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映照在晚音的脸上,她躺在躺椅上,盖着帕子舒服地阖眸浅睡。
永宁和珞熙来时发现她在午睡,眼里皆透着狡黠的笑。
永宁竖起食指抵在唇央,示意珞熙不要说话,随后她放慢了脚步,静悄悄地走到晚音的身侧,用手蒙住了她的眼睛,特意夹着嗓子说话,“猜猜我是谁?”
并未睡着的晚音勾唇浅笑,“永宁,你又玩这招。”
永宁憋不住笑出了声,站在不远处的珞熙也走了过来,脸上同样挂着笑。
永宁松开了手,晚音将脸上的帕子拿了起来,从躺椅上坐了起来。
“你们今日来找我,是不是又有什么好玩的了?”
上次皇家狩猎,晚音没有兴趣就没跟着她们一起去,故而已经许久未出去了,正是枯燥无趣的时候。
永宁直面晚音的盛世美颜,被惊艳得愣神了一会儿,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为什么她不是男子,她如果是男子就好了,那样她就可以每日都能欣赏晚晚的盛颜仙姿了。
随即她笑得眉眼弯弯,“晚晚,这段日子你总是闷在揽月阁里肯定闷坏了吧!要不要跟我和珞熙去沁香园参加游园会?”
“游园会?”晚音来了兴致,“好啊!肯定很有意思吧?”
永宁翘起嘴角,一边说着一边挽起了晚音的手臂,“当然有意思了,我跟你说……”
说话间,她们就来到了沁香园的湖边。
“她们在做什么?”晚音指着湖对面的凉亭问道。
永宁看向了凉亭,“她们在射木鸭子,晚晚,你是西洲人,应该骑射俱佳吧?有没有把握赢她们?”
晚音笑着问道:“输赢有什么赏罚吗?”
永宁弯起眼眸,笑意盈盈地看着晚音,“当然有,一轮结束后,射中木鸭子最少的人就要被罚去湖中拔剑。”
“晚晚,你一定能赢她们的。”珞熙对晚音有着迷之自信。
晚音来到凉亭,周围瞬间沸腾了起来,贵女们围着她说着各种吉祥话。
无不是称赞她的美丽,或者想要亲近她。
“十公主又射中了,好厉害啊!”
“十公主,您真是箭不虚发。”
“十公主,要不您教教我吧?”
…………
晚音射了几箭就觉得没有兴致了,明明是比试射木鸭子,看谁射的木鸭子最多,但是她们都光看着她射,还在一旁不停地夸她。
这都不需要比了,她怎么样都是赢。
晚音放下了弓箭,对着永宁和珞熙无奈一笑,然后提着裙摆离开了凉亭。
“十公主别走啊!我们继续玩儿啊!”
“十公主……”
晚音听着身后的这些话,耳尖泛起一丝薄红,因为这些话听着怪怪的,挺像青楼里姑娘站在门口留客人的话。
赵瑟瑟站在角落望着晚音离开的背影,颇有“落荒而逃”的意味。
“小姐,十公主真美。”赵瑟瑟的丫鬟忍不住赞叹道。
“是啊!她美得令人移不开眼。”赵瑟瑟轻声呢喃。
最近她注意到了殿下的目光也在追随着十公主,这让她感到了极度的不安。
另一边晚音三人跑到了御花园。
永宁打趣道:“晚晚,你太受欢迎了,她们一看到你就像蜜蜂看到了鲜花。”
珞熙:“晚晚之美,皎洁似月,颜如舜华,仙姿玉色,是世人无法想象的美。”
永宁瞪大了眼睛,惊讶极了:“珞熙,你好会说啊!”
珞熙性子温和腼腆,她还是头一次看到她能说会道的一面。
大抵是在看到极致的美貌下,才能说出真心话吧!
永宁转眸看向了晚音的琼姿花貌,也无法抵挡,小脸忍不住红了一点。
“十公主。”一道温和的男声从不远处传来,晚音顺着声音看了过去。
只见李承稷和李承鄞走了过来。
晚音微微福身:“见过太子殿下,五皇子殿下。”
“大哥,五哥。”永宁和珞熙看向了他们。
李承稷的眸底流淌着爱意,嘴角噙着温和的笑意,“十公主还未好好逛过御花园吧!不如本宫陪公主赏花。”
晚音神色微顿,淡淡道:“不用了,太子殿下政务繁忙,我和永宁她们一起逛就好。”
李承稷并未生气,脸上依然挂着笑,“本宫最近眼睛有些疲惫,太医说本宫是用眼过度,需要出去多看看绿色。”
“所以还是本宫陪你赏花吧!”
李承鄞的嘴角微抽,他怎么不知道皇兄这般能说会道了。
永宁和珞熙都忍着笑,站在晚音的身边一脸新奇的模样。
李承稷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晚音也没有理由再拒绝了,便道了一声“好。”
李承稷向晚音介绍御花园的鲜花品种,而隐忍克制的李承鄞不远不近地跟在他们的身后。
他头一次生出了无力之感,他对于太子之位并没有觊觎之心,否则他在西洲就有很多次机会除掉李承稷。
可是这不代表着他就想要眼睁睁地看着心爱之人嫁给其他人。
夜里枯坐于书房的李承鄞,从暗卫那里拿到了一封明远娘娘给他的密信以及一块玉佩。
里面记载了皇后是如何害死自己生母的过程,原本还在犹豫不决的他,夺嫡之心变得异常坚定。
天光破晓时他走了出去,推开书房门时一缕曦光照射到了他的脸上,将他眸底一闪而逝的凌厉之色映衬得愈发明晰。
不管是为了晚音,还是为了替母报仇,他都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登上东宫之位。
但是他会留下李承稷的命,让他离开上京,前往封地就藩,做一个清闲富贵的王爷。
有了明确目标后,李承鄞整个人都明朗了不少,也更加有斗志了。
他一边迷惑高相,一边看着李承稷和李承邺相斗,而他稳坐钓鱼台,时不时添一把火。
荣王和允王,一个冲动莽撞,一个懦弱胆小,丝毫不足为惧。
李承鄞和李承邺以及李承稷,根本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
李承鄞无意中发现了李承邺私铸铜钱一事,便有意无意地引导李承稷知道。
于是李承稷暗地里调查此事,加上李承鄞的推波助澜,李承稷很快就调查到了一点眉目。
但是由于证据不足,他迟迟没有捅到皇帝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