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暗流涌动
“第一课:敬畏”在山林中那道未知视线的窥伺下仓促结束,给所有学员的心头都蒙上了一层难以驱散的阴霾。回到学院,虽然阳光明媚,设施崭新,但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已经开始在空气中悄然弥漫。
林晓和苏杭都清楚,石磊那近乎野兽般的直觉绝非空穴来风。那道“干净”却“冷”的视线,印证了之前的警告——“彼等”的触手,确实已经伸到了学院附近,并且目标明确,很可能就是石磊这类天赋异禀、被视为“天然容器”的学员。
安保被立刻加强。夏沫通过关系聘请了专业的安保团队,在学院外围设置了更严密的监控和巡逻。但在内部,林晓要求尽可能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能因噎废食,让恐惧影响了传承的初衷。
正式的课程,在一种外松内紧的氛围中,开始了。
课程设置别具一格,完全不同于传统厨艺学校。上午通常是理论课与感官训练交替进行。理论课并非照本宣科,而是由林晓、夏沫甚至偶尔露面的苏杭,结合自身经历,讲述风味哲学、食材伦理、餐饮商业逻辑乃至艺术表达。感官训练则千奇百怪:盲品不同产地的水、盐、基础油料;仅凭触觉分辨各种谷物、豆类;蒙眼通过气味识别数十种香料和香草……
这些训练对大多数学员来说既新奇又痛苦。那位理论派的海归学员,在盲品环节屡屡受挫,引以为傲的知识在真实的感官面前不堪一击;而几个有基础的学员,则在对香料的气味辨识中,才惊觉自己过去对它们的认知是如此模糊和标签化。
石磊在这些训练中,展现出了令人瞠目的天赋。他的味觉和嗅觉仿佛天生就与自然万物连通,总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最细微、最本质的差异,他的描述虽然质朴,却往往能直指核心。但他也暴露了巨大的短板——文化基础薄弱,对很多理论概念理解困难,动手操作更是笨拙,连一把厨刀都拿不稳,切出的食材大小不一,惨不忍睹。
他像一块光芒与瑕疵都极其耀眼的璞玉,亟待雕琢,也极易在打磨过程中碎裂。
苏杭对石磊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关注。他没有像对待其他学员那样要求标准化动作,反而允许石磊保留他那套看似笨拙、却源于本能的操作方式,只是在一旁极其偶尔地、用最简练的语言点出关键:“手腕,沉下去。”“呼吸,跟着手的节奏。”“别用眼睛看,用手指听。”
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其他学员感到不解,甚至有些嫉妒。
这天下午,是李小明的“效能中心基础管理”课。他准备讲授标准化流程的重要性,并安排学员们分组,进行简单的食材预处理竞赛,目标是效率与合格率的平衡。
大多数小组都按照李明白天教授的标准化流程操作,虽然速度有快有慢,但成品还算规整。轮到石磊所在的小组时,问题出现了。石磊无法适应那种机械的节奏和固定的动作,他固执地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每一片菜叶的厚度、每一根茎秆的纤维,速度慢得令人发指,而且成品形状怪异,完全不符合标准。
同组的学员忍不住抱怨:“石磊,你能不能按老师教的来?你这样我们组肯定垫底了!”
石磊憋红了脸,额头冒汗,手中的动作更加慌乱,反而接连切伤了自己的手指。
李明显得有些无奈,他走上前,想亲自示范,却被一直坐在角落旁听的苏杭出声阻止。
“让他做完。”苏杭的声音冰冷。
李明愣了一下,但还是停下了动作。
石磊在众人异样的目光和同组的抱怨声中,艰难地完成了自己的部分。他的成品,是所有小组中最差劲的。
课后,石磊独自一人蹲在学院角落那个修复好的玻璃暖房外,看着里面生机勃勃的幼苗,眼神里充满了挫败和迷茫。他引以为傲的天赋,在这些“正规”的学习面前,似乎一文不值。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在他身边响起:“很难,对吗?”
石磊抬起头,看到一个穿着干净学院服、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气质斯文的年轻男子。他记得这个人,是另一个小组的学员,好像叫赵铭,平时话不多,但理论课成绩很好,动手能力也均衡,是那种不怎么起眼,却各方面都挑不出毛病的“好学生”。
“俺……俺是不是不适合这里?”石磊低着头,闷声说。
赵铭笑了笑,在他身边坐下,递给他一瓶水:“别这么说。苏杭老师那么看重你,肯定是因为你身上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标准化流程固然重要,但那只是工具。你的天赋,是很多厨师梦寐以求都得不到的。”
他的话语温和,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石磊抬起头,有些意外地看着他。
“我听说,你能吃出石头的味道?”赵铭好奇地问,眼神中带着恰到好处的钦佩,“这太神奇了。能跟我说说吗?比如,不同地方的石头,味道真的差别很大吗?”
或许是出于孤独,或许是赵铭的态度让他感到了一丝温暖,石磊难得地打开了话匣子,断断续续地描述起他家乡山石的味道,以及那天在溪边感受到的不同。
赵铭听得非常专注,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石磊说得更深入,甚至问到了他小时候有没有吃过什么特别的东西,或者遇到过什么奇怪的事情。
两人的谈话,被前来寻找石磊进行额外辅导的苏杭看在眼里。苏杭没有立刻上前,只是站在不远处的廊柱阴影下,静静地看着赵铭那带着温和笑容的侧脸,和他眼中那一闪而过的、与其斯文外表不符的探究光芒。
苏杭的眉头,几不可查地皱了一下。
当晚,学员宿舍区。石磊在笔记本上(他开始努力学写字了)记录着今天的感受,对赵铭的开导心怀感激。而在他隔壁的房间,赵铭锁好门,拉上窗帘,确认没有异常后,从行李的夹层中取出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火柴盒大小的精密通讯器。
他熟练地按下几个按钮,屏幕上浮现出加密的连接界面。连接成功后,他对着通讯器低声说道:
“目标‘磐石’(石磊代号)已初步接触,感官天赋确认,远超预期。其天赋可能与早期摄入的某种特殊矿物或地域性‘本源’残留有关。苏杭对其极为关注,保护严密。建议……加大接触力度,尝试获取其成长背景及特殊摄入源信息。”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语气带着一丝冰冷的评估:
“另外,学员‘赵铭’这个身份掩护效果良好,但长期潜伏恐有暴露风险。请求指示,是否启动‘b计划’,对‘磐石’进行……深度诱导?”
通讯器那头沉默了片刻,传来一个经过处理的、毫无感情的声音:
“批准接触。暂缓深度诱导。首要任务,确保‘磐石’稳定,获取其信任与完整数据。‘学院’价值远超单一个体,保持静默,等待下一步指令。”
“明白。”
通讯结束。赵铭,或者说,顶着赵铭身份的潜伏者,将通讯器小心藏好,脸上恢复了那副人畜无害的斯文模样。他推了推眼镜,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
暗流,已然渗入了这传承之地的根基之下。而真正的风暴,还在远方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