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灌输、体能的淬炼、专业的打磨,乃至磨合的阵痛,最终都需要在真实的战场上接受检验。机会很快来了。
联军总部通报,一股约五六十人的土匪武装,盘踞在靠山屯西北方向约三十里外的“野狼峪”。这股土匪不仅劫掠周边村屯,近期更疑似与国民党特务有所勾结,威胁到根据地的侧翼安全。考虑到“雪狼”大队正在整训,总部将这次清剿任务交给了他们,既是实战锻炼,也是检验。
命令下达,“雪狼”营地瞬间进入临战状态。压抑已久的求战欲望在每个队员眼中燃烧。
林锋没有贸然行动。他首先派出“夜莺”带领的侦察小组,对野狼峪进行周密侦察。两天后,“夜莺”带回详细情报:土匪占据了一处易守难攻的山寨,设有木制寨墙和了望塔,明哨暗哨交错,警惕性颇高,但装备杂乱,战术素养低下。
作战会议上,林锋制定了“精兵突袭,多点开花”的计划。
“此次作战,目标有三:一,全歼或击溃匪众;二,检验各分队协同;三,缴获物资。周大海!”
“到!”周大海霍然起身。
“你率突击排,作为主攻箭头。侦察分队会为你清除外围哨兵,并引导路线。狙击分队负责占领制高点,全程提供火力掩护和重点目标清除。爆破分队,在突击排打开缺口后,迅速突入,清除残余抵抗,并控制可能的军火库。”
“是!”各分队负责人齐声应命。
夜幕是最好的掩护。林锋亲自带队,“雪狼”大队如同真正的狼群,悄无声息地潜入山林,向野狼峪逼近。
实战与训练的差距立刻显现。
赵小川的狙击小组率先就位。水生因伤未能亲临,但赵小川牢记教导,冷静地测距、判风,和队友锁定了寨墙上的两个哨兵。然而,就在他准备扣动扳机时,一个哨兵突然打了个哈欠,身体晃动,导致预瞄点出现偏差。
“砰!”
子弹擦着哨兵的耳朵飞过,打在了后面的木桩上。
“敌袭!”匪寨瞬间炸锅。
“妈的!”赵小川低骂一声,迅速调整,第二枪终于结果了那个惊魂未定的哨兵。但最佳突袭时机已经失去。
“按第二方案!强攻!”林锋的声音通过简易手势迅速传递。
周大海啐了一口:“就知道这帮小子靠不住!突击排,跟我上!”
突击排的战士们如同猛虎出闸,在狙击火力的断续掩护下,冲向寨墙。然而,匪徒依靠寨墙疯狂还击,火力虽然杂乱,但密度不小,冲在最前面的两名新兵瞬间“中弹”,被判定退出战斗。
“火力压制!爆破组,上!”周大海红着眼吼道。
胡老疙瘩和李文斌所在的爆破小组,冒着弹雨匍匐前进。胡老疙瘩经验老到,利用弹坑和地形灵活跃进。李文斌则显得有些慌乱,差点暴露在开阔地带,被胡老疙瘩一把拽了回来。
“跟紧我!别抬头!”胡老疙瘩低吼。
接近寨墙后,胡老疙瘩迅速安置好林锋教导的集团装药。轰隆一声巨响,木制寨墙被炸开一个缺口。
“冲啊!”周大海带队涌入缺口。
寨内战斗更加混乱。匪徒凭借房屋负隅顽抗。突击排逐屋清剿,但配合仍显生疏,有时两个小组会同时攻击一个屋子,有时又会留下空当让敌人溜走。
关键时刻,“夜莺”带领的侦察分队发挥了作用。他们早已摸清寨内布局,不断为突击排指引方向,指出隐藏的敌人。
李文斌在跟随胡老疙瘩清剿一个院落时,面对一个突然从门后举刀扑出的匪徒,大脑一片空白。胡老疙瘩眼疾手快,用工兵铲猛地劈翻匪徒,救了他一命。
“愣着干什么!补枪!”胡老疙瘩吼道。李文斌一个激灵,这才反应过来,对着倒地的匪徒扣动了扳机,手还在微微颤抖。
战斗在一个多小时后结束。匪徒大部被歼,少数溃散入山林。寨子被成功拿下,缴获了一批粮食和杂式武器。
清点战果时,“雪狼”也付出了“代价”:两名新兵在突击中“阵亡”,数人“负伤”。更重要的是,暴露了许多问题:狙击手关键时刻的失误、突击协同的混乱、新兵实战的心理障碍……
回程的路上,没有了出发时的兴奋,队伍沉默了许多。每个人都清楚,这场看似顺利的小胜,实则险象环生。
林锋走在队伍中,看着队员们复杂的神情,心中了然。他没有立刻总结,直到返回营地,才将骨干们召集起来。
“都说说吧,这一刀,试出了什么?”他平静地问。
赵小川第一个低头:“大队长,我…我第一枪打空了…”
周大海也闷声道:“冲得太乱,配合稀烂!”
“夜莺”则指出了通讯和情报传递在混乱战场上的滞后性。
胡老疙瘩看了看身边还有些后怕的李文斌,瓮声瓮气地说:“新兵蛋子,见血就懵,还得练。”
李文斌羞愧地低下了头。
林锋听着,点了点头:“问题都出来了,很好。这就是实战检验的意义。记住今天的教训,把它变成明天训练的重点。我们‘雪狼’这把刀,还远未到锋利的时候。这次只是小试牛刀,下一次,我们要面对的,将是更凶残、更狡猾的敌人!”
这次小规模的实战,如同一盆冷水,浇熄了因训练成绩而产生的些许骄躁,也让“雪狼”的成员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与真正精锐之间的差距。前路漫漫,淬炼,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