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茈玫同样也收到了陆靖寒的信,薄薄的一页纸上,铺满了思念。
她一遍遍的看着信,脸上的表情虽毫无波澜,但鹰儿知道,自家主子内心非常雀跃。
她收好信,似乎不在意的问了鹰儿一句:“方良媛收到书信了没?”
“收到了。”鹰儿低垂着头回复。
王茈玫听了轻轻抿嘴一笑,“继续给四国施压。尤其西戎。”
“是,主子。”鹰儿应着。
安阳帝刚因为战事的事情高兴了才两天,马上就被东北的雪灾搞得头疼起来。
东北临近乾国,气温也较之其他地区,偏寒冷一些。刚入冬,就连日飘雪,因为雪太厚,压塌了很多民房,百姓损失财产不说,更多的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当地县衙出于人道主义,只能收留小部分老人小孩,大批老百姓还在冰天雪地中受苦,甚至每天还有被冻死的人。
安阳帝收到奏折时已经是一个月的事了,他又急又气,急的是百姓受苦,气的是地方官员瞒报灾情如此之久。
朝堂上,安阳帝大发雷霆,责令户部尽快拨银赈灾,又派得力官员前往东北主持救灾事宜。
退朝之后,安阳帝还未用午膳,户部尚书杨连生已经跪在了御书房门口,气的老皇帝饭都吃不下去,命潘志将他轰出宫去。
潘志苦笑着赶往御书房,老远就看到杨大人跪的笔直,天气虽然晴着,可到底是冬天,青石板上凉的瘆人。
潘志紧走几步,忙伸手准备将他搀起来:“杨大人,您这是怎么了着?天大的事,也不能这样糟践自己啊。”
“潘公公。”杨连生摇摇头,却不愿意起来,“户部实在拨不出银子来。我……我太失职了,愧对陛下的信任,甘愿领罚。”
潘志皱了皱眉,劝道:“杨大人,您先起来,有话好好跟陛下说。”
这时,安阳帝也怒气冲冲的赶了过来:“还不起来?难道要朕亲自扶你不成?”
杨连生急忙起身,战战兢兢的随潘志进了御书房。
安阳帝看着他:“杨连生,你说户部无银可拨,这东北的灾民怎么办?”
杨连生扑通一声再次跪下:“陛下,这两年为应对乾国战事,户部已拨出大量银两,如今库银所剩无几。实在拿不出赈灾的款项。”
安阳帝眉头紧锁,他知道杨连生所言非虚,可是眼下……他着急的在御书房里来回踱步。
杨连生大气都不敢出一口,潘志也只得等皇帝情绪平复下来以后,才开始劝慰:“陛下,莫要急坏了身子。”
“杨大人,那你说,怎么办呢?”安阳帝也知道不能怪他。
“一年老百姓上的税,全部由户部负责支配。这样吧,不管剩余多少,分出一半拨付给东北,再从内务府调出一部分银钱。”安阳帝一脸愁容。
杨连生思索片刻,小心翼翼道:“陛下,这也只是杯水车薪。
微臣建议,可号召朝中大臣与富商们捐款赈灾,众人拾柴火焰高,或可解这燃眉之急。”
安阳帝听了,沉思片刻后觉得可行,当下就拟下旨意,让潘志去办此事。
消息传开,众大臣与富商们反应大同小异,除了个别大臣之外,几乎都使劲哭穷,百般推脱,不愿拿出银子。
安阳帝头疼不已,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太后突然派菊嬷嬷传话过来,说母子好久不聚了,太后亲自酿了米酒,做了皇帝小时候爱吃的腐乳肉,邀请皇帝去万寿宫用膳。
安阳帝一听,太后或许有了解决灾情的办法,便欣然同意。
一到万寿宫,就听见太后中气十足的笑声,安阳帝内心一阵苦涩,自己愁的连饭都吃不下,这老母亲怕是要成精了,整天嘻嘻哈哈的。
又想想,她一辈子没出过宫,也没受过什么苦,又有个当皇帝的儿子孝顺着,自然是没什么烦心事。
“皇帝来了啊,快坐。”太后笑着招呼他。
两个小皇孙已经在蹒跚学步了,由宫女们扶着,小心的练习,不时发出清脆的童声,使得整个万寿宫都鲜活起来。
俗话说,隔辈亲,掌握所有民众生杀大权的安阳帝看着两个孩子,内心都不由得一阵柔软。
他蹲下身抱起两个孩子,孩子们见皇爷爷心疼他们,两个都咧开嘴笑着,咿咿呀呀的跟他说着话,一个伸出手努力的摸向皇冠,另一个抱着皇爷爷的脸就啃了起来。
他明白太后为什么这么开心了。
心疼了一会孩子,菊嬷嬷带着宫女将孩子抱下去。安阳帝坐在饭桌旁,看着满桌佳肴,却没什么胃口。
太后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皇帝,可是还在为东北灾情的事发愁?”
安阳帝叹了口气:“母后,如今户部无银,大臣富商又不愿捐款,朕实在不知如何是好。”
太后微微一笑,“皇帝莫急,哀家倒是有个法子。
大臣们不愿意出钱,那是因为男人不主内,我们换个法子,一般家里都是夫人们在当家,管着家中的银钱,负责一切开销,家里有多少银钱,她们清清楚楚。
不如我们举办一场贵妇宴会,让后宫的妃嫔们出面邀请大臣和富商的家眷们参加,在宴会上提出赈灾一事。
说不定夫人们会更有同情心,愿意捐出些银钱来。既能解救灾民,又能彰显她们的贤德。”
安阳帝听了,眼睛一亮,觉得这法子可行。“母后所言极是,朕怎么没想到。”
“你别夸我,是你那个好儿媳想出来的法子。”太后把底牌亮了出来。
“太子妃?”安阳帝有些惊奇的问。
“还有别人吗?太子妃昨日过来看孩子,见哀家瘦了,便问缘由,哀家想了想啊,这大启江山迟早得交到她两口子手里。
如今启国有难,何不让她也提前焦虑焦虑,哀家要让她知道,守住江山是多么的不容易。
所以就开始一个劲的诉苦说,你们的父皇是多么的不容易。
结果这妮子一听,多大点事,不就是赈灾款吗?她有一百种办法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