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地球大气层的束缚,投身于深邃宇宙的瞬间,陈三七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空旷”与“自由”。
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失重,那对他如今的修为而言早已习惯。而是一种能量层面的……疏离与新生。
在地球时,即便身处罗布泊基地的“龙脉矩阵”核心,他也能清晰地感觉到自身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贪婪地汲取着周围有限且日渐稀薄的灵气,那种“汲取”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渴求,也带着一丝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掠夺感”。仿佛一个壮汉挤在狭小的房间里,每一次呼吸都显得局促。
但在这里,在近乎真空的宇宙中,这种感觉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宏大、更为直接的“连接”。
他悬浮在近地轨道之外,遥望着那颗给予太阳系光与热的巨大恒星——太阳。它不再仅仅是天文望远镜中那个明亮的光球,也不再是“逐日计划”中那个需要借助其狂暴能量的工具。在陈三七的神识感知和恒星金丹的共鸣中,太阳是一个无比庞大、无比活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恐怖核聚变反应的巨大能量源!
浩瀚、炽烈、仿佛永无止境。
更让他心神震动的是,他无需像在地球上那样,先将灵气纳入体内,经由功法转化为真元,再供养给金丹。此刻,他丹田内那枚缓缓旋转的恒星金丹,仿佛一个找到了同频共振源的小型恒星,自然而然地、极其缓慢地,开始主动牵引、吸纳着来自太阳方向的能量。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灵气,而是更为原始、更为狂暴的各种高能粒子流、电磁辐射、太阳风……这些对于普通生物乃至地球生态系统而言可能致命的存在,在接触到他那独特的、由恒星之精粹凝聚的金丹外围那层无形的引力场和能量滤网时,其中的“有害”或“无序”部分被层层削弱、剥离,而最精纯的那部分恒星辐射能,则被金丹如同呼吸般,丝丝缕缕地汲取、吸收。
这个过程极其缓慢,远不如直接吞噬高纯度灵气或导灵合金来得立竿见影,但它胜在持续、稳定、且……源头近乎无限!
陈三七闭上双眼,仔细内视。他能“看”到,金丹表面那些原本细微到几乎不可察觉的、因天劫和强行突破而留下的细微裂痕,在这持续不断的、温和的恒星能量浸润下,似乎……有极其微弱的弥合迹象?虽然慢得令人发指,但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信号!而且,金丹本身的光芒,似乎也凝实了那么一丝丝,旋转的速度也微不可察地加快了一点点。
他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尝试进行了一个粗略的估算。以目前这个距离(约1.5亿公里,日地平均距离),仅仅依靠 passively(被动)吸收太阳散逸的能量,排除掉自身维持基本状态和偶尔进行低强度活动的消耗,净收益积累下来,大约需要……十年?他就能水到渠成地,自然而然地突破到金丹境第二层!
十年!从筑基到金丹,他几乎是拼上了性命,利用了无数机缘和科学手段才险死还生。而如今,按部就班地“晒晒太阳”,就能在十年内突破一层小境界?这速度,若是让上古那些在灵气充沛环境中苦修的金丹修士知道,恐怕会嫉妒得道心失衡!
一个更加大胆、甚至有些疯狂的念头,不可抑制地在他脑海中升起:
“如果……我能更靠近太阳呢?”
距离缩短一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强度将是现在的四倍!距离缩短到十分之一,能量强度将是现在的一百倍!那么,突破的时间,是否也能相应缩短到两年半?甚至……一年?几个月?
这个想法让他心脏剧烈跳动起来,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更高境界的康庄大道。他的“恒星金丹”,与这宇宙中最普遍、也最强大的恒星能量,简直是天作之合!
不过,他很快压下了立刻飞向太阳的冲动。眼下,“广寒宫”计划优先级最高。而且,贸然靠近太阳,其恐怖的高温、辐射、引力以及可能存在的未知风险,都需要谨慎评估。这需要规划,需要准备。
他收敛心神,将目光投向了那颗反射着皎洁光辉的银白星球——月球。那里,将是他的第一个舞台,也是解决地球能源和生存危机的关键。
……
接下来的日子,陈三七化身为了宇宙版的“东风快递”,使命必达,而且是超高效率、无视环境、人形自走的重型工程单位。
他首先抵达了月球预设的“广寒宫”基地选址——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边缘的一处相对平坦、地质稳定,且根据月球样本数据和远程勘探显示,下方可能蕴藏较丰富“星尘共鸣矿”的区域。
没有盛大的奠基仪式,没有冗长的动员讲话。陈三七直接开始了工作。
第一步,平整场地,构建基础防护。他悬浮在月表上空,神识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瞬间覆盖了数平方公里区域,理清每一块岩石的结构和位置。随后,他并指如剑,引动金丹引力场,无形的力量如同巨大的犁耙和压路机,将凸起的环形山边缘削平,将巨大的岩石碾碎、压实,清理出大片平整坚实的基地地基。接着,他调动真元,混合着从地球带来的特种耐极端环境复合材料(其中掺入了少量导灵合金粉末),在地基上“打印”出基地主体结构的能量引导脉络和初步的强化骨架。这个过程,比任何重型机械都快了何止百倍。
第二步,建立能源核心与生命维持系统。他从带来的特制密封箱中,取出了第一批关键设备——小型化的聚变-灵能引擎原型机,以及配套的空气、水循环系统核心模块。这些设备沉重而精密,原本需要复杂的太空吊装和舱外作业,但在陈三七手中,它们如同轻盈的积木。他徒手将这些数吨重的设备精准地安放到预定位置,用真元丝线般渗透进去,完成内部管线的初步对接和能量回路激活。当那台小型聚变引擎发出低沉的嗡鸣,稳定地输出能量,为基地带来第一缕人造光明和基础电力时,远在地球指挥中心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欢呼起来。这意味着,人类在月球上,首次建立了不依赖地球持续补给的自持能源点!
第三步,布设通讯与防御阵列。他将在近地轨道组装好的大型通讯天线面板和一些简易的灵能探测传感器,如同插秧一般,精确地布置在基地周围的关键点位,并用自身真元为其完成“启灵”,确保与地球的联络畅通,并能对月球周边空域进行初步监控。
许多在地面上需要庞大团队、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的初期建设工作,在陈三七非人的能力和效率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推进着。他几乎不需要休息,恒星金丹时刻从太阳汲取着微薄但持续的能量补充,让他能够长时间维持高强度作业。只有在进行极度精细的能量回路微调时,他才需要调用自身储备的真元。
他的存在,极大地鼓舞了后续通过重型运载火箭陆续抵达的工程团队。当第一批工程师穿着笨重的宇航服,踏上月球表面,看到那已然初具雏形、闪烁着稳定光芒的基地核心舱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看向陈三七的目光,充满了敬畏,仿佛在看一尊活着的神只。
陈三七没有在意这些目光,他沉浸在建设和不断适应、优化自身能力的快感中。他越来越熟悉在太空环境中运用力量,对恒星能量的吸收效率也在实践中缓慢提升。他甚至开始尝试,在月球较低的重力环境下,结合自身引力操控,进行更远距离、更低能耗的“月面飞行”,为后续可能的“曲率瞬移”积累数据。
然而,平静而高效的基建时光并未持续太久。
就在“广寒宫”基地核心舱室完成密封,内部大气、温度调节系统正式启动,首批常驻工程师即将入驻的前夕,一道来自地球指挥中心的最高优先级加密通讯,直接接入了陈三七在月球基地临时办公室的个人终端。
通讯界面那头,是赵宇凝重无比的面孔,背景似乎是深空监测中心的主屏幕。
“老陈,”赵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和紧张,甚至忘了使用正式的称呼,“我们监测到一个……不速之客。”
他切换了画面,主屏幕上显示出一段经过处理的动态星图。在冥王星轨道之外,柯伊伯带边缘的某个区域,一个微弱的光点正在移动,其轨迹极不自然,明显是受到某种动力操控,但显得极其混乱和不稳定。
“大约七十二小时前,它突然出现在我们的深空监测网中,像是……从某种超空间跳跃或者空间褶皱里被‘抛’出来的。”赵宇放大图像,尽管分辨率不高,但能模糊地看出,那并非自然天体。它是一个形状不规则、似乎遭受过严重破坏的梭状物体,长度大约在五十到八十米之间,表面布满撞击和撕裂的痕迹,部分结构甚至裸露着,闪烁着不祥的、断续的电火花。
“它的科技水平……远超我们目前的理解。我们尝试了所有已知的通讯频段和协议,没有任何回应。它的能量信号极其微弱,并且在持续衰减,似乎动力系统已经濒临崩溃。”赵宇顿了顿,语气更加沉重,“最重要的是,我们比对了你带回来的关于‘血魂殿’战舰的数据……风格完全不同。这艘飞船的构造、能量签名、甚至外观设计语言,都指向一个我们完全陌生的文明。”
画面定格在那艘破损飞船的一个局部特写上,那里有一个模糊的、非几何对称的奇特徽记,像是某种扭曲的星辰或者未知的生物符号,透着一股苍凉而古老的气息。
“它正在失控地滑向太阳系内侧,根据轨道推算,大约在十五个地球日后,其残骸将来到火星轨道附近,甚至有可能被火星引力捕获。”赵宇抬起头,看向屏幕这端的陈三七,眼神锐利,“老陈,这不是血魂殿。但这意味着……太阳系,不再只有我们和已知的敌人了。”
陈三七静静地听着,目光凝视着屏幕上那艘孤零零漂泊在黑暗深空中的破损飞船,心中波澜起伏。这艘意外闯入的、来自未知文明的飞船,则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彻底打破了太阳系维持了亿万年的孤寂。
它为何而来?因何损毁?其背后代表着怎样的文明?是敌是友?亦或是……另一个猎手?还是……可以被争取的潜在盟友?
无数的疑问瞬间充斥了他的脑海。
他感觉到,一个波澜壮阔、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星际时代,正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正式掀开了帷幕的一角。地球文明,不能再偏安一隅,必须主动走出去,去了解,去接触,去面对这片黑暗森林中其他的存在。
他深吸了一口月球基地内人工合成的、带着些许金属味的空气,目光变得坚定而深邃。
“广寒宫”是第一步,但这远远不够。人类需要真正能够远航的星舰,需要直面深空的能力。
而这艘意外到来的破损飞船,无论其带来的是机遇还是灾难,都将成为人类真正踏入宇宙舞台的……第一块试金石,也可能是第一份……来自星海的“礼物”或“警告”。
他看向屏幕上那遥远的太阳,感受着丹田内恒星金丹与它的微弱共鸣。
加速修炼,变得更强,似乎变得更加紧迫和必要了。
星际的波澜已起,他必须拥有足够的力量,才能在这即将到来的巨浪中,守护住脚下这片蓝色的故乡,以及家中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