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去工人体育场转转?
好啊。
等我拾掇下就出门。
何雨隆整理好厨房餐具,叫上在院子练功的小宝,与阿诗玛一同出门。
工人体育场离得不远,两人散步前往。
场边聚集了不少停课闲逛的学生,三五成群地游荡。
转悠完体育场,他们慢步回家时已近正午。
午饭过后在家休息两小时,何雨隆骑着自行车出门办事。
时光流转间,1966年悄然翻篇,迎来了1967年。
立春这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五,年关将至。
虽然以往这时候生意红火,但今天何雨隆没去摆摊——妹妹何雨水带着丈夫郑飞跃来辞年,全家准备聚餐。
客厅里,阿诗玛、冉秋叶、何雨水陪着聋老太太围炉闲谈。
厨房中飘出阵阵香气,何雨水抱着孩子寻味而来,惊讶发现掌勺的竟是大哥,而身为谭家菜传人的二哥何雨柱正在帮忙备菜。大哥什么时候厨艺这么厉害了?何雨水瞪大了眼睛。
何雨柱笑着解释:咱哥的本事可比我强多了,平时不显山露水罢了。锅铲翻飞间,诱人的香气弥漫整个院落。
唯一的答案就是何雨柱的猜测没错,何雨隆之前确实隐藏了实力。
她突然懂了何雨隆和阿诗玛坚持自己做饭的原因。
放着何雨柱这个专业厨师不用,原来是因为何雨隆的厨艺更胜一筹。天啊,太好吃了,比我哥做的强多了!
这道菜也特别棒。
简直美味极了。
大哥,我和飞跃以后常来蹭饭,你和嫂子不会嫌我们烦吧?
何雨水把每道菜都尝了个遍,确实比何雨柱做的更好吃。
反正从她家骑车过来也就二十分钟,以后经常回来吃饭也方便。没问题,随时欢迎,家里还差你们这两口饭吗?何雨隆笑着回应。
他巴不得妹妹和妹夫常来,家里物资充裕得很。还是大哥最疼我。
丫头,这话说得二哥多伤心,难道二哥对你不好?
嘻嘻......二哥对我也最好啦。
这还像话。
饭菜差不多了,雨水去叫大嫂她们吃饭吧。何雨隆看了看锅里最后一个汤,马上就能开饭。大嫂!老太太!开饭啦!
何雨隆又问:二叔和飞跃回来了吗?
还没呢,不知道逛到哪儿去了。
那我出去找找。
何雨柱刚解下围裙准备出门,就在门口遇见了回来的何大清和郑飞跃。
只见何大清身上套着件崭新的棉袄,显然是刚买的。郑飞跃打招呼。回来了?何雨柱点点头,盯着何大清的新衣服:我说老何同志,这怎么回事?
什么怎么回事?
别装糊涂,衣服哪来的?你是不是让飞跃给你买的?
大哥,是我主动要给爸买的。郑跃进连忙解释,说是刚才路过布庄看见有现成的棉衣就买了一件。
这并不是何大清提出的,是郑飞跃主动为何大清添置的,体现了他作为女婿对长辈的孝心。都听清楚了吧?可不是我让飞跃买的,是这孩子非要把这件棉袄塞给我。
何大清裹紧了新棉衣。
他确实变了。
那晚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经历让他彻底醒悟。
现在的他与从前判若两人。
真的。
这件棉衣绝非他逼迫郑飞跃购买的。
他再三推辞,郑飞跃却执意要送,推都推不掉。行吧老何,看来是我错怪你了。
可不就是误会了。
饭好了,回家吃吧。
那夜的冻饿竟收到了意外之效。
如今的何大清确实脱胎换骨了。
虽偶有小瑕疵,但较之先前已是天壤之别。
平日在家含饴弄孙,掌勺烹鲜。
唯独让何雨柱哭笑不得的是,父亲似乎对胡同大杂院某位丧偶大妈青眼有加。
这事在街坊间传得绘声绘色。
某次何雨柱还撞见二人在胡同口晒着太阳唠家常,言笑晏晏好不热络。哥嫂、媳妇、雨水、老太太,我们回来了。
快洗手吃饭吧。
嚯,这么丰盛!光闻味儿就馋了。
飞跃,整两口?何雨隆拎出酒坛。
郑飞跃咧嘴一笑:斟满!
可以啊,酒量见涨?
比从前强些,起码不会两碗就趴桌。
得,都满上。
何雨隆挨个给何大清、何雨柱、郑飞跃斟满,最后给自己满上。二叔、柱子、飞跃,举碗走一个。
大哥不说几句?
是啊,年关将近,讲两句吧。
何雨隆举起酒碗:情义都在酒里,干了!
咳咳,那我来说两句。何大清突然起身。
众人目光齐刷刷聚向这位往日里沉默寡言的长辈。
何大清凝视着何雨柱与何雨水,酒碗微微发颤:借着这碗酒,我给孩子们赔个不是。
从前那些混账事...是我这个当爹的对不起你们。
老何,喝酒就喝酒,扯这些干啥。何雨柱别过脸去。
过去的旧事,何必再提。行,那咱们就别聊了,喝酒。
干了!
郑飞跃最先倒下,才喝了一斤多就不胜酒力。
何雨柱喝得不多,他一向懂得节制,很少醉倒。
最后只剩下何雨隆和何大清还在对饮。
没过多久,何大清也趴在了桌上。
何雨柱将父亲背回了隔壁的院子。
何雨隆则扶着郑跃进到屋里歇息。
自从何雨水出嫁后,她原来的房间就让给了何大清住。
何雨水和丈夫回娘家时,就住在何雨隆家里。秋叶,雨水,我来收拾碗筷吧。
没事的哥,我们来收拾就好。
是啊大哥,您去陪大嫂吧,这些交给我们就行。
那辛苦你们了。
看着冉秋叶和何雨水收拾餐桌,何雨隆轻轻扶着怀孕四个多月的阿诗玛在院里散步。
因为是双胞胎,阿诗玛的肚子比一般孕妇更显怀。
何雨隆盘算着第二天带妻子去医院检查,应该能知道孩子的性别了。
翌日清晨,何雨隆发现窗外飘起了雪花。小九,外面下雪了,咱们一会坐公交车去医院吧。
都听你的。
你再睡会,我去做早饭。
安顿好妻子,何雨隆起身去厨房忙活。大哥早。
飞跃醒了?炉子上烧着热水。
这天可真冷啊。
郑跃进搓着手凑到炉边取暖。
洗漱完毕,他往水壶里续上水重新放回炉子。要不要穿我的军大衣?
不用,我去院里活动活动筋骨。
郑跃进在雪地里打了套拳,很快就浑身发热驱散了寒意。
活动开身子暖和起来后,郑飞跃饶有兴趣地观察院子里练习基本功的小宝。
这小子让他想起小时候被父亲逼着练功的场景。
他当年可没有小宝这么自觉,能坚持风雨无阻。
六岁的小孩竟有这般毅力,实在令他自愧不如。飞跃,去隔壁院子叫柱子他们来吃早饭。
何雨隆站在厨房门口招呼,早饭快做好了。好,马上就去。
郑飞跃出门去往隔壁院子。
不一会儿,何雨柱和冉秋叶带着小承智过来了。哥,要帮忙吗?何雨柱走进厨房询问。不用,马上就好。
对了,二叔呢?
一大早就出去了,找李大妈去了。
嘿...柱子,看来你可能要多位后妈了。
这位李大妈是胡同十三号院的住户,何大清最近相中的对象。
不到六十岁的李大妈去年丧偶,是个颇有气质的妇人。
她的儿子在春城部队服役,女儿已成家生子。
何大清经常带着小承智去探望独居的李大妈。
虽然不知李大妈心意如何,但看这情形,何雨隆估计家里很快又要添位长辈。哥,我要多个后妈,你不也多个二婶?
说真的柱子,要是二叔真和李大妈在一起,你会反对吗?
说不准。
何雨柱摇头。
李大妈是街坊交口称赞的好人,比刘氏强上百倍。
若父亲真要和她共度晚年,他大概不会阻拦。大哥,你们聊什么呢?何雨水端着洗脸盆进来。在说你们后妈的事。
后妈?
十三号院的李大妈啊。
这样啊...大哥说得对。何雨水稍作迟疑,点头应道。
确实该认真想想家里就要有位新母亲的事了。
照现在这情形发展,恐怕用不了多久,何大 会搬去胡同里李大妈那儿住。柱子,去十三号院叫你爸回来吃饭吧,顺便请李大妈也过来。何雨隆提议道。我才不去,别管他了,饿了他自己知道回来。
让何雨柱去叫何大清?他可不干。
年关将近,帝都饭店后厨正忙得不可开交。
作为谭家菜厅的组长,他哪有这闲工夫。
待会儿吃完早饭就得赶着去上班。
父亲又不是小孩子,饿不着。爸,您回来了。院里突然响起郑飞跃的声音。
原来是何大清哼着小曲从李大妈家回来了,满脸喜气。捡着钱了这么高兴?何雨柱打趣道。嘿嘿...心里美。何大清笑得神秘。说出来让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何雨隆也笑道:二叔,什么事儿这么开心?
秘密。何大清卖起关子。哟,这新帽子哪儿来的?李大妈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