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的日子,在一种混合着紧张与期待的氛围中如期而至。
清晨,米小圈比平时醒得更早。他仔细检查了准考证和文具,将那张淡蓝色的书签和写着“正常发挥”的便利贴小心地放进笔袋的夹层里,仿佛那是能带来好运的护身符。
学校门口比平时热闹许多,学生们脸上带着各种表情——有紧张的,有淡定的,也有还在抓紧最后时间翻看笔记的。米小圈在人群中看到了李黎,她依旧是那副平静的模样,正低头看着手里的单词卡,阳光在她睫毛上投下细碎的影子。
按照考场安排,他们并不在同一个教室。在教学楼门口分开时,米小圈下意识地看了李黎一眼,恰好她也抬起头。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没有言语,李黎只是极轻微地对他点了点头,随即转身走向自己的考场方向。
那一刻,米小圈忽然觉得心里最后一丝忐忑也消失了。
坐在陌生的考场里,米小圈深吸一口气,将笔袋放在桌角。开考铃响前,他悄悄摸了摸笔袋里那硬挺的书签边缘,心里默念:正常发挥。
第一门语文。试卷发下来,他快速浏览了一遍,基础知识部分还算顺手,阅读理解的文章恰巧是他感兴趣的类型,作文题目也不算刁钻。他沉下心,开始答题。笔尖划过答题卡的声音沙沙作响,如同春蚕食叶。遇到需要斟酌的选择题时,他想起李黎说过“相信第一直觉”,便不再犹豫;写到作文时,他下意识地运用了平时李黎帮他梳理素材时的逻辑结构。
时间在专注中流逝得飞快。交卷铃响时,米小圈刚好写完最后一个字。他长舒一口气,感觉第一仗打得还算顺利。
课间休息二十分钟,考生们可以到走廊上透气。米小圈随着人流走出考场,靠在走廊的窗边,让微凉的风吹散脑中的疲惫。
就在这时,他在穿梭的人群中,一眼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李黎站在对面走廊的窗边,同样在望着窗外。初夏的阳光透过玻璃,在她周身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她似乎感应到他的目光,缓缓转过头来。
隔着一条熙攘的走廊,隔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他们的目光再次相遇。
米小圈的心跳漏了一拍。他看到李黎的脸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依旧是那副沉静的样子。但她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片刻,然后,极其轻微地,几乎难以察觉地,对他点了点头。
那不是一个普通的点头。米小圈分明感觉到,那眼神里带着询问,带着确认,更带着一种无声的鼓励,仿佛在问:“还好吗?” 也在说:“继续。”
周围是嘈杂的说话声、脚步声,但那一刻,米小圈觉得世界仿佛安静了下来。他看着她,也郑重地点了点头,甚至还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
不需要言语,不需要手势。只是一个眼神,一个点头,所有的关心、鼓励和默契,都已传达。
李黎似乎微微弯了一下嘴角,那弧度浅得像是阳光在水面上一闪而过的涟漪。随即她便转回头,重新望向窗外,留给米小圈一个沉静而坚定的侧影。
预备铃响起,该回考场了。米小圈最后看了一眼对面的身影,转身走进教室。心里那片因为考试而微微绷紧的角落,仿佛被那个隔空的对望悄然抚平了。
接下来的数学考试,难度不小。最后一道几何证明题尤其棘手,米小圈卡了很久。焦躁开始冒头时,他下意识地摸了摸笔袋里的书签,脑海里忽然闪过李黎平时给他讲题时清晰的逻辑,以及刚才在走廊上那个沉静的眼神。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审题,尝试着画出不同的辅助线……终于,在交卷前五分钟,他找到了突破口,虽然过程写得有些仓促,但思路是对的。
走出考场时,米小圈感觉脚步有些虚浮,是高度集中后的疲惫,但心里却充满了酣畅淋漓的快意。他知道,自己真的做到了“正常发挥”,甚至在某些时刻,可能还超常了一点。
他没有立刻去寻找李黎的身影,但他知道,在某个他看不见的地方,她也一定在为了自己的目标全力以赴。而他们之间,有着无需言说的理解和支撑。
这场期末考试,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检验,更像是一场青春的成人礼。在紧张的考场内外,那些隔着人群的凝望,那些无声的加油,成为了这个夏天最独特、最温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