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界守护录》编纂完成的那天,守护司的木屋被温暖的金光笼罩。
灵汐将装订好的书卷捧在手中,封面上“两界守护录”五个篆字泛着微光,书页间夹着的叶脉书签,是我们在黔北古堡、长白山冰窟等地收集的植物标本,每一片都承载着一段守护记忆。
“这书卷不仅记录了上古到如今的守护故事,还收录了地脉巡查方法、邪气辨别技巧,普通人也能看懂。”
灵汐将书卷递给阎君,眼中满是期待,
“我们想把它传遍两界,让更多人知道守护的意义。”
阎君翻开书卷,指尖划过记载归墟之战的篇章,轻声感叹:
“这不仅是一部记录,更是一份传承,要让两界生灵都明白,和平从不是理所当然。”
很快,《两界守护录》的抄本被送到阳间的玄门道观、学堂,还有冥府的魂修院。
守心学堂的孩子们捧着书卷,围在桂渊身边,听它讲书中记载的战斗细节;冥府的年轻魂将则拿着书卷,对照着学习地脉监测技巧,连忘川河畔的渡魂人,也会在空闲时翻看,记下那些守护魂体的故事。
这天清晨,我和李警官按照巡查路线,前往江南水乡监测地脉。
刚踏入古镇,就感觉空气中的魂力有些异常——往日清澈的河水泛着淡淡的浑浊,岸边的柳树叶子也失去了光泽。
“不对劲,这里的地脉魂力在减弱。”
李警官取出监测仪,屏幕上的绿色曲线不断下降,
“可能是之前净化的邪气有残留,也可能是有新的问题。”
我们沿着河岸前行,来到古镇中心的石桥下。
灵汐从守心玉中飘出,指尖轻点水面,一道金色魂力渗入水中,很快便皱起眉头:
“不是邪气残留,是地脉的‘本源魂力’在流失,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偷偷吸收。”
桂渊也警惕起来,爪子在地面刨出浅浅的印记,指向石桥下方的河底。
我潜入水中,在河底的淤泥里摸到一块冰凉的物体——是一枚巴掌大的黑色晶石,晶石表面的纹路与归墟邪气的符文相似,却又带着一丝陌生的气息。
“是‘噬脉晶’!”灵汐的声音从水面传来,“古籍中记载过这种晶石,能缓慢吸收地脉的本源魂力,长期下去,整个江南的地脉都会枯竭。”
我们将噬脉晶带回守护司,阎君召集玄门道长、魂将一同研究。清玄道长看着晶石,面色凝重:
“这种晶石不是归墟产物,倒像是来自‘域外裂隙’——那是比归墟更遥远的空间,里面藏着未知的邪物,之前从未有过异动,怎么会突然出现噬脉晶?”
灵汐翻阅《两界守护录》的上古记载,突然眼前一亮:
“这里提到,上古时期域外裂隙曾出现过一次异动,是上古守护同盟用‘同心阵’将其封印,或许是归墟之战后,封印的力量减弱,才让噬脉晶流了出来。”
她指向书卷中的插图,图上的同心阵由十二枚青铜印和无数守护魂体的力量构成,
“要阻止噬脉晶扩散,必须重新加固封印。”
我们立刻兵分两路:
李警官带领队员们巡查两界,寻找其他可能存在的噬脉晶;我和灵汐、桂渊则前往域外裂隙的封印之地——位于两界夹缝的“同心崖”。
崖壁上的上古符文早已黯淡,封印处的空间泛起微弱的涟漪,几枚噬脉晶正从缝隙中渗出,吸收着周围的魂力。
“快用青铜印的力量!”
我取出十二枚青铜印,将它们按上古插图的位置嵌入崖壁。
灵汐召集之前寻回的守护魂体,与桂渊一同注入魂力,青铜印的金光与魂体的力量交织,形成新的同心阵。
随着一阵耀眼的光芒,封印处的空间涟漪渐渐平息,噬脉晶也停止了渗出,崖壁上的符文重新亮起。
返回守护司时,李警官也传来消息,两界共发现三枚噬脉晶,都已妥善处理。阎君看着修复的封印报告,眼中闪过一丝庆幸:
“还好发现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看向我们,语气坚定,
“看来守护司的职责又多了一项——监测域外裂隙,防止新的威胁出现。”
灵汐将域外裂隙的相关记载补充进《两界守护录》,桂渊则在书卷末尾留下一道金色爪印,像是在盖章确认。
我站在窗前,望着界碑的方向,心中明白,守护之路从无终点,旧的威胁消散,新的挑战或许就在前方。
但只要我们带着《两界守护录》的传承,有旧盟新友相伴,就一定能守住两界的安宁,让和平的薪火永远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