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梅,苦参粉又没了。”
“来了来了,这罐刚捣好。”冬梅抹了把汗,把一小罐散发着苦味的细粉递给守在配药间的锦书。
锦书手脚麻利地称量、混合、灌装,嘴里还念叨着:“墨竹!墨竹!新订的那批小陶罐到了没?前头快断货了!”
“来啦来啦!”墨竹抱着一摞新到的、印着“芷兰护苗灵”字样的小陶罐跑进来。
“锦书姐,标签也贴好了!直接装?”
“直接装,手脚快点,城南赵家庄的老赵头下午就来取五十瓶,还有西河村的……”锦书头也不抬,手上动作飞快。
前堂,林芷送走一位来订护苗灵的客户,刚喘口气,就看到刘大壮风尘仆仆地进来,脸上带着笑。
“林大夫!好消息!”刘大壮嗓门洪亮,
“用了您的护苗灵,俺们田里那些蔫苗,好多新叶子都冒尖了。老村长说,虽然比预期慢点,但今年收成绝对有指望!”
“太好了,大壮哥!”林芷心头一喜,
“辛苦你们照料了。新送来的这批三七片,品质看着就很好!”
“那必须的!”刘大壮挺起胸膛,“按您和锦书姑娘的要求,洗得干干净净,切得薄厚均匀,晒了三天三夜,俺们村现在干这个可拿手了!”
他放下背篓,“喏,这是新收的芦荟叶子,新鲜着呢!俺娘说,姑娘用得着,让俺多带点!”
“替我谢谢大娘!”林芷笑着让冬梅把芦荟拿到后院去。
后院,墨竹一边给陶罐贴标签,一边看着冬梅咚咚捣药,忍不住说:“冬梅姐,你说这叫什么事儿?捣药捣得快冒烟了,居然是因为咱姑娘的药太灵了!这烦恼,啧啧,有点甜啊!”
冬梅憨厚地笑了,手下不停:“是好事!姑娘的药能帮那么多人,咱们累点也值!就是……这苦参味道真冲,捣久了熏得慌。”
“忍着点吧,”墨竹皱皱鼻子,“谁让它是护苗灵的主料呢!诶,锦书姐说了,等这批订单赶完,给咱们加钱!”
锦书抱着装好的几箱护苗灵出来,正好听见,笑道:“少不了你们的!林妹妹说了,捣护苗灵的药粉,工钱另算一份!墨竹,贴标签的也算!”
“耶!锦书姐最好了!”墨竹欢呼。
“先别高兴,”锦书把箱子放好,擦了擦汗,脸色却有点凝重地走向林芷,“林妹妹,有个新麻烦。”
“怎么了?”林芷问。
“原料!”锦书压低声音,护苗灵卖得太火,咱们用的几味主料,苦参、地锦草,还有鲜芦荟,价格飞涨!
尤其是品质好的苦参,药市吴掌柜说,这个月已经涨了三成!还未必能保证量!”
“涨这么多?”林芷蹙眉,“芦荟咱们自己有刘家村供应,暂时还好。苦参和地锦草……”
“是啊,”锦书发愁,“用量这么大,成本蹭蹭往上涨。咱们护苗灵的定价本来就不算高,再这样下去,利润就薄了,甚至可能亏本!”
“不能涨价,”林芷立刻摇头,“刚打开口碑,又是帮药农救急的药,涨价不合适。”
这时,冬梅端着刚捣好的苦参粉出来,听到几句,插嘴道:“姑娘,锦书姐,俺捣药的时候琢磨……这苦参味儿这么冲,捣碎了药劲儿是不是都跑了点?
“我记得以前在老家,我娘熬苦参水治疮,都是连着根须一起切碎熬的,能不能……整个儿切片晒干再用?
“省了捣粉的功夫,说不定药劲还更足?就是熬药费点柴火……”
林芷和锦书眼睛同时一亮! “冬梅,你这想法好!”
林芷惊喜道,“苦参的有效成分在根皮和根须,整根切片晒干,有效成分流失少。
咱们配护苗灵本来就要熬浓汁,整片一样能熬出药性。还能省下捣粉这道力气活,也省了损耗。”
锦书立刻算账:“整苦参干片比粉便宜两成,省了捣粉的人工。熬药柴火钱才几个铜板?划算!太划算了!冬梅,你立大功了!”
冬梅被夸得不好意思:“我……我就瞎琢磨的……”
“这可不是瞎琢磨!”林芷笑着拍拍她,
“这叫实践经验!锦书姐,立刻跟吴记药行说,以后苦参咱们要整根的干品,不要粉了!让他们切好片送来!地锦草……”
她沉吟了一下,“墨竹!”
“在!”
“交给你个任务,去问问经常来送草药的李婆婆、王大娘她们,看谁能采到新鲜的地锦草?咱们按斤收,晒干了直接用,新鲜的效果可能更好,还便宜!”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墨竹拍胸脯保证,“我跟她们熟!”
“那芦荟汁呢?”锦书问,“王家村送的新鲜芦荟,榨汁还是你和冬梅弄,也挺费事的。”
“这个我想过了,”林芷早有打算,“让王家村直接在村里建个小晒场,把新鲜的芦荟叶子切片晒干。咱们用干芦荟片也一样熬汁,存放还方便,工钱咱们再加点。”
“好,我写信跟老村长说。”锦书干劲十足。
看着众人热火朝天地讨论解决办法,刘大壮在一旁感慨:“林大夫,您这儿可真行!啥难题到了您这儿,都能盘活了!”
林芷笑笑,看着院子里忙碌的身影:“光靠我一个人可不行。是大家伙儿心齐,办法才多。”
原料的压力暂时找到了缓解的方向。
后院,墨竹不再只是贴标签,开始跑去找相熟的采药人谈收购地锦草。
冬梅捣药的臼里,暂时少了苦参那冲鼻的味道,变成了相对温和的其他药材。
锦书噼里啪啦打着算盘,重新核算着调整后的成本,脸上终于有了轻松的笑意。
林芷则拿起王家村送来的、品质上乘的三七干片,仔细看着上面的纹理。药田稳住了,原料的难题也在化解,芷兰堂的路,似乎又宽了一点。
“姑娘!”墨竹兴冲冲跑回来,“李婆婆说了,她明天就能送十斤鲜地锦草来,价钱比药市便宜一半!”
“好!”林芷点头,“冬梅,准备个干净的大簸箕,明天晒地锦草!”
“哎!”冬梅响亮地应道。
……
“锦书姐,你看这账,现在舒坦了吧?”墨竹一边把晒好的地锦草收进麻袋,一边打趣道。
“舒坦多了!”锦书笑着合上账本,“多亏了冬梅的好主意,还有你墨竹这张能说会道的嘴!李婆婆她们的地锦草,品质真不错!”
冬梅在捣着甘草粉,腼腆地笑笑:“我就是瞎说了一句……”
压力缓解,芷兰堂的运转又恢复了从容。
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冬梅就早早起来在小厨房里忙活。
一阵不同于往常的、格外诱人的米粥香气飘散出来,混杂着淡淡的药材清香。
“冬梅姐,你煮啥呢?这么香!”墨竹揉着眼睛寻着味儿过来。
“我……我瞎琢磨的。”冬梅揭开锅盖,锅里是浓稠莹润的白米粥,里面掺杂着切得细小的山药丁、莲子、芡实、薏米,还有几颗红艳艳的枸杞点缀其间,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我想着,咱们的益气生肌丸是好,可总吃药丸子,有些病人,特别是老人孩子,嫌苦,也费钱。我就琢磨,能不能把这补气养血的药材,熬进粥里?又好吃又养人?”
“哎哟,这个好!”锦书也闻香而来,凑近一看,“看着就好吃,熬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