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军人站在队伍最前方,他的军姿笔挺,右手紧贴帽檐,眼角闪烁着泪光。或许只有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人,才真正懂得这庄严军礼背后,是对战友的怀念,是对信仰的坚守,更是对和平的珍视。
阳光透过展厅的窗户,洒在烈士们的遗像上。那些年轻的面容,仿佛在这一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他们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抗日英烈们的光辉,将永远照亮历史的天空。”讲解员目光坚定,声音激昂地说道,“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大同这片土地上,无数共产党员与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毅然决然地与日本帝国主义展开殊死搏斗。他们抛却了个人的利益与安危,甘愿挥洒热血,甚至不惜奉献出宝贵的生命。这些英勇无畏的抗日英烈,他们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脊梁,是大同人民心中永远的骄傲,他们的英名必将流芳百世,他们的精神更是如璀璨星辰,光照千秋!”
宇辰的目光落在展板上,缓缓念道:“李林烈士,归国华侨、晋西北行政公署委员、晋绥第十一行政区督查专员公署秘书主任李林烈士。”
讲解员微微颔首,接着介绍道:“李林,生于1915年11月15日,于1940年4月26日壮烈牺牲。她原名李秀若,是福建龙溪县人,也是一位归国华侨。1929年,李林回到祖国,在集美中学就读,1933年又进入上海爱国女中求学。在求学期间,她积极踊跃地投身于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爱国情怀。1936年,李林正式参加革命,成为牺盟会的骨干成员,为创建雁北革命根据地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在抗击日军的战斗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40年4月26日,她不幸牺牲于原雁北平鲁县。值得铭记的是,2009年,李林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看,这就是李林烈士的画像。”宇辰指着展板上的画像说道,“李林烈士骑着战马,驰骋在晋北抗日前线,那英姿飒爽的模样,真让人敬佩!”
老军人微微眯起眼睛,仿佛陷入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缓缓开口说道:“李林烈士,我印象太深刻了。1939年9月,日伪军发动了第七次快速扫荡,形势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林烈士临危不惧,亲自率领骑兵连,巧妙地运用‘调虎离山’的计谋,出其不意地奇袭了日军岱岳镇据点。这一行动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敌人的脸上,迫使日伪军不得不回援,从而成功解除了这次扫荡危机,有力地保卫了雁北党政机关首脑的安全。”
“哇,太厉害了!”小女孩兴奋得跳了起来,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
“谁说女子不如男,不爱红装爱武装,女人也能如此厉害!”女孩的妈妈感慨地说道,眼神中满是对李林烈士的钦佩。
讲解员指着展板上那张泛黄的合影,声音里带着敬意:这张照片定格了1939年的珍贵瞬间,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二、四纵队与整编第一师的部分领导并肩而立。
她的手指轻轻落在前排左三的身影上,这位眼神坚毅的女战士,就是李林。
虽是女儿身,却比男儿更威风!啸风凝视着照片中李林英姿飒爽的模样,不禁感叹。
照片里的她身着戎装,短发齐耳,系着腰带,神气极了,仿佛随时准备奔赴战场。
1940年4月,是晋绥边区最黑暗的时刻。讲解员的声音变得沉重,日伪军调集1.2万兵力发动大规模。26日清晨,晋绥边区特委、第11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团体等500余人,在平鲁县的山谷中陷入重围。
她调出地图,红色箭头标注着当年的包围圈,当时的李林,已经怀有3个月身孕,但她毫不犹豫地跨上战马,率领骑兵连向相反方向发起冲锋。
大家的脑海里浮现出激烈的战斗场景:硝烟弥漫的山道上,李林挥舞马刀,带领战士们左冲右突。
在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后,她的战马中弹倒地,李林摔落在地,腿部和胸部连中三弹。
讲解员的声音哽咽了,即便如此,她仍倚着土坡顽强还击,接连击毙6名敌人。当发现子弹只剩最后一发时......
画面定格在李林举起手枪的瞬间,她选择了以最壮烈的方式扞卫尊严,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仅25岁的生命。
太悲壮了!啸风擦拭着眼角。
宇辰握紧拳头,重重地吐出三个字:女丈夫!
一旁的中年男子感慨道:在那个年代,有的男人贪生怕死屈膝投降,可这位怀着身孕的女战士,却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气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那位女子轻声吟诵着诗句,声音里满是敬意。
讲解员引导众人来到展板前,这就是位于朔州市平鲁区的李林烈士陵园。图画中,汉白玉塑像巍峨耸立,李林烈士骑马持枪,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
这座陵园始建于1964年,不仅安息着李林烈士的忠魂,还铭记着1366名平鲁籍革命烈士的英名。
她指着墙上的图片,每年清明,都会有无数人前来敬献鲜花,聆听讲解员讲述那段烽火岁月。
铭记历史,缅怀英雄!啸风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在展厅中久久回荡。
阳光透过窗玻璃,洒在李林烈士的图像上,仿佛为这位抗日女英雄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正是:忆往昔,倭寇狰狞,山河破碎家国痛;看今朝,中华崛起,岁月峥嵘梦想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