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俯身盯着展品旁的说明牌,逐字念道:“石雕柱础,北魏时期,2009年云波里北魏群出土。”他指尖划过另一块展牌,声音又起,“这块也是石雕柱础,1995年从大同柳航里明堂遗址挖出来的。”
“又是明堂遗址?之前看的好几件文物都出自那,果然是北魏的重要遗址。”宇辰凑过来,语气里满是感慨。
不远处的王静也找到了新发现,她指着展柜里的文物念出声:“石雕柱础,1979年大同轴承厂北魏遗址出土;还有这个石雕莲花柱础,2013年大同御东御府小区北魏墓里发现的。”
她又转向旁边的地砖,“这块带花纹的是莲花纹地砖,也是北魏的,出自大同规三路北魏墓。”
一直没说话的赵导这时走上前,指着石雕柱础为大家讲解:“柱础是古建筑的重要构件,作用是垫在房柱下方,连接柱子与地面。咱们现在看到的这些,都是北魏平城遗址出土的,形制大多是‘覆盆式’。”
他顿了顿,继续补充,“所谓覆盆式,就是上半部分呈圆形,下半部分为方形,有的表面没做装饰,是素面的;有的则满刻浮雕,最常见的图案是莲花纹和龙纹。这些柱础雕刻工艺精湛,造型又灵动,绝对是能代表北魏风格的艺术珍品。”
“确实好看!既大气又不失细节,太绝了。”梦瑶听完讲解,忍不住附和。
宇辰也点头赞同:“没想到北魏人的审美这么在线,放在现在看也不过时。”
另一边,张导张文远正对着两件石器说:“这个是石夯,2013年在大同金牛装饰市场工地采集到的;旁边这个是石杵,年代也是北魏,1997年从操场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出土的。”
“你们看这块砖!上面的花纹好特别。”赵芳的声音吸引了众人注意,她指着展柜里的墓砖说道。
螭首门枕石
小虎顺着赵芳指的方向看去,突然指着一件形似龙头的文物喊道:“那是什么?长得像龙头!这个好有意思!”
刘明赶紧查看说明牌,念给大家听:“这是螭首门枕石,1995年从大同柳航里明堂遗址出土的。”
“爸爸,螭是什么呀?我看着跟龙没区别啊。”小虎转头看向身边的人,满脸疑惑。
一直默默站在角落,表情有些异样的吃瓜博主,这时终于开口解答:“螭和龙虽然看起来像,但在古代神话里差别挺大的。最明显的是外观——龙有角,螭没有;地位上也不一样,龙是皇权的象征,螭则被认为是龙的儿子之一;寓意方面,龙代表力量和尊贵,螭更多象征美好的感情;用到文化里,龙常用来代表民族精神,螭则多做器物装饰,比如咱们现在看的这个门枕石。”
赵导指着展陈的螭首构件,向众人详解其文化内涵:“螭首是中国古代建筑里极具代表性的装饰构件,造型多为龙形或类龙神兽的头部,核心象征祥瑞与权力。它常被用在碑额、殿阶这些显眼处,背后藏着皇权至上的传统理念。”
他顿了顿补充道,“其实螭和龙的界限没那么绝对,很多时候会混用,但螭首的核心寓意始终是祈福、驱邪,既好看又实用。”
“那螭首最早能追溯到什么时候呀?”李梅好奇地追问。
“从汉唐时期就开始广泛用在建筑和器物上了,到了唐宋,文献里也有明确记载,比如《新唐书》里就提到过‘螭头’。”
赵导话音刚落,啸风立刻接话:“这不就对上了嘛!唐代之前是北魏,咱们眼前这件北魏螭首,就是最好的证明。”
“没错,历史脉络很清晰。”赵导顺着话茬梳理:“北魏之后分裂成东魏、西魏,后来变成北齐、北周,再到隋朝统一,最后到唐朝,虽然政权更迭,但这种建筑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他又补充道,“到了明清,螭首的工艺更精细,样式也更多样。比如它做排水口时,会特意设计成大嘴、大肚的模样,能容纳更多水,这叫‘螭首散水’。像故宫三大殿周围,光螭首就有1142个,既能排水又显气派,全是古代工匠的智慧。”
“螭首散水,1142个,雨天得多壮观啊!”晓萱高兴地说。
“这么看,螭首不只是个装饰,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啊。”王静感慨道。
这时,梦瑶突然想起另一个构件:“我之前听过‘门枕石’,但一直没搞懂具体是什么。”
“这可是传统民居里的‘顶梁柱’式构件。”赵导笑着解释,“门枕石俗称门礅、门座,也叫镇门石,本质是支撑门框和门轴的石质部件,因为常雕成枕头形或箱子形,所以叫门枕石。”
“能不能再讲具体点?”梦瑶追问。
“首先是核心作用——支撑与平衡。”赵导条理清晰地说,“古代的门没有现在的铰链、合页,全靠门枕石和连楹固定门扇。要是没有它抵住门框,开关门时门扇会晃得厉害,根本用不了。”
林宇听得入神,忍不住问:“那它的结构是怎么设计的?古人不用合页,怎么让门转起来的?”
“结构设计特别巧。”赵导细致拆解:“门枕石一般是长条形,一头在门外、一头在门内。中间有道凹槽,用来放门的下槛;门内那部分的上面,有个专门的凹穴,学名叫‘海窝’,就是门轴转动的‘轴承’。通常门内的部分短一点,门外的部分长一些,既稳固又不占室内空间。”
听完这番讲解,众人看着展柜里的螭首门枕石构件,纷纷感叹:“古人这设计也太精妙了,没有现代工具,却能想出这么实用的结构!”
正是:溯鲜卑,裂云开魏阙,饮马阴山,挥鞭大漠,道武奠基,太武拓疆,六镇兵销燃星火,迁都易服融胡汉,太和改制启新章,却叹河阴血浪涌,权臣频易主,东西裂变终成烬,空余邙山夕照,洛水寒烟,述说那百年霸业,几度沧桑。
仰碑碣,凿石铸天工,龙门佛影,云冈梵容,方笔如刀,雄风似戟,千龛佛现蕴真经,墓志摩崖刻古风,郑公遗韵耀岱岳,尤珍始平开气象,书道自通神,筋骨铮铮立乾坤,长存铁骨钢筋,神姿峻宕,辉映这万里河山,千秋楷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