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叶瑾瑜调离后的权力真空很快被填补——省委决定由林辰暂代主持县政府工作。这个任命既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也是一种考验。
清晨,林辰站在办公室窗前,俯瞰着刚刚苏醒的青山县城。街道狭窄,建筑陈旧,基础设施落后...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林县,各部门负责人已经到了。”张静轻声提醒。
会议室里,各部门主管正襟危坐。林辰走进来时,所有人都起身致意。
“坐。”林辰开门见山,“今天只有一个议题:青山县的城市建设。”
他打开投影仪,展示精心准备的城市规划图:“我计划用三年时间,让青山县旧貌换新颜。”
台下响起窃窃私语。三年?这简直天方夜谭!
林辰不理会质疑,继续阐述:“第一步,改造老城区。拓宽道路,更新管网,增加绿化。第二步,建设新城示范区,引入智慧城市理念。第三步...”
规划详尽而大胆,听得众人目瞪口呆。这不是小修小补,而是一场彻底的城市革命!
“钱从哪里来?”财政局长忍不住问,“县财政根本负担不起。”
林辰微笑:“资金不是问题。我已经联系了多家投资机构,同时申请了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资金。”
他调出另一份文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让土地增值反哺建设。”
会议持续到中午。散会后,林辰单独留下城建局长:“老李,这个项目你牵头。有什么困难直接找我。”
老李激动地点头:“林县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接下来的日子,林辰像上了发条的机器,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以上。他亲自勘察每一条待改造的街道,走访每一个待拆迁的片区,与投资者谈判,与群众沟通。
一天深夜,他还在办公室研究规划图,沈清秋提着保温盒进来。
“就知道你还没吃饭。”她嗔怪道,“这样下去身体怎么受得了?”
林辰抬头,眼中布满血丝:“时间不等人。必须在下个雨季前完成老城区管网改造。”
沈清秋心疼地为他盛汤:“可是...”
“放心,我有分寸。”林辰握住她的手,“等忙过这阵子,好好陪你。”
这时,秦梦雪也来了,拿着厚厚一沓材料:“你要的周边县市建设经验,我都整理好了。”
看到沈清秋,她微微一愣,随即自然地说:“沈医生也在啊。正好,帮我劝劝这个工作狂。”
两个女人相视一笑,默契地不再纠结感情,转而讨论起如何照顾林辰的健康。
这种微妙的和解,让林辰既感激又愧疚。
城市建设迅速推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最大的阻力来自老城区的拆迁工作。
这天,林辰正在开会,突然接到紧急报告:拆迁现场发生冲突,群众围堵施工队!
他立即赶到现场。只见几十个居民情绪激动,与施工队对峙。为首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怎么回事?”林辰问现场负责人。
负责人苦笑:“这位陈老爷子不肯搬,说祖宅不能动。”
林辰走上前,恭敬地说:“陈老,我是副县长林辰。有什么困难可以跟我说。”
陈老爷子怒气冲冲:“说什么说!你们这些当官的,就知道拆拆拆!知道我在这房子里住多少年了吗?七十年!从我爷爷那辈就在这!”
林辰耐心倾听,等老人发泄完,才温和地说:“陈老,我理解您对老房子的感情。但您看——”
他指着周围:“街道狭窄,消防车进不来;管网老化,经常停水停电;没有排水系统,一下雨就淹。这些都不安全啊。”
老人语气稍缓:“理是这么个理,可是...”
“这样好不好?”林辰灵机一动,“我们在新小区给您留个院子,您可以把老房子的门匾、老树都移过去。同时,在老地方立个碑,记录这里的历史。”
这个方案既尊重历史,又照顾感情,老人终于动容。
类似的难题层出不穷,林辰都一一化解。他深知,城市建设不仅是硬件更新,更是人心的工程。
三个月后,老城区改造初见成效。拓宽的街道,崭新的管网,增加的绿地...百姓们终于看到了变化的好处。
更让林辰欣慰的是,经济发展同步跟上。随着城市环境改善,投资者纷至沓来,新兴产业开始聚集。
这天,林辰陪同省里领导视察。看着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省领导连连称赞:“小林啊,没想到你这么短时间就做出这么大成绩!”
林辰谦逊道:“都是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晚上,他独自走在改造一新的街道上。路灯明亮,商铺繁荣,行人脸上带着笑容。这种实实在在的改变,比任何权谋斗争都更有成就感。
手机响起,是叶瑾瑜发来的信息:“看到青山县的报道了,做得很好。”
林辰回复:“是你打下的基础。”
很快,她又发来一条:“下月回省里开会,见一面?”
林辰心中一动:“好。”
放下手机,他继续漫步。经过一个广场时,看到一群孩子在新建的喷泉边嬉戏,老人们在下棋聊天,情侣们在散步...
这就是他重生的意义——不是复仇,不是权谋,而是让这片土地和百姓过得更好。
远处,沈清秋和秦梦雪并肩走来。看到林辰,两人相视一笑。
“就知道你在这里。”沈清秋说,“又在视察你的‘江山’?”
秦梦雪接话:“林县长现在可是城建专家了。”
林辰看着眼前两个优秀的女子,心中涌起暖意。城市建设艰难,但有这些人相伴,路途不再孤单。
月光如水,洒在焕然一新的城市上。青山县的明天,正如这夜色般,虽然还有黑暗,但已有星光指引。
而林辰,就是那个掌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