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之后,山东全境根据《战时动员条例》启动了最高级别的民兵征召机制。
在指令下达后的二十四小时内,遍布齐鲁大地的村庄便高效运转起来。
各村早已完成预备役登记的青壮年,迅速以村为单位集结为民兵连或民兵排,随即按照预定方案,数个乃至十数个村庄的民兵部队合并整编为民兵营。
各营兵力迅速向县城指定地点汇合,在县武装工作组的统一指导下,整编为齐装满员的民兵团。
短短数日间,山东各地的战备登记册上便新增了数十个民兵团的正式番号。
其中部分县区因兵役政策落实尤为彻底,几乎达到了全民皆兵的动员水平,其民兵团实际编制规模远超常规标准。
那一眼望不到边的人山人海,让上面派下来的军官直呼活久见,这尼玛是一个师啊!
虽然民兵的规模如同吹气球般快速膨胀,但要形成战斗力,还需要一点时间。
前线局势危急,却是刻不容缓,106师所部两万人自鲁中山区出发,全员乘坐机动车辆,沿着修好的水泥公路,一夜之间抵达济南近郊。
随后便换乘火车,赶往潍坊战场,这个时候就算他们不打出济南警备师的番号,光是他们的行军路径,就会让小鬼子对于这一番号深信不疑。
当然,这也是我军完成编制改革、将步兵师规模扩充至两万余人后的首次大规模实战。
自上而下的指挥体系、后勤保障链条能否支撑如此庞大的合成化部队运转,各级指挥员能否熟练运用配属的加强火力,这一切都亟待实战的答案。
全军上下都迫切想要知道,这支机械化程度显着提升、师属炮兵火力得到空前加强的重装步兵师,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下究竟能爆发出怎样的战斗力。
毕竟,根据既定作战方案,接下来承担围歼日军主力任务的,正是八个同样采用新式编制的步兵师和两个作为突击力量的装甲师。
这支重装师在此战中的各项表现,都将形成至关重要的实战评估报告。
这份报告会直接呈送总参谋部,成为修订和完善最终围歼方案的核心依据,其评估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先锋军究竟是以雷霆万钧之势进行猛烈一击,还是采取更为稳妥的围困战术。
另一边,得知济南已经派出了援军,傅作义可算是松了一口气。
开战之初,他确认自己能够毫无掣肘的指挥20万大军,表面上确实是谨小慎微,但内心里那叫一个波涛汹涌、意气风发。
觉得以自己的才干,又有如此装备精良、后勤充足的强军,要是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他都敢去打东京。
区区三岛倭奴,居然自不量力跨海登陆,自己非得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等交上手之后才觉得压力山大,小鬼子战斗力强是一回事,关键打仗是真的不要命。
他都怀疑日军是不是推行了连坐制,军官指挥的时候不把士兵当个人这并不稀奇,但眼看着前排的鬼子成排倒下,后排的还是前仆后继,这样他有些无法理解了。
都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日军在战斗中爆发出来的狠劲,让一向珍惜下属生命的傅作义感觉有些束手束脚。
但莱州战役中粤军凶猛顽强的打法让他很受触动,思想也渐渐产生了改变,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士兵们平时接受国家供养,到了抵抗侵略的战场上还不拼命,那要到何时去拼命?
所以,在眼下正激烈进行的潍坊战役中,傅作义一改此前精打细算、更注重保存有生力量的指挥作风,转而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顽强与决绝。
他命令部队依托潍河防线,进行寸土不让的死守。
面对日军的轮番猛攻,他不再像过去那样精于计算弹药与兵员的消耗,而是不惜代价,严令各部必须坚守阵地,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决不后退。
这种破釜沉舟的坚决姿态,使得整个第11集团军的防守韧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让原本预计能迅速突破的日军一次次攻击失利,而且每一次的攻击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他本来已逐渐适应了这种高强度消耗战的节奏。放眼整个潍坊战场,各条战线都在稳扎稳打地消耗着日军的有生力量。
经过连日鏖战,各部队都打出了不低于1:1.5的敌我交换比——这意味着每牺牲一名战士,就要让日军付出一点五倍的代价。
在兵员素质相差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能够维持这样的战损比,足以证明每一名战士的牺牲都具有沉甸甸的价值。
哪怕前线的士兵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心里都有一杆秤,日本鬼子才多少人,中国的人口是他们的好几倍,就算是一换一,咱们也必然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正因如此,尽管前线部队的伤亡数字每天都在攀升,但全军上下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坚定的信念。
傅作义在视察阵地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将士们眼中燃烧的战意。
当时,望着阵地上那些浑身硝烟却目光坚定的士兵,傅作义心中便有了决断。
他想,即便在这场惨烈的潍坊战役中拼光了整个第十一集团军,只要能够重创日军的十个师团,大量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待各增援部队集结到位,照样能够把这些跨海而来的侵略者彻底赶下海去。
到那时,这些跟随自己浴血奋战的弟兄们,虽然长眠在这片热土上,但他们是堂堂正正地为保家卫国而战,为抗击日寇而牺牲。
这样的死,重于泰山,能够光宗耀祖,族谱单开一页,更是为子孙后代换来太平岁月的功德,必将福泽后人。
嗯,不光是精神意义上的福泽,在物质上,周司令也已经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尤其是当得知集团军司令这一个级别的指挥官,要是战死沙场,壮烈殉国,不光其本人极尽哀荣,更是能保证子孙至少三代的荣华富贵。
至于到底有多富贵,傅作义觉得,就算后半辈子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也未必能够把几个儿女都安排的如此妥当。
那真的是有本事就青云直上,没本事就安安稳稳富贵一生。
在这方面,他的儿子还比较好安排,先上军校,再转士官,要是没继承他这个当老子的天赋,那也不勉强,退役之后就去从政。
要是当官也当不明白,那就安排去个福利好,但基本没机会捞油水的国有企业。
但他的两个女儿可就不太好安排了,先锋军虽然也很积极的支持女性参军或者从政,但那可真是做到了一视同仁。
男的能干女的不能干的活,那女的就没戏了,绝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在岗位竞争时就对你有额外的优待。
考虑到体能和生理期的缺陷,那么女性需要比男性优秀许多才能有竞争力,所以先锋军别说是女性军事主官了,就连个女参谋长都没有。
反倒是后勤、文职、电讯等部门是女性扎堆,但这些岗位的上限一眼就能看得到头,他根本就瞧不上,也不想自己的女儿吃这个冤枉苦。
政府那就更别提了,环境太复杂,尔虞我诈。在军队这一亩三分地,出了点事儿他还能罩得住,文官系统可就鞭长莫及了。
至于说为啥安排儿子的时候不考虑风险的问题,把从政当做第二条路,那还用说,儿子跟宝贝女儿能是一个待遇吗?
在某次大战后的间歇,他跟庞炳勋开玩笑说,要是前线战局急转直下,他都考虑亲自带队断后,要是不小心光荣了,儿孙们可就享福了。你也能过把总司令的瘾!
结果隔天就发生了左翼沿河阵地被日军突袭的事情,气的庞炳勋直骂他乌鸦嘴,让他以后开玩笑也要说点好听的,然后就亲自带着预备队去前线堵住缺口。
当时那个场景,要不是司令部里面人多眼杂,傅作义都恨不得扇自己两个耳光。
他当然不是相信什么乌鸦嘴的说法,而是觉得自己刚刚取得几场小胜就麻痹大意,却忘了日本人的报复性是极强的。
以至于关键时刻,却没有加强戒备!简直是太愚蠢了!
但来不及反省,他第一时间向上通报敌情,请求援兵,而鉴于后方对他此前屡次求援,都进行了明确的拒绝。
他决定求人不如求己,立刻开始调兵遣将,从各部中抽调精锐部队组成反击纵队。但其实这个时候他也没有把握能够夺回沿河阵地,这么做只是为了稳定军心。
而一旦局势继续恶化,他会果断的后撤,以保留有生力量,他甚至已经做好了依托坚城、死守潍坊的心理准备。
可没想到这反击还没开始,后方居然破天荒的答应了他派出援兵的请求,还是一个加强的德械师。
24门150毫米sFh18型榴弹炮,36门105毫米leFh18型榴弹炮,还有8门88毫米防空炮,当看到增援部队的主要火炮力量时,傅作义都觉得是不是电报员给翻译错了,其实上级给他派来的是一个炮兵师。
当电报员再三表示没有出错之后,傅作义那叫一个欣喜若狂,就这个火力配置,完全可以在炮火上反压日军一头。
重型火炮的数量确实还比不过,但质量却足以弥补。
没了心理负担,傅作义就不再想着寸土必争了,开始从中布置撤退任务。
把鬼子放到城墙下面,反击的时候打起来更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