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在陆阳的带领下,坐着中巴车来到了步兵一营的训练场地。
这时一营的战士正在训练“三三制”战术,训练的都是刚招进来的新兵,最初的900名战士,现在最低都是当班长了。
副参谋长一行人就站在场边看着,时不时还讨论几句;看了有几分钟,陈旅长第一个开口向陆阳问道:
“陆阳,我怎么看着他们的训练,有些咱们八路军的影子?”
陆阳讲解道:
“各位,现在大家看到的步兵训练,叫做『三三制』战术。
此战术的核心是将战斗单位化整为零,以小集群分散冲锋,既避免密集伤亡,又能保持持续火力和突击力。
战术结构的三三编组,是以步兵班为基本单位,采用三层级分散编组,每层均为3人(或3个单位),灵活协同;
1个班分为3个战斗小组,每组3人,设1名组长。组内3人分工明确,分别负责突击(持步枪\/冲锋枪)、火力支援(持轻机枪\/手榴弹)、掩护(持步枪\/爆破器材),可独立作战也可相互配合。
3个小组呈〔品〕字形或三角队形推进,彼此间隔10-20米,既不脱离支援范围,又能避免敌方密集火力。
在进攻时,组长通过手势、短口令、或者单兵电台,实施对小组的控制指挥,一个班的各个小组都在班长的口令范围内,各个小组能够根据敌人火力强弱决定散开前进、集中突进还是后撤;
同时,可以灵活运用本班火力,在进攻或撤退时既可以全部集中火力进攻,又可以分组开火交相掩护。
3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一个总数27人的战斗群完全展开可以覆盖800米宽的战线。
每班分成三到四组,每组3名成员,组长指挥3名组员,班长指挥三到四名组长,即使在夜间也能有效的指挥。
在战斗中,如果有人牺牲,零散的战士能迅速组成新的3人战斗小组;如果基层军官干部牺牲,每班都有至少3人参与过指挥与管理工作,各组长还可以迅速顶上担任指挥工作,确保队伍的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根据战场状况和任务要求,进行灵活变通,使战术小组变成突击组、爆破组、掩护组、侦查组等。
无论山地、巷战还是平原,小集群都能快速调整队形,尤其适合近战和迂回包抄。
以此逻辑还可以往上延伸,排、连、营、团都能成为3人小组里的一员。
此战术是在目前我国军队武器装备简陋、单兵作战能力不足,以密集队形冲击鬼子阵地时,容易遭受严重伤亡的情况下,思考摸索而成的一种战术。
正如陈旅长所说,这『三三制』战术的确有着八路军的影子,借鉴了贵军战斗战术改进而来。”
听完陆阳的述说,八路军众人恍然大悟,难怪看着熟悉,原来还是借鉴了八路军的战术而产生的。
陆阳也是脸不红心不跳的冒领了这个“功劳”,虽然其雏形在抗战时期就出现了,但是,这『三三制』战术一词是101在1948年编写的《一点两面与班组的三三制战术》中的正式书面提法,现在陆阳提出来提前了8年时间。
经过短暂的讨论,八路军众人也是认为此战术要是在八路军里推广,将会大大提升部队的战斗力,还能降低伤亡。
陆阳见差不多了,又带着众人上车往山后炮营的训练场驶去。
来到炮营训练场,重炮营营长娄有恒正在讲解理论知识,轻炮营营长蒋虎在一旁协助,底下围坐着的都是重炮营和轻炮营刚刚补充的新兵。
副参谋长等人看着底下围坐的新兵手里,每人一支笔一个小本子,正在写写画画,仔细看却发现不是写的文字,而是一些符号。
陆阳看着副参谋长等人疑惑的表情,笑着解释道:
“如大家所见,这些都是刚招入的新兵,同样是不识字没什么文化。
但是,作为炮兵,基础的知识是必需学习掌握的;我们就根据炮兵的相关知识,编写了一本手册,里面全是图画和符号以及少量数字,战士们只要记住什么符号代表什么,再加上图画的辅助,老兵的讲解与亲自上手对火炮实操,新兵很快就能上手。
当然,每天晚上我们会组织战士们学习一个小时认字,尽快的让战士成长起来。”
陆阳对着蒋虎招手,蒋虎跑了过来,陆阳让其拿来数本炮兵手册分发给八路军的众人。
翻开手册,蒋虎在一旁进行简单讲解,上面以图画符号的形式记载着炮兵学习的知识,覆盖理论、技能、战术三个大方面。
理论内容包括:武器系统原理(不同炮种的结构、弹道特性、操作限制),弹药知识(区分弹药类型及其用途、引信设定、储存与安全规范),战场环境学(气象中风速、风向、气温对弹道的修正,地形中山地\/平原对跑位选择的影响)。
技能操作方面包括:炮位设置(根据地形快速平整场地、固定炮架,确保火炮稳定),瞄准操作(使用瞄准镜对标定物,手动或电动调整防卫角、高低角,控制误差),弹药装填(根据射速要求按「取弹-装引信-推弹入膛-关炮闩」流程操作,避免卡弹),以及班组协同(炮长、瞄准手、装填手、弹药手、通信兵,通过反复训练实现口令-动作无缝衔接)。
当然,最主要还是实际操作的教授训练。
战术应用包括:目标侦察与参数计算(配合侦察兵获取目标坐标,使用射击指挥系统计算射击诸元,修正气象、地形误差),战术射击样式(根据任务选择打法,如急促射、拦阻射、精确射),协同作战(与步兵、装甲兵、空军配合,掌握步炮协同信号),机动与隐蔽(〔打了就跑〕的原则,完成射击后1-2分钟内快速收炮、转移炮位,利用地形或伪装网隐蔽装备,减少暴露概率)。
整本手册都是陆阳拜托统子哥制作的,类似于后世的儿童连环画、看图识字这类最简单的图画本,简单明了易懂。
副参谋长等人翻看完手册,目光火热的看向陆阳,意思不言而喻。
陆阳笑着道:“诸位别急,到时候这些训练方法和战术,都会交到贵军手中。咱们还是先看完部队训练再说。”
听到陆阳肯定的答复,副参谋长等人一脸笑意的跟着陆阳继续参观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