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丝的星光与埃利奥特等导师的艰难转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两颗石子,在艾瑞蒙德学院激起了层层扩散的涟漪。改革的理念,正从研究所的图纸和会议室里的争论,逐步渗透到学院最基础的肌理之中。然而,真正的风暴,往往源于触及根本利益的变革。当学院官方正式公布全新的、颠覆传统的学员考核与评价体系时,长期积累的矛盾与新旧理念的冲突,终于在一次看似常规的学期考核中,猛烈地爆发了。
公告是由卡尔文大法师亲自在学院中央广场的传音法阵前宣读的。这位曾经醉心于纯理论魔法结构、如今已成为改革派中流砥柱的法师,声音通过魔法清晰地传遍了学院的每一个角落:
“为全面、客观评估学员对魔法之理解、掌控与应用能力,引导教学方向与个人修行契合‘星轨-林杨体系’之精髓,经院务会议深入研究并决议,自本季度起,对「织法境」及以下学员之考核标准,进行如下调整与优化……”
随着卡尔文一条条念出新的考核细则,广场上聚集的学员和导师们,脸色开始变得精彩纷呈。
新的考核标准,彻底颠覆了沿用数百年的传统。
传统的考核,核心在于“法术威力测试”。学员需要在特制的标靶或结界前,施展其掌握的最强攻击或防御法术,由评测导师根据法术造成的破坏范围、能量强度、元素纯度等直观效果进行打分。这几乎是一场个人武力的炫示,威力越大,评分越高,简单、粗暴,且极具观赏性。
而新的考核标准,则将其拆解、细化,并引入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评价维度:
· “法术构建速度”: 从引导魔力到稳定形成法术模型所需的时间,占比20%。
· “魔力能耗控制”: 单位法术效果所消耗的魔力值,占比20%。
· “模型稳定性与结构完整性”: 法术模型在维持期间的波动程度与是否符合标准架构,占比25%。
· “战术情景应用与团队协作”: 在模拟实战环境中,法术释放的时机、目标选择、与队友的配合度,占比25%。
· “基础法术威力”: 传统威力测试的权重,被大幅压缩至仅剩10%。
简而言之,新的评价体系,不再看重一个学员能否憋出一个“大招”,而是全面评估其施法的“效率”、“精准度”、“可持续性”以及“团队价值”。一个能快速、节能、稳定地施展十个“酸液飞溅”的学员,其评价将远远高于一个需要漫长吟唱、消耗巨大才能放出一个“强化版大火球”的学员。
消息一出,广场上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如同炸开了锅!
那些在新体系下受益、早已将标准化模型练得滚瓜烂熟的普通学员,脸上露出了惊喜和跃跃欲试的神情。他们终于看到了希望,一条不依赖于天生强大魔力、不依赖于对复杂高阶法术领悟力的晋升通道,正在向他们打开!
然而,另一群人——那些凭借过人天赋、深厚家学或是早期奇遇,掌握了少数几个威力惊人但往往耗时耗力法术的“传统精英”学员们,则瞬间哗然,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愤怒与屈辱。
“荒谬!简直是荒谬!”一个身材高大、身着华贵法师袍的红发青年猛地推开身前的人,大步走到广场前方,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形,正是学院内有名的天才学员,出身魔法世家的罗恩·弗利姆。他主修火焰魔法,以其威力强大的“爆裂火球”而闻名,是同阶中公认的攻击力第一人。
“魔法是什么?是力量!是能够焚尽敌人、撕裂壁垒的终极力量!现在居然告诉我,一个快得像娘们绣花一样的‘法师之手’,比一个能轰碎岩石的‘爆裂火球’更重要?能耗控制?在生死对决中,谁会去计较那一点魔力的消耗?这简直是对魔法之美的侮辱!是对力量的亵渎!”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身边一群同样以“威力”见长的精英学员的共鸣。
“没错!罗恩说得对!这新标准就是鼓励人当缩头乌龟!只敢用些不痛不痒的小把戏!”
“团队协作?战术应用?笑死人了!真正的强者,一人就是一个军团!需要和那些连火苗都搓不大的废物配合吗?”
“我看这根本就是研究所那帮人,自己施展不出像样的强力法术,才搞出这套东西来打压我们!”
“我们必须抗议!找导师!找院长!绝不能让他们这么胡闹下去!”
群情激愤。罗恩等人迅速串联起来,他们不仅自身实力不俗,背后往往还站着一些同样对改革持保留态度、或是与他们的家族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保守派导师。一时间,各种质疑、批评乃至谩骂的声音,开始在学院内蔓延,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反对声浪。他们试图向院方施压,要求收回成命,至少保留传统威力测试的核心地位。
面对这股汹涌的抗议浪潮,研究所和林可并未直接出面驳斥,只是通过官方渠道再次强调了新标准对于培养“全面、高效、可持续”法师的重要性。真正的回应,被安排在了即将到来的、首次全面采用新标准的季度考核场上。
考核日,学院最大的环形考核场——星陨竞技场,座无虚席。不仅所有相关年级的学员到场,几乎所有的导师,包括哈罗德大法师等保守派学者,以及众多闻讯前来观摩的高年级学员,都将目光投向了场地中央。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和期待。
考核分为三个部分:个人法术基础测试(考察构建速度、能耗、稳定性)、个人综合能力评估(在干扰环境下维持多法术或应对突发状况)、以及最重要的——团队战术模拟对抗。
在个人法术基础测试中,改革的效果已经初现端倪。大量普通学员凭借着对标准化模型的极致熟练,在“构建速度”和“稳定性”上拿到了惊人的高分。虽然他们的“基础法术威力”分数普遍不高,但前几项的优势已经让他们的总分相当可观。而像罗恩这样的传统精英,虽然在威力测试中依然一骑绝尘,拿到了满分或接近满分,但在构建速度和能耗控制上,却普遍得分偏低,甚至有人因为追求极致威力而导致模型稳定性扣分。
罗恩看着自己法术威力项后面那个醒目的“10分”(满分),又看了看构建速度项那个刺眼的“6分”和能耗控制那个更低的“5分”,脸色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他周围的精英学员们也同样面色难看。他们引以为傲的优势,在新的评价体系下,竟然被稀释得如此微不足道!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
真正的风暴,在团队战术模拟对抗中降临。
考核方将学员们随机编组,每五人一队,进入一个模拟了复杂地形(如废墟、丛林、峡谷)的魔法结界中。他们需要面对的不是固定的标靶,而是由魔法驱动的、拥有简单攻击模式和移动能力的元素傀儡。考核的重点在于队伍在遭遇战中的反应、配合、战术选择以及最终以何种代价清除威胁。
其中一场备受关注的对抗,一方是由罗恩率领的,清一色由传统精英学员组成的“烈焰小队”;另一方,则是由安德烈——那位第一个受益于“三步法”构建“法师之手”,并在莉莉丝晋升后更加刻苦努力的棕发男孩——担任战术指挥的,由四名像他一样将基础标准化法术练到极致的普通学员组成的“基石小队”。
从纸面实力上看,这完全是一场不对等的较量。“烈焰小队”的成员个个都能施展威力强大的二环甚至触摸到三环门槛的攻击法术,而“基石小队”的五人,掌握的最强攻击性法术,也不过是优化后的一环“酸液飞溅”和“寒冰射线”。
结界外,观战的人群中响起了不少看好罗恩队伍的窃窃私语,甚至有人对着安德烈等人投去了怜悯的目光。罗恩本人更是嘴角挂着毫不掩饰的轻蔑笑容,在他看来,这根本就是一场毫无悬念的碾压。
模拟开始,场景是一处古代废墟。
罗恩一马当先,发现前方出现三个土元素傀儡后,立刻开始吟唱他拿手的“连珠火球”,准备一波爆发将其带走。他的队友们也各自准备着自己耗时较长但威力不俗的法术。
然而,就在他们的咒语刚刚念出几个音节的时候,“基石小队”动了!
在安德烈清晰简短的指令下,五人的动作整齐划一!
“一号、二号区域,覆盖式‘酸液飞溅’压制!三号,左翼迂回,‘寒冰射线’点射一号傀儡关节!四号,跟我维持‘旋风护壁’前进!五号,准备‘地陷术’,封锁右路!”
没有冗长的吟唱,没有华丽的光效。五道墨绿色的酸液箭矢如同受过严格训练的士兵齐射,瞬间覆盖了土元素傀儡所在的区域,虽然单发伤害有限,但密集的打击立刻让傀儡的表层岩石变得坑坑洼洼,动作也明显迟缓!同时,一道精准的“寒冰射线”命中左侧傀儡的膝盖连接处,极寒使其动作瞬间僵直!而安德烈和另一名队员撑起的“旋风护壁”则稳稳地挡住了傀儡投掷来的石块。
罗恩的“连珠火球”终于吟唱完毕,三颗硕大的火球呼啸而出,威力确实惊人,直接将一个已经被酸液腐蚀得差不多的傀儡炸得粉碎!但另外两个傀儡,一个被“地陷术”限制了移动,另一个则被持续的“酸液飞溅”和“寒冰射线”重点照顾,虽然没被秒杀,却也失去了大部分威胁。
“烈焰小队”的这一波攻击,看似战果不错(击毁一个傀儡),但消耗巨大!罗恩感觉自己的魔力瞬间少了一小截!而他的队友们准备的法术,也因为射程、时机或者目标被干扰等原因,大多效果不佳,甚至有一个因为施法过程被酸液溅射干扰而差点失败。
接下来的战斗,彻底进入了“基石小队”的节奏。
安德烈的指挥如同精准的钟表,五个人的配合行云流水。他们从不追求一击必杀,而是利用标准化法术极快的构建速度和低消耗的特性,进行持续不断的骚扰、压制、控制和集火。他们像一群敏捷的猎犬,不断地撕咬着体型庞大的猎物。
“寒冰射线”减速,“酸液飞溅”破甲,“地陷术”限制走位,“旋风护壁”抵挡零星反击……偶尔抓住机会,就是两到三道“酸液飞溅”或“寒冰射线”同时集火一个目标,虽然单次伤害不高,但累积起来同样致命。
反观“烈焰小队”,空有强大的单体爆发能力,却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他们的法术准备时间太长,往往还没放出来,目标就已经被“基石小队”的控制法术影响或者干脆被集火打掉了。他们的魔力在一次次徒劳的吟唱和少数几次成功的、但往往因为目标状态不佳而伤害溢出的攻击中,飞速消耗。
罗恩气得脸色铁青,他试图强行突破,用一个大范围火焰法术覆盖对方,但每次他刚开始吟唱,就会遭到至少两道“酸液飞溅”的精准打断或干扰,逼得他不得不优先防御或躲避,狼狈不堪。
战斗持续了不到十分钟。
当“烈焰小队”的成员们因为魔力接近枯竭,脸色苍白、气喘吁吁,甚至连维持最基本的护盾都感到困难时,“基石小队”的五人,虽然也额头见汗,但魔力消耗平均不到一半,依旧保持着完整的阵型和战斗力。
最后一个土元素傀儡,在五道同时到来的“酸液飞溅”集火下,哀嚎着化作一堆碎石。
结界光芒散去,对抗结束。
结果,“基石小队”以零“伤亡”(无人因魔力耗尽或受到有效攻击而判定退出)、平均魔力剩余58%的绝对优势,完胜“烈焰小队”!
全场寂静!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场中。那个曾经不起眼的安德烈,此刻平静地指挥着队友检查“战场”,他的脸上没有狂喜,只有一种完成任务后的沉稳。而他对面,罗恩和他那些精英队员们,则失魂落魄地站在那里,仿佛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不……不可能……他们……他们用的都只是一环法术……”罗恩喃喃自语,世界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就在这时,林可的身影出现在了竞技场中央的高台上。她没有说话,只是挥手在空中投射出了一面巨大的光幕。光幕上,是刚才那场对抗中,安德烈与罗恩的实时数据对比曲线图!
一条曲线代表安德烈,另一条代表罗恩。
· 魔力消耗曲线: 安德烈的曲线平缓上升,最终停留在较低的位置;罗恩的曲线则如同过山车般陡峭攀升,早早接近了警戒线。
· 有效施法次数: 安德烈的柱状图高高耸立,罗恩的则矮小得多。
· 团队贡献度(基于法术效果对战场局势的影响计算): 安德烈的贡献度均匀且持续,覆盖了控制、输出、防御等多个方面;罗恩的贡献度则集中在几次爆发性的输出上,但中间有大量的空白期和无效准备时间。
· 单位时间法力输出效率(造成的总效果\/消耗的总魔力\/时间): 安德烈的数值遥遥领先!
冰冷的数据,残酷而清晰地揭示了双方在“效率”上的天壤之别!
“魔法,是工具,是力量。”林可的声音终于响起,平静却带着雷霆万钧的力量,传遍整个竞技场,“但如何使用工具,如何驾驭力量,才是区分优秀与平庸的关键。追求极致的威力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这威力是以牺牲速度、续航、稳定性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代价,那么这种威力,在真实的、复杂的、需要持续应对的挑战面前,就是脆弱而低效的。”
她的目光扫过台下那些脸色苍白的传统精英学员,以及他们身后神色复杂的保守派导师。
“新的评价体系,并非要否定‘强大’,而是要重新定义‘强大’。一个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以最小代价、最高效率、最稳定可靠的方式,持续不断地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法师,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强大’。”
“安德烈同学和他的队友们,或许无法施展出毁天灭地的禁咒,但他们用扎实到极致的基本功、高效的团队配合和清晰的战术头脑,证明了‘优化’与‘标准’的价值。这,就是新体系想要培养的法师。”
数据如山,事实胜于雄辩。
竞技场内,经受了巨大视觉与思维冲击的学员们,陷入了长久的沉默,随后,爆发出更加热烈的讨论。许多原本对新标准将信将疑的学员,此刻眼中充满了信服与向往。而那些抗议的精英学员们,则大多哑口无言,有些人羞愧地低下了头,有些人则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罗恩死死地盯着光幕上那刺眼的数据对比,拳头紧握,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但最终,他还是无力地松开了。他无法反驳这些数据,无法否认刚才那场战斗中,自己一方输得有多么彻底。
新评价体系的权威性,在这场极具代表性的逆袭之战与冰冷数据的双重印证下,被初步确立起来。尽管争议不会立刻消失,保守的势力也不会就此甘心,但改革的车轮,已经碾过了第一道,也是最为顽固的一道门槛,向着更深处轰然驶去。安德烈这个名字,也如同莉莉丝之后又一盏明亮的灯火,照亮了无数普通学员前行的道路。考核的风暴暂时平息,但学院内部,新旧理念的深层博弈,才刚刚进入更加激烈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