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深夜,写字楼的灯火像星星般点缀在城市夜空。中科院自动化所的实验室里,江衍盯着电脑屏幕上的算法模型,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上的数据流不断刷新,映得他眼底满是专注。而十几公里外的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苏沐橙正对着一篇公益传播稿件反复打磨,眉头微蹙,时不时用笔在纸上圈画修改,桌角的咖啡已经凉了大半。
进入项目攻坚期,两人加班成了常态。江衍要赶 “星光桥梁” 3.0 的最终测试报告,苏沐橙则忙着筹备项目推广的系列报道,常常要忙到深夜才能回家。但即使再忙,彼此的牵挂也从未缺席,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照料,成了深夜里最温暖的慰藉。
江衍的手机屏幕上,常年挂着两个 App—— 天气和实时交通。每天下午六点,他都会习惯性地刷新页面,查看苏沐橙公司附近的天气情况和晚高峰交通状况。如果预报有雨,他会从办公室的储物柜里拿出一把折叠伞,再塞进一包一次性雨衣 —— 他知道苏沐橙怕淋到头发,总喜欢把伞倾向头顶,自己的肩膀却常常湿透;如果交通拥堵,他会提前给她发消息:“东三环堵得厉害,别着急下班,我给你带了夜宵,等交通缓和点再走。”
这天晚上,天气预报显示北京夜间有雷阵雨,江衍忙完手里的实验数据,抬头看了看时间,已经晚上十点。他从储物柜里拿出伞和雨衣,又快步走向实验室楼下的 24 小时便利店。苏沐橙肠胃敏感,加班到深夜容易饿,却又不敢吃油腻的东西,他特意选了她最爱的芋泥波波粥、全麦三明治和一小份水果,小心翼翼地放进保温袋里,确保到她手里还是温热的。
走出便利店时,雨点已经开始落下,豆大的雨珠砸在伞面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江衍看了眼实时交通,苏沐橙公司附近的路段已经不堵了,他立刻给她发消息:“雨下起来了,我在你公司楼下的便利店等你,带了芋泥粥和伞,忙完下来就行,别着急。”
而此时的苏沐橙,刚改完最后一篇稿件,伸了个懒腰,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她打开抽屉,拿出江衍前几天交给她的科研资料 —— 那是 “星光桥梁” 项目的技术总结,满是复杂的公式和专业术语,江衍说想让她帮忙看看,能不能用传播的逻辑梳理得更清晰,方便后续的成果推广。
苏沐橙拿起笔,从抽屉里翻出一套彩色荧光笔,红、黄、绿、蓝四种颜色各有分工:红色标注核心技术点,黄色标注需要补充案例的部分,绿色标注可转化为通俗表达的内容,蓝色标注数据支撑点。她按照辩论队的逻辑,把厚厚的资料拆解成 “核心创新”“应用效果”“推广价值” 三个模块,在每页的 margins 写下简短的备注:“这里可以加小宇的案例”“这个技术点可以类比‘智能闹钟’”“数据需要更具象化,比如‘覆盖 10 所学校’改为‘让 1200 名孩子受益’”。
她还在资料的最后一页,画了一个小小的橙色太阳,旁边写着:“江研究员,重点都标好啦,辛苦啦!记得按时吃饭,别熬太晚~” 那是他们的专属标记,像一道微光,照亮彼此忙碌的夜晚。
忙完这些,苏沐橙拿起手机,看到了江衍的消息,心里瞬间涌上一股暖流。她收拾好东西,快步走出办公室,电梯里的镜子映出她略带疲惫的脸,可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走出大厦门口,雨丝还在飘飞,她一眼就看到了便利店门口的身影 —— 江衍撑着一把黑色的伞,怀里抱着保温袋,肩膀上已经沾了些雨水,却依旧挺拔地站在那里,目光朝着大厦门口张望。
“江衍!” 苏沐橙快步跑过去,躲进他的伞下。
江衍立刻把伞倾向她,仔细打量着她:“累坏了吧?快趁热喝点粥。” 他从保温袋里拿出芋泥波波粥,递到她手里,粥还是温热的,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全身。
“你等多久了?肩膀都湿了。” 苏沐橙看着他肩头的水渍,心里满是心疼。
“没多久,刚到一会儿。” 江衍笑着摆摆手,从包里拿出一次性雨衣,“穿上吧,雨虽然不大,但别着凉了。”
苏沐橙顺从地穿上雨衣,两人并肩走向停车场。雨夜里的街道格外安静,只有路灯的光温柔地洒在路面上,映出两人并肩的身影。苏沐橙喝着芋泥粥,时不时和江衍聊两句工作上的事,江衍则耐心地听着,偶尔给她提些建议,原本疲惫的夜晚,因为彼此的陪伴变得格外温馨。
而在江衍加班到更晚的夜晚,苏沐橙也会用自己的方式照料他。她会提前在他的办公室抽屉里塞满他爱吃的坚果、巧克力和胃药 —— 知道他忙起来就忘了吃饭,胃也不好;会在他的科研资料里夹上便签,提醒他 “每隔一小时站起来活动五分钟”“记得喝温水”;还会在深夜给他发消息:“我已经到家啦,给你留了热牛奶,放在保温壶里,记得回来喝。”
有一次,江衍加班到凌晨一点,刚走出实验室,就收到了苏沐橙的消息:“西二环往家的方向畅通,我查了天气,后半夜没雨,你开车慢点开,不用着急,我等你回来。” 后面还附带了一个可爱的小猫表情包。江衍看着手机屏幕,心里暖暖的,连日来的疲惫仿佛瞬间消散,握着方向盘的手也变得更稳了。
他开车行驶在空旷的街道上,偶尔会给苏沐橙回消息:“已经上二环了,大概半小时到家,你别等我,先睡。”
“没事,我在整理你上次给我的资料,刚好等你回来给你讲讲我的修改思路。” 苏沐橙的消息很快回复过来,带着满满的牵挂。
这样的深夜互动,成了两人加班日常里的常态。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浪漫的情话,只有最实在的关心:“路上注意安全”“夜宵在保温袋里”“资料重点标好了”“天气不好带伞”。这些简单的话语,像一颗颗温暖的星星,照亮了彼此忙碌的职场路,也成了深夜里最坚实的慰藉。
江衍知道,不管加班到多晚,总会有人为他留一盏灯,为他整理好杂乱的资料,为他备好温热的食物;苏沐橙也明白,不管工作多辛苦,总会有人牵挂着她的安全,担心着她的身体,在她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
北京的深夜很冷,加班的日子很累,但因为彼此的存在,那些疲惫都变得值得。那些藏在天气预告、实时交通、温热夜宵和彩色标注里的照料,是他们爱情最真实的模样 —— 不是花前月下的轰轰烈烈,而是细水长流的彼此牵挂;不是甜言蜜语的承诺,而是融入日常的默默付出。
深夜的街道上,江衍的车朝着家的方向行驶,车灯照亮了前方的路。手机屏幕上,苏沐橙的消息再次亮起:“牛奶热好了,等你哦~” 他嘴角扬起一抹温柔的笑容,踩下油门,朝着那个有温暖、有牵挂、有彼此的家,缓缓驶去。而那些深夜里的微光,那些双向奔赴的照料,终将汇聚成最温暖的星河,陪伴他们走过往后的每一个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