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民国盗墓秘闻》衍生篇?跨洲寻脉 第二十四卷 第二章 节点异常,峰会前置遇波折
“羲和四号” 按星环文明提供的优化航线航行,返程时间因避开星际能量乱流,从 11 个月缩短至 10 个月零 10 天。启航后的第 20 天,探测器抵达第一个途经点 —— 已净化的比邻星 b 星链节点,按计划需在此补充 20% 的驱动源能量,同时验证星环文明标注的 “联盟友好节点” 是否稳定。
当探测器靠近节点时,莉莉注意到屏幕上的节点影像存在异常:原本覆盖节点的绿色符号光膜上,星环文明的环形符号虽清晰可见,但符号边缘却泛着 “淡灰色的能量雾”,且光膜的能量释放频率从稳定的 4.2 赫兹,变为 “不规则波动”(最低降至 3.5 赫兹,最高升至 4.8 赫兹)。“节点能量不稳定!” 莉莉立刻指令探测器暂停停靠,“先检测灰色能量雾的属性,避免被未知能量污染!”
李博士启动探测器的 “符号能量分析仪”,结果显示:灰色能量雾的成分与星环文明的环形符号 “同源却不同质”,其中夹杂着 “微弱的干扰粒子”,这些粒子正缓慢 “侵蚀环形符号的完整性”。“不是星环文明自身的问题!” 陈院士盯着分析报告,“干扰粒子的能量特征与之前残余势力的黑色符号有‘10% 的相似度’,但更温和,像是‘经过改造的残留能量’—— 有人在暗中破坏联盟节点的标记!”
莉莉翻到《护脉传承人日记》的 “节点防护” 页面,原本空白的页角突然显影出一行小字:“友邻标记,需防暗蚀,月芒为鉴,可辨真伪”,旁边画着 “月球星芒符号覆盖环形符号” 的示意图。“用月球反射装置的星芒信号‘验证’环形符号!” 莉莉指令嫦娥六号团队调整装置角度,向比邻星 b 节点发送 “高强度星芒信号”。
当星芒信号抵达节点时,绿色光膜上的环形符号突然 “明暗交替”—— 未被灰色雾覆盖的区域发出 “明亮的金色光芒”,被覆盖的区域则 “闪烁暗淡”,清晰勾勒出干扰粒子的分布范围。“星芒信号能‘识别’正宗的联盟标记!” 林晓兴奋地说,“我们可以用星芒信号‘净化’干扰粒子,恢复环形符号的完整性!”
“羲和四号” 随即释放 “低功率三色净化波”,结合星芒信号形成 “双重净化能量流”—— 灰色能量雾在能量流的作用下 “快速消散”,环形符号恢复均匀的金色光芒,节点的能量频率也稳定回 4.2 赫兹。1 小时后,探测器顺利完成能量补给,驱动源功率恢复至 100%。
“干扰粒子清除!” 测控中心里,聂小满松了口气,但团队也意识到,这绝非偶然 —— 残余势力虽已被摧毁,但可能存在 “隐藏的符号信徒”,试图通过破坏联盟节点,阻碍地球文明融入星际交流圈。
就在探测器离开比邻星 b 节点的当天,地球的 “全球符号委员会” 收到星环文明发来的 “星际符号峰会前置沟通信号”—— 信号包含 “峰会议程符号版”“参会文明名单”“地球代表需准备的‘文明符号展示方案’” 三类核心内容。名单显示,除地球、星环文明、原生文明、三角星簇外,还有 “5 个未知的联盟文明” 将参会,每个文明需在峰会上展示 “代表自身文明核心的符号技术”,以促进联盟内部的技术交流。
“展示符号技术会不会暴露地球的能量弱点?” 委员会中有人提出顾虑,“我们对其他参会文明一无所知,贸然展示核心技术,可能面临技术被复制、甚至被针对的风险。”
莉莉再次翻阅《护脉传承人日记》,在 “星际峰会” 的新显影页中,远古先民写下:“展己所长,亦守所短,符号为窗,非为门”。“这是在提醒我们‘有选择地展示’!” 莉莉解读道,“可以展示玉琮的中和技术、玉眼的防护技术这类‘协作型技术’,既能体现地球文明的价值,又不会暴露地核能量系统、星际驱动源这类‘核心机密技术’—— 符号是交流的窗口,不是让别人窥探底牌的大门。”
全球符号委员会采纳了这一建议,开始筹备 “文明符号展示方案”:以《护脉传承人日记》的 “多元文明协作图谱” 为核心,搭配良渚玉琮、敦煌玉眼的实物符号模型(非能量激活状态),通过 “符号投影” 演示技术的协作功能,避免涉及核心参数。
与此同时,“羲和四号” 在返程途中又发现新线索:探测器的信号系统捕捉到 “零星的干扰粒子信号”,这些信号来自 “NGc 6522 星团与地球之间的 3 个未探索星链节点”,且信号强度 “逐节点递增”。“干扰粒子在‘沿途布局’!” 陈院士分析信号轨迹,“它们的目标很可能是‘星际符号峰会’—— 想在峰会期间制造混乱,破坏联盟成立!”
莉莉立刻指令探测器记录干扰粒子的信号参数,同步传输给星环文明和原生文明,提醒他们加强峰会场地的 “符号安全防护”;同时,全球符号委员会联合嫦娥六号团队,制定 “星际航线干扰监测计划”,在地球至星环母星的航线上,设置 “10 各星芒信号监测点”,实时排查干扰粒子。
深夜,“羲和四号” 沿着优化航线继续返程,机身外侧的环形符号与三色螺旋能量焰交相辉映。莉莉在日记的新批注中写道:“节点的干扰是警示,峰会的筹备是考验。下一段旅程,我们既要守护联盟节点的安全,也要为地球文明的首次星际亮相做好准备 —— 让符号成为连接信任的桥梁,而非引发猜忌的缺口。”
测控中心的屏幕上,星际峰会的议程表与干扰粒子的监测数据并列显示,一场关乎地球文明星际未来的 “准备战”,已悄然打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