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宁静被打破了——在大厅的另一侧那群人围住的地方。
梦瑶、宇辰和啸风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走过去看。
原来是一位身着凤冠霞佩的女子,正立于中间。随着手机里丝弦幽幽响起,如烟如缕。
她眼波流转,仿佛穿透了时光,精准地落在一个无形的点上。檀口轻启,那清越婉转的嗓音,竟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瞬间击碎了博物馆的寂静:
“油彩脸谱,衣帽行头……
才子佳人,帝王将相……
文用折扇武用枪,你方唱罢我登场……”
她曼声吟唱,字字珠玑。唱到“文用折扇”,纤纤素手自袖中滑出一柄素白折扇,“唰”地抖开,扇面轻摇,眼波顾盼间,仿佛真成了那画中走出的多情才子。
唱至“武用枪”时,一个利落的云手回身,虽无真枪在手,但那飒爽英姿,凭空便带起一股金戈铁马的凛冽之风。
她的身影在玻璃展柜间移动,柜中那些静默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华服仿佛成了她的背景,又或是她正从那些凝固的辉煌中汲取魂魄,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那最后一句“你方唱罢我登场”,尾音袅袅,带着几分洞穿世情的苍凉与轮回的宿命感,目光扫过周遭陈列的历代衣冠,又仿佛投向虚空。
这唱词本身就如同一幅浓缩的戏曲长卷,在她清亮的嗓音和精准的身段演绎下,在布满历史遗珍的空间里回荡,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共振。唱腔落定,余韵未绝。
短暂的、几乎令人窒息的寂静笼罩了大厅。仿佛所有人都被这跨越时空的吟唱攫住了心神,连尘埃都忘了飘落。
突然,一声洪亮而饱含激赏的“好——!”
一年轻女子叫道,如金石坠地,骤然炸响!
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这一声叫好立刻激起了涟漪。紧接着,零星的掌声响起,很快连成一片,汇成热烈的潮水。
梦瑶忍不住跟着低呼:“好!唱得太棒了!”
赞叹声、掌声在空间交织、回荡,撞击着玻璃展柜,惊醒了那些沉睡的衣冠。博物馆原本庄严肃穆的氛围,被这突如其来的、充满生机的喝彩彻底点燃了。
那女子,在满堂彩声中,对着四周静默的历史,深深一福。
她彩妆的脸上,看不清具体表情,但那微微扬起的下颌和眼中闪烁的光芒,分明映照着四下同样闪亮的眼神。
在这陈列着“你方唱罢”遗迹的殿堂里,她这一声“登场”的绝响,借由那一声石破天惊的“好!”,终于与往昔的辉煌血脉相连,化作一股汩汩流动的活水。
那位带队的老师领着学生们往其他展厅去了。
展柜里陈列的华美戏服便豁然映入眼帘。
“哇,这也太美了!”宇辰忍不住低呼一声,指着其中一件绣着龙纹样的长袍说,“这就是蟒服吧?以前只在书上见过,没想到实物这么气派。”
“展板上写着呢,”梦瑶凑近看了看介绍,念道,“源于明代的蟒服,多为皇帝所赐,在戏里是给皇帝后妃、皇亲国戚和高级别的文武大臣穿的,等级感特别强。”
啸风指着旁边的说明牌补充:“晋北戏种里的蟒还分男蟒和女蟒呢,原来不光有男式的。”
“怎么?你还觉得女子不能穿蟒服吗?”梦瑶故意板起脸,假装生气地说,“可别搞歧视啊。”
“哪能呢,”宇辰笑着打圆场,指着男蟒的介绍念,“你看,男蟒是圆领大襟,衣长到脚,宽腰阔袖,缎子底子上绣着龙纹,行龙、团龙的图案都有,确实够庄重。”
“女蟒也不差呀,”梦瑶立刻接话,指着另一件展服说,“图案以团凤最典型,但剧情需要的话也能绣龙。比如秦良玉,她穿的蟒袍上就有龙纹。”
“真的假的?”宇辰有些惊讶。
“当然是真的,我在博物馆亲眼见过相关展品呢。”梦瑶肯定地说。
“不过她蟒袍上的龙是四爪的。”啸风插了一句。
“啸风哥你也见过?”梦瑶好奇地问。
“我倒没亲眼见过,但这是规矩,”啸风解释道,“除了皇帝,其他人的龙纹都不能是五爪,这是等级制度的体现。”
“原来是这样,”梦瑶点点头,又想起什么似的,“说起来,秦良玉的家训特别有名——‘执干戈以为社稷’,意思就是要拿起武器保卫国家,还教育子女习文练武,将来做国家的栋梁。听说她的后世子孙到现在还以这句话为人生准则呢。”
“秦良玉作为明末的女将,在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成就,确实不容易。”啸风感慨道,“其实我对明末清初的历史一直挺感兴趣,就像大同当时的总兵姜镶,先是投降李自成,后来又降清,接着又举兵抗清,最后导致大同城被屠,十万军民遇害,那段历史真是太悲惨了。”
“我们夏天来的时候,导游就给我们讲过这段,”宇辰也叹了口气,“听着都让人心里发沉。”
三人望着展柜里的蟒服,那些精致的绣纹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过往的风云,戏里戏外的故事交织在一起,让人一时有些恍惚。
“那个太悲了,还是说秦良玉吧。”梦瑶赶紧转了话题,眼里闪着光,“我之前在博物馆见过秦良玉用过的战刀,还有她的战袍——上面带着护心镜和护膝,甲衣镶着鎏金铜袍,连龙纹都是鎏金的,还有那顶头冠,插着长长的翎羽,光看着就能想象出当年这位女将军有多威风。对了,还有她的黄缎蟒凤衫,别提多气派了。”
“可我还是想不通,秦良玉怎么能穿龙凤衫呢?”宇辰皱着眉,一脸疑惑,“这在古代不是有严格规矩的吗?”
“这你就不懂了吧?”梦瑶得意地扬了扬下巴,“秦良玉能穿龙凤纹样,是因为她当时就是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啊。在四川石砫那一带,她说话可比谁都管用。”
“这么厉害?”啸风也有些惊讶,“我之前只知道她是女将,没想到还握有这么大的实权。”
“可不是嘛,”梦瑶娓娓道来,“秦良玉从小就读了不少经史典籍,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早年她嫁给了世袭的石砫宣抚使,也就是当地人说的土司,名叫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也就是1599年,她跟着丈夫去平定播州的杨应龙叛乱,论功劳本该排第一。后来马千乘被人害死在牢里,当时他们的儿子马祥麟还小,秦良玉就代替儿子,接过了石砫宣抚使的职位。”
“哦,原来是这样,相当于继承了丈夫的职权。”宇辰恍然大悟。
“之后她就带着兄弟秦邦屏、秦民屏,还有侄子、儿子这些亲眷,一次次领兵出征。”梦瑶继续说,“为明朝打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朝,在浑河血战里立了大功,顺利平定了辽东;又去镇压农民军的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战功一次比一次显赫。朝廷赐了她二品诰命夫人,还封她为都督佥事、总兵官,都是实打实的高官。”
“这样看来,秦良玉真是当之无愧的女中豪杰!”啸风由衷赞叹。
“更厉害的是,她进京勤王的时候,崇祯皇帝还在平台亲自召见她,特意写了四首诗表扬她呢。”
“哦?崇祯皇帝还为她作诗?”啸风来了兴致,眼里满是好奇。
“当然了!”梦瑶越说越起劲,“后来张献忠攻下四川,好多人都投降了,就秦良玉死守石砫,坚决不投降。南明的隆武帝还封她为太子太保、忠贞侯。直到永历二年五月,她才去世,活了75岁。”
正是:溯源桑干,承百戏遗风,看塞上雪飞,云间月朗,耍孩儿喉转奇峰,罗罗腔韵回幽谷,梆子声激荡雁门,秧歌步踏欢阡陌,更有那弦索呕哑,鼓板铿锵,水袖翩跹,粉墨淋漓,演不尽忠奸义胆,离合悲欢,一嗓吼开三晋魄。
扎根朔漠,聚九边灵气,历辽金烽火,元明烟云,武周川滋养奇葩,古都墙护佑根苗,煤海深埋炽热情,佛光普照慈悲愿,终赢来乡音俚语,老调新声,戏台高筑,衣冠璀璨,传得下魏唐衣钵,胡汉精魂,千场唱沸大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