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与柳如烟在江南的庭院里,再未涉足京城朝堂。他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问的梳理和传授上。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不再只是他个人才能的展现,而是被系统地编纂、整理,成为明德书院最宝贵的财富。他的手稿、批注,被视为珍宝,被学子们争相传阅,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力量。
大乾王朝的脉络,已被杨昭彻底重塑。曾经的保守与僵化,被实学与创新取代。明德书院的学子们,带着杨昭的理念,奔赴各地,将新学传播到每一个角落。他们不再只读圣贤书,更学习农耕、水利、制造、医学、管理等实用之学。各地官府的决策,有了数据支撑,赈灾抗旱不再凭空想象,而是精准预测,高效应对。军队的训练与装备,始终保持着领先,边境再无战火袭扰。
杨氏家族,在杨昭的引领下,彻底摆脱了旧时豪门只重财富的窠臼。他们将家族的重心放在了知识传承和实业兴国之上。杨氏子弟不再仅仅是商人,他们是学者,是工程师,是农学家,是军官,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将杨昭所传授的那些“实学”,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杨氏的藏书阁,比朝廷的国子监还要丰富。杨氏的工坊,是天下技术革新的源头。杨氏的商队,则将这些先进的理念和产品,带向全国,甚至远洋,连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那伴随杨昭一生的【家族传承系统】,在杨氏家族彻底崛起,大乾国力昌盛至极时,已然完成了所有任务。它并未凭空消散,也未留下任何实体痕迹。杨昭感受到,那股曾经指引、帮助他的力量,已悄然融入他的血脉,成为一种对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一种对未来趋势的本能洞察。这不再是冰冷的指令与数据,而是转化成了杨氏家族代代相传的智慧底蕴,是他们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能寻得最优解的家族天赋。系统,最终以这种方式,完成了它最根本的使命,成为了杨氏家族真正的“传承”。
百姓口中,对杨昭的赞颂从不曾停歇。他们将他视为真正的“活神仙”,不仅仅是因为他带来的富足,更是因为他开启了民智,让每个普通人都有了改变命运的可能。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可以学习新的耕作技术,获得更高的收成。曾经被疾病困扰的家庭,如今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曾经被贫困束缚的孩童,如今有机会走进学堂,学习知识。在他们的眼中,杨昭的身影,已与大乾的盛世紧密相连,成为这片土地上最耀眼的精神图腾。
皇帝在位期间,多次亲自前往江南,恭敬地向杨昭请教治国之道。他不再将杨昭视为臣子,而是视为师长,视为大乾王朝的守护者。在皇帝的推动下,杨昭的治国理念被彻底贯彻,大乾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杨昭所开创的时代,仍在继续。他的传奇,并非止步于个人的功勋,而是以一种更宏大、更深远的方式,永远铭刻在了大乾的文明进程之中。他,功成身退,却让盛世永续,留下了千秋万代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