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指尖轻压手机屏幕,热搜榜单在眼前跳动。第三位的位置已经稳固超过四十分钟,但传播曲线开始趋于平缓。他没有收回手,只是将拇指缓缓滑过翡翠扳指的边缘,力度微不可察。
电话铃声响起。
“边控生效,赵宇的出境审批被冻结。”方媛的声音传来,“数据截留完成,程雪确认所有核心信息仍在内网闭环。”
“还不够。”陈默开口,声音不高,“他还有反扑的机会。”
短暂沉默后,他拨通另一个号码:“叶曼琳,现在能做专访吗?主题——‘真正的星光,从不怕黑夜’。”
电话那头没有多余询问。“十分钟后直播准备就绪。”
他挂断,打开内部邮件系统,调出品牌传播预算权限界面,输入最高授权码。发送。
方媛很快回复:“所有合作媒体已接到推送指令,财经与文化类平台优先覆盖。”
陈默点头,目光仍停留在屏幕上。一条新动态浮现:境外社交平台出现批量账号同步发布“陈氏靠内幕操作中标”相关内容,转发量在短短十分钟内突破三万,部分国内平台开始出现转载迹象。
他按下内线:“启动‘清源’预案二级响应,技术层面对标关键词集群,标记并隔离异常账号行为模式。”
“明白。”方媛回应,“同时我们按计划推进专访。”
直播信号接通前五分钟,指挥室警报闪烁。技术团队报告信号流遭到异常干扰,源地址指向一个注册于塞浦路斯的匿名服务器。
陈默未动。
三秒后,干扰终止。
程雪未现身,但她部署的防火墙自动记录了攻击Ip,并反向注入虚假响应包,使对方误判攻击成功。系统日志显示,该Ip曾在赵宇办公室备用路由器的通信白名单中出现过。
镜头亮起。
叶曼琳坐在访谈间中央,身后悬挂着《星月夜》复制品。画面上深蓝旋涡流转,金黄星辰点缀其间,在灯光下泛着静谧光泽。她身上香奈儿五号的淡香随空调气流扩散开来,极淡,却清晰。
主持人问:“网络上有声音质疑此次项目评审的公正性,您怎么看?”
她微笑,指尖轻轻抚过画框边缘。“有些人总想用阴霾遮住太阳,可他们忘了——星空越是黑暗,星光越亮。”她顿了顿,“这幅画里,夜空是动荡的,可星星始终在燃烧。它不喧哗,也不退让。”
镜头切换至陈默办公室监控画面。他微微颔首,嘴角有一瞬几乎难以察觉的松弛。
信号刚切回直播,赵宇派系紧急发布通稿,称“陈氏集团中标项目存在环保风险,可能影响周边生态平衡”,并附上一份未经署名的评估摘要。
方媛立即行动。
十五秒金句短视频生成:叶曼琳那句“星空越是黑暗,星光越亮”被截取,叠加《星月夜》画面与陈氏项目规划图,投放至各大平台推荐页。同步释放一组高清照片——陈默亲赴项目选址地考察时的现场影像。他站在荒原上,风掀动西装下摆,手中文件夹翻开,页面标注着植被恢复方案与地下水监测点。
配文只有一句:“沉默的奔赴,比喧嚣更有力。”
两小时后,舆情态势逆转。
#星月夜下的陈默# 登顶热搜榜首,阅读量破八亿。原质疑帖转发不足百次,评论区清一色刷屏:“现实版涅盘者”“这才是中国企业家该有的样子”“画里的星星,照进了现实”。
方媛走进指挥室,确认最后一波推送已完成。她将桌上的多肉植物轻轻扶正,低声对助理说:“盯住评论区,有任何异常立刻上报。”
陈默坐在办公桌前,平板显示全网正向舆情占比已达98.7%。倒计时在他脑海中悄然归零,随即刷新——新的数字浮现:71:59:43。
他未起身,左手无名指上的祖母绿戒指映着屏幕微光。窗外城市灯火如星河铺展,楼宇轮廓在夜色中分明。
手机震动。
一条加密消息来自雷虎:“b座三层会议室发现残留无线信号痕迹,频率与赵宇笔记本匹配。设备已收缴,硬盘物理封存。”
陈默回复:“送程雪实验室,优先提取未覆盖数据段。”
消息刚发完,方媛来电:“周海涛联合三家媒体发布联署文章,标题是《关于行业公平竞争的联合声明》,试图以‘集体立场’施压。”
“不用删。”陈默说,“把叶曼琳专访第二段剪出来,加上项目环评公示文件截图,做成图文帖,署名‘一位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者’,投给那三家媒体的主编个人账号。”
“他们不会发。”
“他们会看。”陈默放下手机,“只要看进去,就会明白谁在造风,谁在点灯。”
五分钟后,其中一家媒体主编转发了原始专访视频,附加一句:“或许我们该先了解事实。”
另一家删除了联署文章链接。
第三家保持沉默,但其旗下账号悄悄撤下了所有相关推送。
陈默调出财务系统监控界面。资金流正常,基金会账户无异常进出。但他注意到一笔五十万元的技术咨询费即将进入审批流程,收款方为“远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这个名字不在周建国提供的七家皮包公司名单中。
他放大交易详情,发现该公司注册时间仅三天,法人代表为空壳身份,银行开户行位于海南儋州——一个 notorious 的虚拟注册集中地。
陈默没有立即拦截。
他将这笔交易加入高危标记队列,设定一旦触发支付指令,自动延迟三十分钟并弹窗提醒。同时,他在内部审计系统中创建了一个虚拟追踪任务,命名为“星轨校准”,关联该笔款项的所有上下游节点。
平台再次更新舆情报告。
主流媒体已有十二家跟进报道,角度从“企业担当”延伸至“青年领袖的精神图谱”。有评论写道:“当一群人忙着掩盖黑暗时,真正的人在仰望星空。”
叶曼琳结束采访,脱下耳机,走到窗前。城市灯火在她眼中折射出细碎光芒。她望着远处某栋高楼顶端隐约可见的陈氏集团标识,轻声说:“这一次,你终于不再独自穿越黑夜了。”
陈默关闭平板,手指重新落在翡翠扳指上。
他没有看表,但知道时间正在推进。倒计时稳定跳动,危机尚未解除,但节奏已握在手中。
方媛走进办公室,递上一份打印件:“这是今晚所有平台的数据汇总。另外,叶主编希望后续能策划一期专题,主题定为‘光的轨迹’。”
陈默接过文件,翻到最后一页。一张截图引起他的注意——某个小众论坛深处,有一条匿名帖引用了《星月夜》的细节:“那颗最亮的星,其实不在梵高原作的中心位置。”
下面有人回复:“但它照亮了整个画面。”
陈默盯着这句话看了两秒。
他拿起笔,在纸页空白处写下两个字:查源。
笔尖落下时,墨迹微微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