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之行的成功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匠人村激荡起层层涟漪。铁柱团队载誉而归,带回来的不仅是订单和合作协议,更有国际视野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
然而,荣耀的背后往往伴随着不为人知的挑战。
回到匠人村的第二周,铁柱正主持国际订单生产协调会时,二狗急匆匆地推门而入,脸色异常难看。
“老板,出事了。”二狗压低声音,但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能听到他语气中的焦急,“我们发往法国的那批高端礼品,在海关被扣下了。”
会议室顿时一片寂静。铁柱眉头微锁,但声音依然平稳:“具体什么情况?”
“说是产品材质申报不符,涉嫌违规使用濒危植物材料。”二狗将一叠文件放在铁柱面前,“法方发了正式通知,要求我们立即说明情况,否则将取消订单并追究违约责任。”
林雪立刻站起来:“这不可能!我们的所有材料都经过严格筛选和环保认证,绝对没有使用任何濒危物种。”
铁柱快速浏览文件,目光越来越凝重:“这批礼品中是否有使用竹编元素?”
“有,”生产主管回答,“但用的是我们自家竹林产的常见毛竹,完全符合国际标准。”
铁柱指着文件上的一处:“问题就出在这里。法国海关根据某个‘专家’鉴定,声称我们使用的是一种名为‘龙鳞竹’的濒危物种,需要特殊许可证才能进出口。”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哗然。王师傅猛地拍桌站起:“胡说八道!龙鳞竹我见过,纹理完全不同!咱们用的就是普通毛竹!”
铁柱沉思片刻,抬头时眼神已变得锐利:“这不是简单的误会。二狗,立即联系我们在法国的代理律师;林雪,整理所有材质证明文件;王师傅,请准备竹材样本和鉴定报告。同时...”
他顿了顿,环视全场:“在事情没有弄清楚前,所有人不得对外透露任何信息,特别是对媒体。”
会议结束后,铁柱独自留在会议室,再次仔细阅读那份海关通知。通知上的“专家”签名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德拉塞尔教授。
铁柱立即拨通了杜邦先生的电话。
“亲爱的赵,我正想祝贺你们巴黎展的成功!”杜邦先生的声音一如既往的热情。
铁柱直入主题:“杜邦先生,抱歉打扰。您是否认识一位德拉塞尔教授?据说是植物材料鉴定专家。”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杜邦先生再开口时语气变得谨慎:“德拉塞尔?你怎么会问起他?这个人...在学术界口碑复杂,据说经常为某些商业集团提供‘定制’鉴定服务。”
铁柱心一沉:“我们的产品在海关被扣了,正是基于他的鉴定报告。”
“这就不意外了。”杜邦先生叹气道,“我听说最近有股势力在暗中阻挠中国工艺品的进口,特别是你们这种高质量的手工艺品。你们动了某些人的奶酪啊,赵。”
挂断电话,铁柱站在窗前,望着匠人村忙碌的景象。阳光下的村落宁静而充满生机,但他能感觉到,暗流已经开始涌动。
接下来的几天,铁柱团队全力应对海关危机。材料证明、产地认证、专家鉴定...大量文件被整理翻译后发往法国。同时,通过杜邦先生的关系,他们找到了另一位权威植物学家重新鉴定。
就在事情似乎有所转机时,第二波打击接踵而至。
“老板,你看这个!”一天清晨,二狗几乎是冲进铁柱的办公室,将平板电脑递到他面前。
屏幕上是一个欧洲知名媒体的报道,标题刺眼:“中国传统工艺的光环背后:剥削工匠与环境污染的真相”。文章配图竟然是匠人村的照片,但却被恶意调整得灰暗压抑。
文章声称获得“内部消息”,指责铁柱的公司压榨手工艺人报酬、使用有害化学染料、甚至雇佣童工。下面已经有数百条愤怒的评论,许多人呼吁抵制中国手工艺品。
铁柱的脸色变得铁青:“联系这家媒体,要求他们立即更正并道歉。”
“已经联系了,”二狗苦笑,“但他们说有自己的消息来源,坚持报道属实。”
更糟糕的是,随着这篇报道的传播,开始有其他媒体转载跟进。一夜之间,铁柱团队辛苦建立的国际声誉面临严重危机。
“赵总,有三个欧洲客户来邮件询问情况,表示担忧。”林雪报告道,她的眼睛下有明显的黑眼圈,“其中一个已经暂停了后续订单的谈判。”
铁柱深呼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通知全体管理层,一小时后开会。”
会议上气氛凝重。大家都能感觉到,这已经不是偶然的误解或失误,而是有组织的商业攻击。
“我们必须反击。”市场总监激动地说,“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
“但没有证据的反驳只会越描越黑。”林雪反对,“我们需要找到这些谣言的源头。”
一直沉默的王师傅突然开口:“树大招风。咱们发展太快,肯定有人眼红。”他看向铁柱,“柱子,你还记得当年那个想收购咱们技术的外国公司吗?”
铁柱猛地抬头:“环球工艺集团?”
几年前,曾有一家跨国工艺企业提出高价收购铁柱的技术和品牌,被拒绝后还威胁过“会让你们后悔”。之后虽然没什么动作,但铁柱一直留有印象。
“我查过了,”技术部主管接话,“环球工艺集团上个月刚刚换了一位新的cEo——卡尔·施耐德,以前是某跨国公司的‘危机管理专家’,据说擅长用各种手段打压竞争对手。”
铁柱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这是他在深度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二狗,你负责联系媒体和客户,正面回应质疑,邀请他们实地考察;林雪,整理我们所有的社会责任报告和环保认证;王师傅,请准备开放工坊,让所有人看到我们真实的工作环境。”铁柱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同时...”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深邃:“我要知道这个施耐德和德拉塞尔教授之间有没有关联。”
接下来的日子,匠人村进入了高度紧张的状态。一方面要应对源源不断的质疑和询问,另一方面还要保证正常的生产和订单交付。
铁柱亲自与最重要的客户进行视频通话,坦诚地面对问题,并邀请他们随时来访考察。大多数客户在了解实际情况后都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市场信心的恢复需要时间。
在一个深夜,当铁柱还在办公室研究应对策略时,手机响起。是马克·威廉姆斯——那位曾经被“传统复兴”组织派来窃取情报,后来选择留下的英国青年。
“赵先生,抱歉这么晚打扰。”马克的声音有些犹豫,“我...我可能发现了一些东西。”
铁柱立即坐直身体:“你说。”
“我还在‘传统复兴’的暗网论坛里有账号,”马克解释道,“今天我看到一个帖子,暗示最近有针对中国工艺品的行动,提到了一个代号‘凤凰计划’。”
“凤凰计划?”铁柱皱眉。
“是的。虽然没直接点名我们,但描述的特征与匠人村高度吻合。”马克停顿了一下,“更奇怪的是,发帖人提到了一个名字——‘龙泉’。”
铁柱的心猛地一跳。龙泉是他父亲的名字,除了村里老人和亲近的合作伙伴,很少有人知道。
“谢谢你,马克。这个信息很重要。”铁柱尽量保持平静,“继续留意,但注意安全,不要暴露自己。”
挂断电话,铁柱久久不能平静。对方不仅知道父亲的名字,还以“凤凰”为代号——凤凰正是父亲最擅长的雕刻主题。这不再是普通的商业竞争,而是带有个人恩怨色彩的针对性攻击。
第二天,铁柱召集了最核心的团队成员,分享了这一发现。
“这意味着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商业对手,还可能是有个人恩怨的敌人。”铁柱沉声道,“大家仔细回想,我们是否无意中与什么人结过怨?”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摇头。铁柱一向以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着称,很难想象会有什么深仇大恨的敌人。
就在这时,前台通知有一位访客坚持要见铁柱,声称有重要情报提供。
来者是一位六十多岁、学者模样的男子,自称姓陈,是国内某大学的退休教授。
“赵先生,冒昧打扰。”陈教授开门见山,“我看到了国外那些对贵公司的报道,纯属无稽之谈。但我可能知道是谁在背后操纵这一切。”
铁柱请老人坐下,递上一杯茶:“请详细说说。”
“二十多年前,我曾在一次国际工艺交流会上见过你父亲赵龙泉先生。”陈教授的话让铁柱吃了一惊,“当时还有一个外国商人,对您父亲的作品极为痴迷,想出高价购买一套凤凰主题的雕刻模板,被您父亲拒绝了。”
铁柱点头:“父亲确实提起过这件事。他说那些模板是祖传的,蕴含着独特的技艺密码,不能卖给外国人。”
“那个外国商人后来多次纠缠,甚至威胁,但你父亲始终没有让步。”陈教授继续说,“我记得那个人叫汉斯·伯格,是当时一家欧洲工艺品公司的代表。据说他后来因为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在业界声名狼藉,渐渐消失了。”
铁柱若有所思:“您认为现在的攻击与这段往事有关?”
陈教授点头:“不久前,我在一本行业杂志上看到一篇报道,提到一家新兴工艺企业‘环球创意’的幕后老板正是汉斯·伯格。而这家公司最近与环球工艺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
所有线索似乎开始连接起来。铁柱送走陈教授后,立即让团队调查“环球创意”和汉斯·伯格的信息。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汉斯·伯格确实是环球创意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而这家公司近半年来的发展轨迹与匠人村高度相似,但从产品设计到营销策略,都有明显的模仿痕迹,甚至可以说是拙劣的复制。
更引人注目的是,环球创意最近聘请的首席顾问正是卡尔·施耐德——环球工艺集团的新任cEo。
“这就说得通了。”铁柱在战略分析会上指出,“汉斯·伯格因为过去的恩怨针对我们,而环球工艺集团则视我们为竞争对手。两者联手,一方面通过商业手段打压我们,另一方面通过舆论战破坏我们的声誉。”
情况明朗了,但应对之道仍然艰难。正面硬碰硬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毕竟对方是跨国巨头,拥有强大的资源和影响力。
“我们需要换个思路。”铁柱在经过一夜思考后,提出了一个新策略,“不同他们纠缠于对方的指控,而是主动出击,展示真实的力量。”
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形成:举办一场开放式的国际工艺文化交流周,邀请全球媒体、客户、学者和公众人物实地参观匠人村,亲眼见证中国传统工艺的真实面貌。
同时,铁柱决定启动一个名为“透明之旅”的项目,通过24小时直播工坊工作实况,让全世界任何人都能实时观看匠人村的创作过程和工作环境。
这个决定在团队内部引起了争议。
“这太冒险了!”二狗第一个反对,“万一有什么疏漏被放大,不就是送子弹给对方吗?”
林雪却表示支持:“我相信我们的标准和规范经得起检验。透明是最好的回应。”
经过激烈讨论,最终铁柱拍板: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诽谤责任,另一方面以极致透明回应质疑。
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匠人村全体动员,不仅是为了展示最好的一面,更是要展现最真实的一面——包括不足和改进的空间。
文化交流周定在一个月后举行,邀请函发往世界各地。响应之热烈超出预期,数百家媒体和机构表示将参加。
然而,就在活动筹备最关键的时刻,第三波打击来了。
这次是针对个人的。一篇网络长文突然疯传,声称铁柱的“农民逆袭”故事完全是包装出来的,他实际上有“神秘背景”,是靠不正当手段获得的成功。文章还暗示他与某些官员有利益输送关系。
更恶毒的是,文章翻出了铁柱早年摆地摊时与城管发生冲突的旧事,扭曲事实,把他描绘成一个暴力抗法者。
这已经明显触犯了法律底线。铁柱立即让法务部门采取行动,同时报警追究造谣者责任。
但伤害已经造成。铁柱接到母亲从村里打来的电话,声音里满是担忧:“柱子,村里有些闲言碎语,说你惹上大事了...到底怎么回事啊?”
铁柱强压怒火,安慰母亲:“娘,别担心,是一些人眼红造谣。很快就会清楚的。”
挂掉电话,铁柱罕见地一拳砸在桌上。商战他可以应对,但牵扯到家人和名誉,触到了他的底线。
那天晚上,铁柱独自一人来到父亲墓前。晚风拂过竹林,发出沙沙声响,仿佛父亲的低语。
“爹,我该怎么做?”他轻声问,“坚持诚信经营,却被人如此诋毁;想要保护传统文化,却遭到如此阻挠。”
自然没有回应,只有风吹竹叶的声音。但在寂静中,铁柱渐渐平静下来。他想起父亲生前常说的话:“做人如做竹,虚怀若谷,坚韧不拔。”
第二天,铁柱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发表了讲话。
“最近发生的事情,大家可能都知道了。”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有人想要我们看到困难就退缩,想要我们因为害怕而放弃开放和透明。我想问大家:我们应该屈服吗?”
台下齐声回应:“不应该!”
“那么,我们就用更多的事实回应谎言,用更大的开放回应封闭,用更美的创造回应诋毁!”铁柱的声音逐渐激昂,“我们要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传统工艺的价值不在于多么完美无瑕,而在于一代代匠人对美的追求,对技艺的坚持,对文化的传承!”
掌声雷动。匠人村的每一位成员都被激发了斗志,大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团结。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铁柱团队一边应对各种明枪暗箭,一边全力筹备文化交流周。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站出来表示支持。杜邦先生亲自录制视频驳斥不实指控;安娜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发起“我眼中的匠人村”话题,分享她与铁柱团队合作的真实经历;甚至那位曾经与铁柱有过争执的德国学员也发文,详细描述自己在匠人村学习的体验,驳斥“剥削工匠”的说法。
暗流依然涌动,但曙光已现。铁柱站在即将完工的国际交流中心顶层,望着下面忙碌准备的场地。一个月后,这里将迎来世界各地的宾客,向世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传统工艺复兴故事。
手机响起,是儿子发来的消息:“爸爸,同学说网上有说你不好的话,我说他们胡说!我把我做的草编带到学校了,大家都说很棒!你是最棒的爸爸!”
铁柱的眼眶微微发热。他回消息:“谢谢儿子。记住,真金不怕火炼。只要我们做得正、行得直,就不怕任何考验。”
放下手机,铁柱的目光变得更加坚定。无论前方还有多少暗流险滩,他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正是这些挑战,让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实有力。
夜幕降临,匠人村的灯火次第亮起,宛如黑暗中闪耀的星辰。每一盏灯下,都有一个匠人在专注地创作,用双手守护着千年传承的文化火种。
铁柱知道,这光芒或许微弱,但足以照亮前路,足以穿透一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