷酷的宫廷斗争中长大,对亲情既渴望又疏离。此刻,女儿这纯粹得不含任何杂质的孝心,像一缕阳光,照进了他内心某个冰冷的角落。他难得地露出了温和的笑意,将温宜抱到膝上:“好,温宜有心了。皇阿玛很喜欢。”
曹嫔在一旁适时地、用帕子轻轻拭了拭眼角,低声道:“皇上不知,公主为了绣这荷包,小手被扎了好几次,臣妾看着都心疼,她却说不疼,一定要做完给皇阿玛……”
这话更是精准地戳中了雍正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他看向曹嫔,见她眼中含泪,满是为人母的心疼与骄傲,再看向怀中依赖地靠着自己的女儿,一种复杂的、关于“家”和“亲情”的暖流悄然涌动。他不仅看到了女儿的孝心,更看到了曹嫔作为母亲对女儿的悉心教导和深沉爱意。这份他曾经缺失的“母爱”,在他的孩子身上得到了体现,让他感到一丝慰藉。
雍正抱着温宜问了问她近日读了什么书,学了什么规矩,温宜一一乖巧回答,虽童言稚语,却更显天真可爱。皇帝龙心大悦,当即赏了温宜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又赏了曹嫔一些绸缎首饰,赞她“教女有方”。
这次会面时间不长,但意义非凡。皇帝对温宜的关注,从简单的皇家责任,真正注入了一丝父女真情。而对曹嫔,也因其展现出的“慈母”形象,多了几分好感和认可。
消息很快传到长春仙馆。世兰正陪着宜修下棋,闻言笑道:“娘娘这步棋真是妙极了!皇上果然吃这套。”
宜修落下一子,神色平静:“人心都是肉长的,尤其是缺什么,便越渴望什么。皇上……亦是如此。”
她利用皇帝内心的缺憾,巧妙地为自己增加筹码,同时进一步将曹嫔母女绑在自己的战车上。温宜得宠,曹嫔安稳,端妃的觊觎便更难实现,后宫格局也更趋于她所掌控的平衡。
这小小的一个荷包,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漾开的涟漪,却深远地影响了圆明园这个夏天的权力格局。
是夜,曹嫔哄睡温宜后,独自对灯而坐,手中摩挲着皇帝赏赐的一匹苏绣,心中感慨万千。她想起白日皇帝抱着温宜时那罕见的温情,眼中泛起泪光。
“温宜,娘的乖女儿……”她低声自语,“也许……也许我们真的能有一条活路,能过上安稳日子了。”
她想起皇后的提点,心中充满感激,但也有一丝隐忧。皇后的恩典不是白来的,自己必须展现出足够的价值和忠诚。
然而,此刻,看着女儿恬静的睡颜,她更多地是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希望。
无论未来如何争斗,保护女儿平安喜乐,是她身为人母,最初始、也最坚定的心愿。
这份初心,在圆明园的夏夜里,显得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