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试验场的冰雪尚未在记忆中完全消融,“麒麟”项目组征尘未洗,便又迎来了截然相反的极端环境挑战——西部某广袤沙漠地带的高温适应性试验。如果说极寒考验的是材料的脆化和设备的启动性能,那么沙漠的酷热、风沙和干旱,则是对散热系统、密封性能和装备耐久性的终极熔炼。
试验地点选在了一片典型的戈壁荒漠,夏季地表温度轻易超过六十摄氏度,热浪扭曲着远处的景物,空气干燥得仿佛能点燃。金色的沙丘连绵起伏,蕴含着吞噬一切的危险。
“麒麟”样机换上了黄褐色的沙漠迷彩,静静地停放在灼热的沙地上,金属表面烫得几乎无法徒手触摸。来自西部军区某装甲团的一支用户测评队再次加入,他们熟悉这片土地,也最清楚沙漠对装备的残酷。
第一次高温全负荷运行测试,就给了团队一个沉重的教训。
测试要求“麒麟”在模拟沙漠越野路况下,持续高速机动一小时。起初,一切正常,电机强劲的嗡鸣在空旷的沙漠中回荡。但随着时间推移,监控数据开始出现异常。
“动力包冷却液温度持续升高,接近红色警戒线!”
“电机控制器散热风扇转速已达最大,但模块温度下降缓慢!”
“驾驶舱内空调系统制冷效率下降,舱内温度超过四十度!”
沙漠的高温和巨大的散热负荷,使得原本在温带地区设计裕量充足的冷却系统,达到了极限。热交换器表面附着了一层细密的沙尘,进一步降低了散热效率。
“停止测试!立即熄火,进行自然冷却!”陈北玄果断下令,防止设备因过热而损坏。
车辆停稳后,技术团队立刻上前检查。动力舱内热浪扑面,如同烤箱。检查发现,进气格栅和散热器鳍片之间,已经被细微的沙尘严重堵塞。
“沙漠环境,风沙无孔不入。我们的空气过滤和散热系统,必须针对性地加强!”负责动力的工程师抹着汗说道。
这仅仅是开始。随后的沙地通过性测试中,“麒麟”宽大的履带展现了良好的接地比压,但在攀爬松软沙丘时,依然数次陷入沙中,需要保障车辆拖拽。细沙无孔不入,试图侵入每一个缝隙。
“注意检查所有舱门密封!特别是炮塔座圈和各类检修口!”陈北玄提醒道。即便如此,几天下来,驾驶舱和战斗舱内部还是积攒了一层薄薄的沙土,对精密电子设备构成了潜在威胁。
最让人头疼的是静电和沙尘对电子设备的影响。干燥的空气和摩擦极易产生静电。在一次夜间静态测试中,火控系统的一个显示屏突然出现花屏和乱码,重启后恢复正常。经过排查,怀疑是静电通过某个接口窜入,干扰了显示驱动。
“所有对外接口必须加强电磁屏蔽和静电防护等级!线缆布设要避开可能摩擦的部位。”电子小组立刻记录了改进要求。
风沙还对观瞄设备造成了严重影响。镜头和传感器窗口极易被沙尘覆盖,影响观测和瞄准。虽然设计了简单的吹扫装置,但在持续的风沙环境中效果有限。
“需要研究更有效的自清洁涂层或机械式除尘装置。”赵磊看着被沙尘模糊的热成像画面,提出了建议。
用户测评队的官兵们,则在实战背景下,对“麒麟”的沙漠作战能力进行了全方位检验。他们对车载水源的储备和分配提出了更高要求(沙漠环境下人员需水量大增);建议增加防晒防沙的舱内附件固定装置;甚至对迷彩涂装的图案和反光率都提出了基于实战经验的改进意见。
试验期间,一场不期而至的沙尘暴更是让所有人见识了大自然的威力。能见度骤降至不足十米,狂风卷着沙石砸在车体上噼啪作响。“麒麟”在风暴中艰难保持定位,其密封性经历了最严酷的考验。风暴过后,车辆几乎被沙土掩埋了一半,清理工作异常艰难。
当为期一个月的沙漠试验结束时,“麒麟”浑身布满了风沙打磨的痕迹,如同一位从古老战场归来的老兵。虽然过程充满挑战,暴露了许多问题,但它终究扛住了沙漠热浪和风沙的洗礼,证明了其基础设计的坚固和潜力。
总结会上,陈北玄的笔记本上又增添了密密麻麻的改进项:高效防沙散热系统、增强型密封技术、电子设备三防(防尘、防水、防静电)加固、适用于沙漠的附属设备……
“每一次极端环境试验,都是一次宝贵的淬炼。”陈北玄对团队成员说道,“沙漠告诉我们,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与先进性同等重要。我们要把这些‘学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改进,让‘麒麟’无论在南极冰原还是北非沙漠,都能成为令人生畏的战场主宰!”
沙漠的热浪,未能熔化“麒麟”的钢铁之躯,反而如同锻打利刃的炉火,将其淬炼得更加坚韧、更加适应这片星球上任何一片可能的战场。它的足迹,从林海雪原到瀚海戈壁,正一步步覆盖未来战争可能触及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