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的清晨,被一层薄薄的江雾笼罩。市委大楼前的广场上,晨练的人们尚未散去,空气中还残留着昨夜雨后的湿润。林辰的专车悄无声息地驶入地下车库,他今天到得比平时更早。
昨夜与陈主任、廖民生的加密通讯持续到凌晨。一份名为“拂晓行动”的联合收网计划已经初步成型,目标直指“环宇贸易”的走私链条和“新视野研究基金”的数据窃取网络。但计划越周密,林辰心中的那根弦就绷得越紧。他深知,对手绝非易与之辈,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满盘皆输。
办公桌上,已经堆叠起今日需要批阅的文件。最上面一份,是关于海州港升级规划配套资金申请的批复草案,旁边还附着一份省发改委传来的征求意见稿,牵头处室正是苏晓宁分管的部门。看到那熟悉的娟秀字迹在稿签上的备注,林辰的目光停顿了几秒,随即不动声色地将文件挪到一旁,拿起了廖民生送来的关于“清源”行动扩大战果的请示报告。
报告详细罗列了从赵东来案以及海建集团案中延伸出的新线索,涉及国土、规划、财政等数个关键部门的多名中层干部。廖民生的建议是,立即对其中问题突出、证据相对扎实的三人采取“双规”措施,以形成更强有力的震慑。
林辰拿起笔,沉吟片刻,在请示报告上签下了“同意,严格依规依法,迅捷稳妥”的意见。他知道,这又是三把即将落下的铡刀,会掀起新的波澜,但他没有犹豫。反腐没有休止符,既然选择了刮骨疗毒,就不能因怕痛而手软。
刚批完文件,秘书长进来汇报日程安排。“林市长,上午九点,您要听取市公安局关于‘清源’行动中涉及经济犯罪部分侦办进展的专题汇报。十点半,与周书记一起会见省发改委苏晓宁副主任带队的海州港规划调研工作组。下午……”
“调研工作组?”林辰抬起眼。
“是的,省里对海州港升级非常重视,苏主任这次是带队来进行前期调研和对接。”秘书长解释道,语气平常,仿佛这只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工作往来。
林辰点了点头,面上波澜不惊:“好,我知道了。”内心却是一凛。苏晓宁在这个敏感时刻带队下来,是正常的公务,还是背后有其他的考量?省委那边的风声,是否已经影响到了她?这次见面,注定不会轻松。
九点钟,市公安局的小会议室里,气氛严肃。经侦支队和国安支队的负责人分别汇报了针对“环宇贸易”资金异常流动和“新视野研究基金”异常数据访问的初步调查结果。
“……可以基本断定,‘环宇贸易’存在通过虚构贸易背景,进行非法跨境资金转移的行为,部分资金最终流向了境外被监控的账户。而‘新视野研究基金’资助的多个项目,存在超越授权范围访问、下载基因序列数据的记录,技术分析表明,这些数据被进行了加密打包,并曾尝试通过隐蔽通道外传。”国安支队长的汇报言简意赅,却字字惊心。
“涉案的关键人员监控到位了吗?”林辰问,声音低沉。
“已经全部在控。‘环宇贸易’的财务总监,以及‘新视野’基金派驻在三号实验室的首席技术顾问,都在我们视线内,随时可以收网。”
林辰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思考着收网的最佳时机。必须在他们察觉并销毁关键证据之前动手,但又必须确保能一举捣毁核心节点,避免打草惊蛇后,更深层的“大鱼”脱钩。
“行动时间,定在明天凌晨五点。”林辰最终下达了指令,“公安、国安、纪委联合行动,代号‘拂晓’。务求人赃并获,彻底切断这两条黑手!”
“是!”
会议结束,林辰回到办公室,距离会见省发改委工作组还有不到半小时。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逐渐散去的江雾,城市轮廓渐渐清晰。他知道,海州表面平静的水面之下,正涌动着多么危险的暗流。而他自己,就站在这漩涡的中心。
十点半,市委一号会议室。当林辰和周天明走进会场时,省发改委工作组的人员已经就座。苏晓宁坐在主位对面,穿着一身得体的深色职业套装,头发一丝不苟地挽在脑后,显得干练而清冷。她抬起头,目光与林辰有一瞬间的交汇,那眼神平静无波,如同深潭,看不出任何情绪,随即她便自然地转向周天明,微笑着起身握手寒暄。
整个会谈过程,严谨而高效。苏晓宁代表省发改委阐述了对此番调研的重视和要求,语调平稳,逻辑清晰,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林辰作为市长,介绍了海州港升级规划的基本情况和前期准备工作,言辞精准,分寸得当。
两人之间的对话,仅限于工作范畴,没有任何多余的交流,甚至连眼神的接触都刻意避免。但林辰却能清晰地感受到,在那份职业化的表象之下,有一种无形的张力在空气中弥漫。他知道,苏晓宁一定也听到了那些关于他的风言风语,也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她此刻的冷静与疏离,或许正是对他的一种保护,也是对她自己职责的坚守。
会议中途休息时,林辰在茶水间恰好与独自接水的苏晓宁相遇。周围没有其他人。
“苏主任,调研还顺利吗?”林辰端起茶杯,语气平常得像是对待任何一位上级部门领导。
苏晓宁侧过头,看了他一眼,很快又移开视线,盯着杯中袅袅升起的热气:“一切顺利,海州市的准备很充分。”她的声音很轻,几乎微不可闻地补充了一句,“你自己……万事小心。”
说完,她没等林辰回应,便端着杯子转身离开了茶水间,背影挺拔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孤寂。
那句短暂的、几乎淹没在水流声中的叮嘱,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林辰心底漾开一圈微澜。他知道,这已是她在当前形势下,能做出的最大程度的关切。
回到会议室,林辰的心情更加复杂。权力的博弈,国家的安全,个人的情感,如同无数条丝线,缠绕在一起,将他紧紧束缚。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像一把藏在迷雾中的刀锋,精准、冷静,不能有丝毫偏差。
下午,他批示了数份关于民生实事的文件,其中包括解决城北片区小学入学难问题的专项资金拨付。看着那些关乎普通市民冷暖的议题,他躁动的心渐渐沉静下来。这一切的争斗与冒险,不正是为了这片土地能更好,为了这些普通人能安居乐业吗?
傍晚,他再次准时下班。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他收到张硕发来的加密信息:“‘货柜’已确认靠港,凌晨四点卸货。‘利刃’准备就绪。”
林辰回复:“按计划行动,确保万无一失。”
他知道,当明天太阳升起之时,海州的天空,或许会洗去一些阴霾,但也可能迎来更强烈的风暴。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家的方向,那里有他必须守护的微光,也是他所有行动的意义所在。刀锋已然出鞘,目标,直指迷雾深处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