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查过数据,”王静也凑过来分享,“大同现在有餐饮企业6400多家,从业人员都突破19万了——我看现在人数肯定比这还多!有这么多餐馆、这么多懂吃会做的人,大同能建成国内外知名的‘美食之都’,既有历史积淀,又有现实基础,一点都不意外。”
“而且‘大同美食’早就不只是个口号了,”飞雪也跟着说,“现在它是大同拿得出、叫得响、过得硬的城市名片,不光能吸引游客来吃,还能带动食材种植、物流运输这些产业,成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呢!”
陶兄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补充:“这还得说大同的地理位置好——地处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汇的地方,饮食文化天然就有特色。咱大同美食的优势很独特,大同厨师们既学了全国各大菜系的精华,又保留了自己的味道,品种多、特色足,餐饮品牌不少,就像杨厨这样的人。”
“哪里,哪里?”杨厨连忙抱拳说,这反而让他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就说嘛!”林宇笑着接话,“大同人本来就爱琢磨吃,是出了名的‘吃货’,厨师们就天天研究怎么满足大家的嘴。现在倒好,不用出大同,就能吃到各地的地道美食,这‘美食之都’的名号,咱担得起!”
“往后啊,还得接着使劲!”老板娘眼里满是期待,“得充分挖掘大同美食里的地域文化、历史故事,把这些跟美食结合起来,让大同不光是‘国际美食之都’,还能成为国际美食文化的闪亮名片——最好能兼容并包全国八大菜系,到时候不光游客受益,咱们本地人也能天天换着花样吃,多好!”
“说得好!”众人纷纷叫好,再次端起酒杯和茶杯,清脆的碰撞声里,满是对大同美食、对这座城市的认可与期待。
“今天正好借着这机会,请教请教杨厨,咱常说的‘大同美食八大件’,到底是哪八样?”啸风放下酒杯,眼里满是期待——这话一出,其他人也都停下筷子,等着听下文。
“咱大同人嘴边常挂着‘吃八大件’,尤其是过年过节办宴席,桌上要是少了这八大件,都不算正经的硬菜席面。”杨厨点点头,先把八大件的地位说透,再慢慢讲起由来,“这独具特色的八大件,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的讲究,口感风味全不一样。”
“快具体说说!到底是哪八道菜?”啸风听得着急,忍不住催了一句。
“是啊是啊,给我们好好讲讲,以后再来大同,也好照着单子点!”宇辰说,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连一直爱闹的飞雪,都乖乖坐好等着听。
杨厨笑着一一数来:“咱大同八大件,第一样是肥而不腻的扒肉条——选的是猪五花肉,先煮再蒸,最后浇上浓汁,肉烂得用筷子一夹就颤,吃着却不腻;第二样是浓香润口的扒羊肉,用的是羊腰窝肉,其肉肥瘦相当,红白分明,又鲜又嫩,炖得酥烂,裹着酱香,一点膻味没有;第三样就是咱今天吃的过油肉,酥嫩可口,醋香解腻;第四样是鲜美的红烧鱼,烧得酱汁浓郁,鱼肉细嫩;第五样是入口即化的糊肘子,用蜂蜜和酱油糊匀了慢炖,皮糯肉烂,老人小孩都爱吃。”
“糊肘子这东西,真是绝了!肥得一点不腻,满口都是醇厚的香味儿!”飞雪忍不住赞叹。
“瞧你这相,真是个吃货!”铃子打趣她。
飞雪眨眨眼,故意装傻:“这是夸我会吃呢?”
“是啊,夸你呢——连好赖话都听不明白!”铃子故意逗她。
“那我可就收下夸奖啦,谢谢!”飞雪笑得眼睛都眯了。
陶兄见状,笑着打圆场:“肘子这菜,对爱吃肉的人来说,简直是心头好,光想想都要流口水。”
“说到这肘子,它在大同还有个典故呢。”老板娘接过话头,众人顿时来了兴致。
“还有典故?快讲讲!”梦瑶催道。
“据传在明朝弘治年间,有位抚台大人到大同府巡视,特意传召当地名厨李玉山来做菜。可没想到,大同府的管家故意刁难,买了带骨的猪肘子给他。”
“嗨,怎么总有人搞这种刁难人的事!”张导听了,忍不住叹口气。
“这刁难在哪呀?”王静好奇地问。
“你想啊,肘子要是剥皮去骨,肉就碎得不成形,做出来的菜不好看;可要是连骨带肉整着做,又特别费时间费功夫。当时李玉山可犯了难。”老板娘解释道。
众人听了都纷纷点头,觉得这确实是个难题。
“那后来呢?他想出办法了吗?”晓萱急切地追问。
“后来啊,李玉山突然灵机一动,还真做出了一道上肉下骨的肘子菜。”老板娘卖了个关子,接着说,“抚台大人吃了觉得特别好,就问这菜叫什么名字。李玉山回答:‘这肉里带着腿骨,形状像个把柄,就叫带把肘子。’”
“这名字起得有意思!”宇辰忍不住赞道。
老板娘笑着继续:“从那以后,带把肘子就在民间慢慢传开了,后来经过一代代厨师的改良,就成了一道。色红形圆、肥而不腻、味美醇厚的糊肘子。”
众人听完,都忍不住为李玉山的巧思鼓掌,又纷纷端起酒杯,碰杯畅饮起来。
“第六道是鲜香酥嫩的黄焖鸡块,选的都是散养土鸡,慢焖到滋味全渗进肉里,嚼着特别有劲儿。”杨厨接着介绍,“第七道是甜口的八宝饭,糯米裹着红枣、葡萄干、枸杞这些料,蒸得黏黏糯糯的,解腻又讨喜。最后一道,就是黄焖丸子了。”
“那按规矩,黄焖丸子得最后上吧?”王静突然想起宴席里的讲究,忍不住问。
“可不是嘛!”老板娘接过话头,说得格外细致,“这黄焖丸子得先把肉馅炸成小球,再放进高汤里蒸透,颜色是淡淡的微黄,吃着松松软软的,肉香浓得很还不腻。因为‘丸子’谐音‘完了’,老规矩里就是宴席的最后一道大菜,一上桌就说明菜齐了。”
“而且丸子是圆的,还藏着‘圆圆满满’的意思,不管是过年团聚,还是办喜事摆席,都图这个好彩头呢!”飞雪补充道。
“就你懂?”玲子打趣他。
杨厨放下手中的茶杯,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语气里多了几分对老手艺的珍视:“其实咱大同这八大件,不单单是好吃那么简单——每一道菜里,都藏着咱大同人的生活讲究和文化根儿。你看那扒肉条、扒羊肉,选肉得挑最嫩的部位,炖煮得守着‘慢火出真味’的规矩,这是对食材的敬畏;过油肉的醋香、糊肘子的醇厚,几十年几百年传下来,口味一点没跑偏,这是对老味道的坚持;就连八宝饭里的红枣、黄焖丸子的圆形状,也都是咱老百姓对日子‘红红火火’‘团团圆圆’的期盼,不是随便凑出来的菜。”
“杨厨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老板娘笑着接过话,眼神里满是认同,“现在大伙儿吃八大件,不光是尝那口老味道——比如咬一口过油肉,能想起小时候过年,爸妈在灶台前忙活的样子;夹一筷子八宝饭,能记得奶奶蒸这饭时,往里头偷偷多放的那把葡萄干。这吃的哪里是菜啊,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文化,是咱大同人对生活的热爱,更是这么多年攒下来的时代记忆,一口一口都连着咱的根呢!”
众人听着,都忍不住连连点头。
正是:铜釜沸雪,刀削落霞,黄糕莜面香漫四合院,舌尖百味承千载;云冈凿石,龙壁腾云,烽烟血火史铭一脉清,心底万言祈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