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8年,也就是东汉的永和三年,边境突然传来噩耗:象林地区的蛮夷部落造反了!这可不是小打小闹,侍御史贾昌带着州郡兵马冲上去,结果被打得节节败退,最后龟缩在城里整整被围困了一年多。粮草见底,援军不至,士兵们饿得连刀都拿不稳,贾昌急得在城墙上直跺脚,天天盼着朝廷的救兵。
消息传到京城,朝堂瞬间炸了锅。皇帝眉头紧锁,公卿百官们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府掾属们凑在一块儿嘀嘀咕咕。一番激烈讨论后,大家一拍大腿,想出个主意:从荆、扬、兖、豫四个州抽调四万人马,浩浩荡荡杀过去平叛!好家伙,这阵仗,简直要把半个东汉的家底都搬空了。
就在所有人摩拳擦掌准备调兵遣将时,尚书令李固突然地一拍桌子,站起来大喊:使不得!这位饱读诗书的老臣,此刻活像个在菜市场和人吵架的大爷,指着满朝文武就开始。
李固掰着手指头,一口气列出了七条反对理由,每一条都像一记重锤砸在众人脑门上。你们看看!荆、扬二州自家后院还着火呢,盗贼闹得正欢,这时候抽走兵力,不是给土匪送人头吗?他瞪大眼睛,接着说,兖、豫两地的兵要是跑去万里之外打仗,路上就得跑一半!更别说南边那地方,天气热得能把人烤化,到处都是瘴气,士兵们还没开打就得病倒一大片!说到激动处,李固的胡子都跟着颤抖,再算算这笔军费,够咱们修多少座城池?这哪是去平叛,分明是去送钱送命!
满朝文武被怼得哑口无言,可有人不服气,阴阳怪气地说:那依李大人的意思,就眼睁睁看着叛军骑到咱们脖子上?李固冷哼一声,慢悠悠掏出自己的方案:咱们换个思路!选几个有勇有谋、懂得安抚人心的官员当刺史、太守,让他们带着人驻扎在交趾。再把当地百姓往北迁移,避开战乱。最妙的是——他故意卖个关子,压低声音说,咱们用金银财宝、封侯封地当诱饵,让蛮夷部落自己斗起来!这叫以夷制夷,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坐收渔利!
这番话一出,朝堂上先是一片死寂,紧接着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声。皇帝眼睛一亮,当场拍板:就按李固说的办!很快,祝良被任命为九真太守,张乔当上了交趾刺史。
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棘手的叛乱,最后竟以一种的方式解决了。张乔到任后,没有急着摆开阵势打仗,而是天天带着礼物去拜访蛮夷首领,跟他们拉家常、讲道理。别说,这招还真管用,那些造反的部落一听朝廷愿意给好处,还既往不咎,纷纷举着白旗投降了。祝良更绝,单枪匹马闯进叛军大营,凭借一张巧嘴和过人的胆识,愣是说服几万人放下武器。原本剑拔弩张的战场,转眼间变成了其乐融融的庆功宴。
一场可能血流成河的大战,就这么被李固的和几个官员的攻心术轻松化解。消息传回京城,百姓们笑称:李大人动动嘴,比百万大军都管用!
司马光说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李固力排众议,以七弊之说止百万之师,非独善谋,更见仁心。其以抚代征、以利制乱之策,深谙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精髓。古之良臣,不以征战为功,而以安国利民为本。若天下为官者皆如李固,何愁四海不宁?
作者说
李固这波操作,妥妥的职场反卷天花板!当所有人都在喊着干就完事儿的时候,他偏要冷静分析,用事实把冲动决策怼得哑口无言。更绝的是,人家不仅会泼冷水,还能甩出一套完美方案,这才是真正的职场大佬!现实中,我们总爱追求快刀斩乱麻,却忘了有时候,慢下来思考、换个角度解决问题,反而能事半功倍。李固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高手,从不用蛮力,而是靠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