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使团被雷霆驱逐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帝国的内部,那股由林宸亲手点燃并不断添柴的科技之火,却以更加旺盛的势头燃烧着,开始爆发出真正改变世界面貌的惊人力量。旧有的秩序,在这股力量的冲击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一、 铁牛初啼,沃野新声
京郊,皇家农事试验场。这里没有朝堂的纷争,没有远洋的波涛,只有一片刚刚收割过的肥沃土地。但今日,这片土地上却聚集了众多官员、勋贵,甚至得到了永昌帝朱慈烺的微服莅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场地中央那个被油布覆盖的庞大物体上。
林宸、小林玥陪同在皇帝身侧。小林玥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是期待与自豪。
“陛下,请观此物。”林宸示意。
油布被猛地掀开!露出了一个钢铁铸就的庞然大物——它有着巨大的金属车轮,一个造型奇特的锅炉(蒸汽机)位于中央,后面连接着复杂的连杆和传动机构,前方则悬挂着一个明显是用于翻耕土地的犁具。这正是格物院农械所,在小林玥提供的蒸汽动力基础上,结合传统农具改良而来的蒸汽拖拉机原型机,被工匠们亲切地称为“铁牛”。
“此物……真能自行耕田?”朱慈帝有些难以置信。他自幼深居宫中,虽知格物院神奇,却也难以想象钢铁巨兽能替代耕牛。
“请陛下拭目以待。”小林玥亲自上前,与几名工匠一同操作。锅炉早已升压,随着阀门开启,蒸汽喷涌,连杆在高压蒸汽的驱动下开始运动,通过齿轮带动巨大的后轮缓缓转动。
“铁牛”发出一阵低沉有力的轰鸣,庞大的身躯开始向前移动!身后悬挂的犁具深深切入坚硬的土地,随着“铁牛”的前行, effortlessly 地翻开了一道道整齐、深峻的泥浪!其速度、其深度、其不知疲倦的势头,远超任何健壮的耕牛!
围观的人群发出了阵阵惊呼!老农抚摸着被翻出的湿润泥土,激动得老泪纵横:“神器!这是老天爷赐下的神器啊!这一天犁的地,够俺家那头老黄牛干上五六天!”
朱慈烺看着那如同被施了法术般自动耕作的钢铁巨兽,看着身后翻滚出的广阔新土,心中震撼无以复加。他仿佛看到了无数这样的“铁牛”奔驰在帝国的田野上,看到了粮食产量倍增的景象,看到了帝国根基从未有过的稳固!
“好!好一个‘铁牛’!”朱慈烺抚掌大笑,“林院正(指林玥),格物院又立奇功!此物若能量产推广,乃万民之福,社稷之基!”
二、 矿洞深处,神力无穷
几乎在“铁牛”震惊世人的同时,西山煤矿深处,也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一台经过特殊设计、更加坚固紧凑的矿用蒸汽机,被安装在了最深、最潮湿、以往人力难以企及的矿层。它驱动着巨大的水泵,日夜不停地抽排着地下水;它带动着强大的卷扬机,将满载煤炭的矿斗以远超人力的速度提升至地面。
矿工们从最初对这“喷火冒烟怪物”的恐惧,迅速转变为对其“神力”的依赖和赞叹。更深、更丰富的煤层得以开采,帝国的工业血液变得更加充足。而在遵化铁厂,更大的蒸汽鼓风机为高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风力,铁水的产量和质量再上台阶。
充足而廉价的煤炭与钢铁,如同坚实的骨架和奔流的血液,支撑着帝国工业身躯的快速成长与强壮。
三、 朝堂新争,利益重构
然而,“铁牛”与矿用蒸汽机的出现,在带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必然猛烈地冲击着旧有的生产关系和经济格局。
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北方的畜马贩运业及相关的兽力运输行会。随着铁路的延伸和蒸汽牵引车(早期卡车概念,仍在研发)的设想出现,长途驮马运输的需求锐减。大量依靠此业为生的马夫、脚行开始失业。
与此同时,各地官营和私营的矿场、工坊主们,则看到了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的曙光,开始竞相打听、试图引进蒸汽机械。但这引发了新的矛盾:使用机器导致所需矿工、工匠数量减少,早期粗糙的机器和缺乏安全规范的管理,又导致事故频发,劳资纠纷开始零星出现。
朝堂之上,相关的奏报开始增多。
有言官弹劾“机器夺人生计,致使流民增多,恐生民变”。
有地方官上报“工坊主强令工匠操作危险机器,致死伤多人,引发械斗”。
也有保守官员趁机再次抨击格物院“只知造器,不顾人心,扰乱纲常”。
面对这些新问题,永昌帝朱慈烺再次感到棘手。他将目光投向林宸。
林宸对此早有预料。他出列奏道:“陛下,新陈代谢,乃天地至理。昔日纺织机器出,亦有织妇失业,然新兴工坊吸纳之人更多!关键在于引导与规范。”
“臣已命格物院着手制定《蒸汽机械安全操作规范》,并推动在讲武堂及各地设立‘工徒学堂’,免费培训失业者操作、维护新式机器,引导其转向新业。”
“同时,请陛下准予刑部、工部联合制定《工矿管理新律》,明确工坊主责任,保障雇工基本安全与权益,对肆意盘剥、罔顾人命者严惩不贷!”
“至于流民,可仿效通州旧例,以工代赈,引导其参与官道、水利、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远洋公司及各新兴商号,亦需承担社会责任,优先雇佣经过培训之本地人员。”
他的应对,不再是简单的驳斥,而是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旨在缓和矛盾、促进转型的治理方案。将技术变革带来的社会冲击,引导向劳动力技能提升和产业升级的方向。
朱慈烺仔细听着,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镇国公思虑周详,老成谋国。便依此办理,着相关各部院,尽快拟定细则,推行天下!”
四、 星火燎原,势不可逆
尽管有着阵痛与争议,但工业化的浪潮已然势不可挡。蒸汽机的应用从纺织、矿山、冶炼,迅速向交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扩散。
天津机器制造局的规模一再扩大,开始尝试标准化生产蒸汽机核心部件,以降低成本。
连接主要产煤区与工业城市、港口的铁路线规划,一条接一条地被提上日程。
基于蒸汽动力的河运拖船已然开始试航,内河运输效率大增。
甚至连帝国的铸币厂,也开始引入蒸汽动力冲压机,铸造更加精美、防伪的新版银元。
整个帝国,仿佛一锅渐渐煮沸的水,每一个角落都在涌动着变革的活力与躁动。旧有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这日复一日的机器轰鸣声中,发生着缓慢而坚定的嬗变。
林宸站在格物院那幅巨大的帝国地图前,上面不仅标注着电报网络,更开始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已应用和计划应用蒸汽动力的工矿、农庄与交通线。他知道,这才是真正重塑帝国根基的力量。相比于此,西洋使团的阴谋、朝堂的争论,都显得不过是这宏大历史进程中的些许涟漪。
星火已然燎原,其势,绝非任何个人或势力所能逆转。帝国这艘古老的航船,正被这股源自自身内部的、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无可阻挡地驶向那片属于工业文明的、既充满机遇又布满险滩的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