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的脚步踩着积雪而来,乡校的土坯墙被孩子们用红纸贴了零星的“福”字碎片,歪歪扭扭却透着喜兴。老槐树上的铜铃裹着寒气,响起来时带着脆生生的年味,连风里都飘着家家户户蒸馒头、晒腊肉的香,漫过田埂,钻进教室的窗缝里。
“陆老师,俺娘说明天就过小年了,要给俺做糖瓜!”一大早,小石头背着布包冲进教室,冻得通红的手里攥着块半融化的硬糖,献宝似的递到陆瑶面前,“你尝尝,俺娘用红薯熬的,甜得很!”
陆瑶接过糖,指尖触到他冰凉的手,连忙把他拉到煤炉边:“先烤烤手,别冻着。糖瓜要小年祭灶神,吃了甜嘴,灶神就会在天上多说好话,保佑咱们来年顺顺当当。”
孩子们围着煤炉坐成一圈,小手在热气上烘着,七嘴八舌地聊起过年的盼头——二柱说想让爹的腰好起来,能一起去镇上赶年集;小花盼着姐姐能从婆家回来,带她剪窗花;小毛豆怯生生地说,想有件新棉袄,不用再穿哥哥剩下的补丁服。
陆瑶听着,心里轻轻发酸。她摸了摸帆布包,里面是筱棠上周寄来的包裹——有十几张裁好的大红纸、几盒兑水就能用的颜料,还有一包用空间蜂蜜熬的糖块,特意叮嘱她“给孩子们添点年味儿”。
“咱们今天不上课,办个‘小年联欢会’好不好?”陆瑶笑着拍手,“咱们一起写春联、剪窗花、唱儿歌,晚上再一起吃甜糖、烤红薯!”
“好!”孩子们欢呼着跳起来,煤炉里的火苗被风吹得窜了窜,映得一张张笑脸格外明亮。
陆瑶先把红纸分下去,教孩子们写最简单的“福”字。她握着二柱的手,一笔一划地写:“‘福’字要倒着贴,谐音‘福到了’,咱们的福气就会来敲门。”二柱的手劲大,却格外认真,写坏了三张纸,终于写出个端端正正的“福”,咧着嘴把纸举得高高的:“陆老师,俺会写福字了!要贴在俺家土墙上!”
另一边,小花正跟着陆瑶剪窗花。红纸在指尖翻折,剪刀咔嚓咔嚓响,不一会儿就剪出个歪歪扭扭的雪花。“陆老师,俺想剪个带稻穗的窗花,”小花仰着小脸说,“俺娘说,今年稻子收成好,都是托了好政策,托了你们的福。”
陆瑶心里一暖,握着她的小手,一起剪出金黄的稻穗、圆圆的谷仓,还有几个捧着书本的小娃娃。“这样的窗花,贴在窗户上,来年咱们的日子会像稻穗一样饱满。”
教室里热闹非凡,王老师也搬来家里的旧算盘,教孩子们拨着玩,嘴里念着“一上一,二上二,小年吃糖甜滋滋”;校工张大爷扛来一捆干柴,在院子里支起烤红薯的土灶,红薯的甜香很快漫满了整个校园。
正忙得热火朝天,门口传来轱辘声,周明辉赶着辆小驴车过来,车斗里堆得满满当当——几串腊肉、两筐年糕、一麻袋花生,还有十几个用粗布包着的包裹。“瑶瑶,你姐让我送年礼来!”他把车停稳,擦了擦汗,“这些腊肉和年糕是空间里收的,花生是村里炒的;包裹里是给每个孩子的新袜子和糖块,你姐说天寒,别让娃们冻着脚。”
孩子们围过来,看着车斗里的东西,眼睛亮得像星星。周明辉挨个把包裹递过去,每个包裹里都有一双厚厚的棉袜,上面绣着小小的麦穗图案,还有两块用油纸包着的奶糖——是筱棠用空间牛奶熬的,城里都少见。
“谢谢陆老师!谢谢周叔叔!”孩子们捧着包裹,一个个鞠躬,小毛豆把棉袜贴在脸上,小声说:“这袜子好软,比俺娘织的还暖和。”
周明辉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好好读书,明年让你姐再给你做新棉袄。”
说话间,村口又涌来一群人,二柱娘领着几个妇女,手里端着蒸好的馒头、炸的油饼,还有腌的咸菜;小石头爹扛着一捆新砍的松柏枝,说要插在教室门口,添点年气;连之前总爱琢磨事的王婶子,都提着一篮子自己炒的瓜子,笑着说:“陆老师,俺来给娃们添点零嘴,凑个热闹。”
陆瑶看着院子里的人——忙着烤红薯的张大爷,教孩子拨算盘的王老师,端着吃食的乡亲,捧着包裹的孩子,还有卸完东西就帮忙劈柴的周明辉——心里暖得像揣了个小火炉。她转身进教室,从帆布包里掏出最后一样东西:筱棠特意给她留的空间葡萄酒,装在粗瓷瓶里,红亮得像宝石。
“今天大家都别走,咱们一起过小年!”陆瑶举起瓷瓶,笑着说,“喝杯暖酒驱寒,吃块红薯添甜,咱们就像一家人一样热闹热闹!”
傍晚的夕阳透过松柏枝,洒在雪地上,映得满院子都是暖融融的光。土灶里的红薯“嘭”地炸开,甜香四溢;孩子们围着桌子,手里攥着奶糖,嘴里唱着陆瑶教的《小年谣》:“糖瓜甜,窗花红,小年到,喜盈盈;读好书,长本领,来年日子更兴隆……”
乡亲们端着粗瓷碗,喝着温热的葡萄酒,唠着家常——说今年的收成,说孩子的进步,说来年的盼头。二柱娘拉着陆瑶的手,眼眶红红的:“陆老师,自从你来了,俺们村的娃像变了个人似的,懂礼貌、爱读书,连俺家二柱都知道帮着照顾他爹了。你就是俺们村的福气啊。”
陆瑶摇摇头,笑着说:“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有你们疼孩子,有孩子们自己争气,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周明辉坐在一旁,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小声对陆瑶说:“你姐要是在这儿,肯定高兴坏了。她说,等过了年,就把空间里培育的新菜苗分给乡亲们,让大家开春都种上,日子再上一个台阶。”
陆瑶点点头,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雪花又开始零星飘落,却一点都不觉得冷。教室里的灯光亮起来,映着墙上的春联、窗上的窗花,映着一张张满是笑意的脸。
她忽然明白,所谓的“逆袭”,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光芒万丈,而是一群人的心往一处靠,劲往一处使——是她用知识点亮孩子的眼睛,是家人用空间的力量托底,是乡亲用朴实的善意温暖彼此,在这贫瘠却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起把日子过成甜的,把冬天过成暖的。
夜里,孩子们散去后,陆瑶和王老师、张大爷一起收拾院子。雪地里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像是铺就的一条通往春天的路。陆瑶捧着一个孩子送的、用红纸剪的小福字,贴在自己的窗上,月光洒下来,福字上的稻穗仿佛在轻轻晃动。
她知道,这个小年,会像一颗甜甜的糖,藏在每个孩子的记忆里,藏在这乡校的岁月里,陪着他们,迎着即将到来的春天,一步步走向更明亮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