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瑾瑜的警告像一根冰冷的针,刺入林辰的神经中枢。“帷幕”项目的优先级被提到最高,研究院内部弥漫着一种与时间赛跑的紧张气氛。然而,对手的动作比预想的更快、更刁钻。
首先出现异常的是秦梦雪那边。她安插在“新生代生物”附近的内线报告,公司核心团队似乎并未因关键研究员的离职而慌乱,反而在最近两天异常低调,部分非核心员工被临时放假,但核心实验室的能耗数据却在夜间悄然攀升。
“他们在清理痕迹?还是在准备最后的冲刺?”秦梦雪在电话里分析,“我感觉不对劲,太安静了,像暴风雨前的平静。”
几乎同时,黑子从数据深渊传回更令人不安的消息:那条指向西欧的加密警报信号,在经过深度溯源分析后,发现其最终接收点的物理位置,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附近的一个匿名租赁服务器集群高度重合。但蹊跷的是,进一步追踪发现,该服务器集群近期的活动模式,与“黄金血脉”或已知“影先生”残余势力的行为特征存在微妙差异,更偏向于纯粹的、高度组织化的学术黑客风格。
“像是一个精心伪装的‘镜像’节点,”黑子用他特有的沙哑嗓音判断,“真正的指令源,可能藏在别处,甚至可能利用cERN的公开数据流做掩护。”
两个情报叠加,林辰敏锐地嗅到了陷阱的味道。对手似乎有意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向“新生代生物”和遥远的西欧,这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佯攻。那么,真正的杀招在哪里?
他将目光再次投回海州地图,投回那个最核心的焦点——叶瑾瑜和林曦的藏身地。如果对手的目标始终是林曦,那么所有烟雾弹的目的,都是为了掩盖对这里的真正行动。
“王猛,‘帷幕’原型机的进度如何?”林辰接通内部通讯。
“最快还要48小时才能进行第一次实地测试。”王猛的声音带着焦虑。
48小时,太久了。林辰眉头紧锁,必须用现有手段构筑防线。他下令安保级别提升至战时状态,并秘密调动了另一支从未启用的、由老爷子旧部组成的绝对可靠的小组,在外围形成第二道隐形警戒圈。
就在林辰全力布防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通过最高级别的安全渠道,要求与他见面——慕容晚晴。
星海国际的总裁办公室内,慕容晚晴依旧美艳干练,但眉宇间带着一丝罕见的凝重。她递给林辰一个加密U盘。
“林主任,或许现在该称您林院长了。”慕容晚晴语气平静,“星海旗下一个投资的项目,最近在做一个全球高精度地图的更新。在过滤海州周边区域的卫星遥感数据时,我们的算法捕捉到了一些异常的热力图斑和微弱的、非自然的电磁脉冲信号,分布很有规律,像是一个以某点为中心,正在缓慢收缩的探测圈。”
林辰插入U盘,屏幕上显示出的图像让他后背一凉。那些异常信号形成的“探测圈”,其圆心位置,赫然指向叶瑾瑜和林曦所在的疗养院区域!而且,圈层正在以每天数百米的速度向内收缩,按照这个速度,最多三天,就会精确覆盖到核心点!
“数据来源和算法可靠吗?”林辰沉声问,心中已是惊涛骇浪。慕容晚晴的商业卫星网络,竟然捕捉到了官方监测都未能完全识别的隐秘探测!
“绝对可靠。”慕容晚晴肯定地说,“我动用了最高权限。林辰,我知道你最近在忙什么。这个情报,算是我还你一个人情,也是……投资未来。”她意味深长地看着他。
林辰没有时间细究慕容晚晴的动机,这个情报至关重要!它印证了叶瑾瑜的感知,也揭示了对手的真正手段——一种利用环境背景噪音进行伪装、缓慢收缩的区域性扫描技术!这比直接攻击更可怕,因为它难以察觉,且无法用常规手段干扰。
“谢谢,这份情报价值连城。”林辰真诚道谢,迅速将数据传回研究院进行分析。
结合慕容晚晴提供的精准坐标和收缩速度,研究院的技术团队很快有了惊人发现:这种探测信号的频率特性,与“深蓝”遗迹中记录到的某种背景辐射谐波存在高度相似性!对手竟然在模拟“深蓝”的能量环境进行反向探测,试图通过“同频共振”原理,更精确地定位林曦!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镜像陷阱”:用“新生代生物”和西欧节点吸引注意力,暗地里却利用高超的技术手段,悄无声息地进行着真正的定位作业。
留给林辰的时间,从48小时缩短到了不到72小时。
“能不能反向推导出信号发射源的位置?”林辰问首席科学家。
“很难,信号散射太严重,像是从多个低功率点阵同步发射,汇集成型。但……如果能捕捉到下一次信号收缩时的源头脉冲,或许有机会。”科学家给出了一个希望渺茫但唯一可行的方案。
林辰立刻下令,调动所有可用的技术监测力量,布设在慕容晚晴提供的探测圈外围,守株待兔,等待下一次信号收缩的瞬间,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源头脉冲。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压力如山。林辰坐镇指挥中心,目光紧盯着大屏幕上那个不断缩小的、代表死亡威胁的光圈。他知道,下一章的故事,将在下一次信号脉冲来临时的零点几秒内决定走向。是成功定位并摧毁发射源,还是被对手先一步找到曦儿?
悬念如同拉满的弓弦,空气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反转之后,是更深的迷雾和更迫近的危机。推理与节奏在此刻被压缩到了极致,等待最终爆裂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