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默许泠雪在试点推广“女红识字堂”的消息传遍了紫禁城核心的角落。
最先知道的自然是皇后宜修和华妃年世兰。
这日晨省过后,皇后特意留下了泠雪和年世兰到景仁宫东暖阁说话。宫女奉茶后便悄声退下,殿内只剩下她们三人。
皇后宜修端起茶盏,轻轻拨弄着浮沫,目光温和地落在泠雪身上:
“皎皎,皇上跟本宫提了京畿试点女学的事,说是你的主意?”
她语气平和,并无责备之意。
泠雪捧着暖手的茶杯,懒洋洋地笑了笑,也不居功:
“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想法,跟皇上随口一提罢了。没想到皇上竟当真了,还劳动皇后姐姐过问。”
年世兰在一旁听得眼睛发亮,迫不及待地插嘴:
“昭姐姐,这主意太好了!我庄子上那些丫头,如今可能耐了。要是能推广开来,可是积了大德了!”
她转向皇后,语气带着几分与有荣焉的兴奋。
“皇后娘娘,您说是不是?”
宜修看着年世兰那副恨不得立刻挽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模样,忍不住莞尔:
“世兰妹妹还是这般急性子。”
宜修放下茶盏,神色端庄了些,看向泠雪:
“皎皎,此事虽好但牵涉甚广,阻力定然不小。皇上既交给了老十三去办,前朝之事我们不便插手。但这后宫之内,若有需要本宫出面的地方,你尽管开口。”
她这话,便是明确表态支持了。
作为中宫皇后,她的态度至关重要。有了她的默许甚至支持,泠雪在后宫推行相关事宜便能少了许多掣肘。
泠雪放下茶杯,正色道:
“谢皇后姐姐。眼下倒真有一事,想请姐姐帮忙参详参详。”
“哦?你说。”
宜修颔首。
“这女学试点,名目上不能太张扬,我想着,不如就借敦促妇功、教化民风的由头。”
泠雪缓缓道:
“可否请皇后姐姐以您的名义,赏赐一些宫中精于女红、厨艺或药理的嬷嬷、宫女,轮流去那些试点学堂传授技艺?一来,显得宫中重视,二来,也能确保教的都是正经有用的东西,免得被有心人歪曲了去。”
宜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这法子既抬高了活动的格调,又实际解决了师资问题,还堵住了悠悠众口,确实巧妙。
她点头应允:
“这个不难。本宫会着内务府拟个章程,挑选些稳妥可靠的人手,以宫中恩赏的名义派出去。名正言顺,甚好。”
“谢谢皇后姐姐!”
泠雪笑逐颜开。
年世兰也兴奋地拍手:
“宫里的嬷嬷手艺肯定好。我也可以让我年家名下几个绸缎庄、药铺的熟手娘子去帮忙,工钱我来出!”
她财大气粗地包揽下来。
宜修看着年世兰,无奈又好笑:
“你呀,银子不是这么花的。此事需细水长流,你的心意是好的,但也要量力而行。”
她想了想,又道:
“这样吧,本宫再从自己的份例里拨出一笔银子,作为额外补贴,总不能让你一个人出力。”
“皇后娘娘……”
年世兰有些动容。她虽骄纵,但也知道皇后此举是真心实意地支持昭姐姐,也是给她体面。
泠雪看着眼前这两位,一位是中宫之主,沉稳睿智,一位是宠妃,热情泼辣,此刻却因为她的一个念头,如此齐心协力地支持她。
她站起身,对着宜修端端正正地福了一礼:
“皇后姐姐,世兰妹妹,有你们这般支持,富察泠雪感激不尽。”
宜修连忙虚扶起她:
“你我姐妹,何须如此见外。此事于国于民有益,本宫身为皇后,理应支持。”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深意:
“更何况,这是你想做的事。”
年世兰也跳起来挽住泠雪的胳膊:
“就是,昭姐姐你想做的事,肯定是对的。咱们一起干!”
三人相视而笑,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与情谊在空气中流淌。
几日后,承乾宫内。
年世兰兴高采烈地拿着一本厚厚的账册跑来承乾宫找泠雪。
“昭姐姐!你看!”
她把账册摊在泠雪面前的桌上,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
“这是我让庄子上的管事刚送来的账本。自从办了那个识字班,庄子上今年秋收的账目,比往年清楚利索多了。几个识字的丫头帮着记的。”
泠雪拿起账本翻看,条目清晰,字迹虽稚嫩却工整,比她想象中还要好。
她满意地点点头:
“看来效果不错。这些丫头,可是帮了大忙了。”
“何止是大忙!”
年世兰眼睛亮晶晶的,她越说越兴奋:
“昭姐姐,你说,要是以后每个庄子、每个铺子里,都有几个识文断字、懂点技艺的女子,那该多好。”
泠雪被她感染,也笑了起来:
“是啊,慢慢来,总会好的。”
她想起一事,问道:
“对了,安插在试点州县的人手,可都稳妥?”
年世兰拍胸脯保证:
“放心,都是我阿玛手底下信得过的老人,嘴巴严实,办事牢靠。皇后娘娘派去的嬷嬷们也到位了,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着呢。”
两人正说着,琥珀进来禀报,说皇后娘娘赏了几匹新进贡的软烟罗过来,颜色素雅,正适合做秋装。
泠雪看着那流光溢彩的衣料,心中明了,这是皇后在用她的方式,表达对这件事的持续关注和支持。
她让琥珀收好衣料,对年世兰笑道:
“瞧,皇后姐姐都送料子来了。咱们可得把这事办漂亮了,不能辜负了她的心意。”
“那必须的!”
年世兰昂起头,一脸斗志昂扬。
窗外秋高气爽,承乾宫内暖意融融。
泠雪看着身边这位风风火火却真心实意的“战友”,想着景仁宫里那位沉稳睿智的“盟友”,只觉得前路纵然有千难万险,似乎也没什么可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