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唤来心腹宫女,在她耳边低语一番,宫女领命而去。
没过几日,宫中便传出流言,说丽妃此举不过是为了在皇上跟前邀宠,根本不是真心行善。
那些嫉妒丽妃的妃嫔们听闻,纷纷添油加醋地传播,一时间,这流言传得沸沸扬扬。
丽妃得知后,气得柳眉倒竖。她本是真心想做善事,没想到却被人如此污蔑。
她决定去皇上那里哭诉,让皇上为自己做主。
然而,当她见到皇上时,皇上却只是淡淡地安慰了她几句,并未对那些流言过多追究。
丽妃心中委屈,却也不敢再过多纠缠。
皇后在一旁冷眼旁观,看着丽妃吃瘪,心中暗自得意。
她又指使手下的人,在御花园中安排了一场“偶遇”,让丽妃与一位皇上的新宠妃嫔起了冲突,闹得不可开交。
皇上听闻后,龙颜大怒,斥责了丽妃一番。
丽妃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
她很快就哭着跑了。
皇帝本就心情烦闷,哪里还有心思哄女人。
他立刻下令,把丽妃打入冷宫。
此举就连皇后也没有想到。
皇帝冷心冷情至此。
心爱的女人说放弃就放弃。
后宫很快就消停下来。
崔皇后想了半日,自己应该没有露出马脚。
她不想让皇帝知道,丽妃那个没脑子的,是听了她的挑唆,才和皇上的新宠起冲突的。
正当崔皇后暗自庆幸时,却不知有一双眼睛将她的所作所为尽收眼底。
这双眼睛的主人,正是皇上身边最信任的大太监李公公。
李公公向来心思缜密,察觉到丽妃一事背后必有隐情,暗中调查后便发现了皇后的小动作。
这日,皇上在御书房批阅奏章,李公公斟酌一番后,还是决定将此事告知皇上。
皇上听后,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虽冷心冷情,但最恨后宫之人玩弄权术、阴谋算计。
当晚,皇上便召皇后侍寝。皇后满心欢喜地前去,却不想皇上突然发难,将她指使丽妃之事一一说出。
皇后吓得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地求饶。皇上冷哼一声,“你以为朕不知你那些心思?后宫本应安宁,你却如此兴风作浪。哪里有半点皇后的样子。”
随后,皇上降旨,把皇后禁足坤宁宫三个月。
皇后瘫倒在地,心中懊悔不已,却也只能接受这惩罚。
她怎么也没想到,皇帝如今怎么这么大的怨气。
皇后派人多方打听,才知道,自己触了皇帝的霉头。
他不愿意赈灾,皇后却在后宫组织赈灾。
还有丽妃还带头捐款捐物,难怪被打入了冷宫。
丽妃与宠妃起冲突只是借口。
皇上觉得丽妃愚蠢。
作为枕边人,竟然连他真正的想法都摸不透,简直愚不可及。
皇后惊出一身冷汗。
皇帝也会觉得皇后不会察言观色。
她做这些事就是与皇帝作对。
崔皇后的脑子飞快地转着。
该如何补救。
皇帝与别人不同。
他认为皇后不和他一条心,迟早会找皇后算账。
皇帝心狠手辣,皇后一清二楚。
这些年,她是领教了。
在外皇帝与皇后琴瑟和鸣。
其实是皇帝根本没有把皇后放在心上过。
皇帝只是看中了崔家的势力。
这些年,皇帝一直想要脱离崔家的掌控。
只是他自己根本立不起来。
又奈何不了崔家。
于是就装出对皇后一往情深的样子。
皇帝骗过了所有人。
皇后却心知肚明。
她深知此次事情的严重性,她明白若不尽快补救,自己的后位恐难保全。
思索再三,她决定从崔家入手。她修书一封,让心腹快马加鞭送往崔家。
告知家中长辈如今的局势,希望崔家能出面协助自己缓和与皇帝的关系。
与此同时,皇后在禁足期间表现得极为恭顺,每日都亲手抄写佛经为皇帝祈福。
完全没有对皇帝的半分怨言。
禁足期满,皇后精心打扮后去见皇帝,她泪眼盈盈地跪在皇帝面前,诚恳地认错,表示自己以后定会以皇帝的想法为先。
而崔家也适时地向皇帝表达了忠心,还献上诸多奇珍异宝。
皇帝看着皇后的转变和崔家的示好,脸色稍有缓和。
但他心中对皇后的不满并未完全消除,只是暂时按下不表,继续观察皇后的表现。
而皇后则小心翼翼地试图重新赢得皇帝的“欢心”。
皇帝心中厌烦,却也没有再和皇后置气。
他只是觉得皇后愚蠢。
竟然会组织什么捐款会。
让大家捐款。
作为皇后,不懂察言观色,只会给他添堵。
崔氏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后。
皇上还在心疼前前后后付出了四十万两的银子。
豫亲王竟然还说要过一段时日才能回来。
说是会发生瘟疫。
真是耸人听闻。
沈潇寒为了博名声,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就在皇帝满心不悦时,突然有快马加鞭的信使来报,称豫亲王沈潇寒所到之地果真爆发了瘟疫,他正全力组织救治。
可物资匮乏,请求朝廷支援。皇帝听后,脸色大变。
瘟疫不比寻常病症,传到盛京来就危险了。
皇后得知此事,觉得这是个重新获得皇帝信任的好机会。
她主动找到皇帝,提出愿意拿出自己的体己银子,遏制瘟疫。
皇帝看着皇后诚恳的模样,心中的不满又消了几分。
在皇后的努力下,后宫很快筹集到了一批药材送往灾区。
与此同时,沈潇寒也传来消息,说瘟疫得到了初步控制。
皇帝对皇后此次的表现十分满意,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一直被自己认为愚蠢的女人。
而皇后也明白,自己只有紧紧跟随皇帝的步伐,才能在这波谲云诡的后宫中稳坐后位。
她的命就捏住在皇帝手中。
皇后见皇帝态度缓和,更加用心地揣摩皇帝心意。
她不仅在后宫管理上更加谨小慎微,还时常在皇帝面前展现自己的贤良淑德。
然而,平静的后宫又起波澜。有大臣弹劾崔家贪污受贿,证据确凿。
皇帝看着弹劾奏章,心中暗喜,这正是削弱崔家势力的好机会。
皇后得知此事,心急如焚。
她急忙向皇帝求情,言辞恳切地表示崔家定会严惩犯错之人,还会将贪污款项如数归还。
皇帝看着皇后焦急的模样,心中有些动摇,但为了打压崔家,还是决定先将涉事官员下狱。
皇后明白,若想保住崔家,还需另想办法。
她暗中联系崔家,让他们主动向皇帝请罪,并且在朝堂上支持皇帝的新政。
同时,她继续在后宫中表现出色,为皇帝分忧。
在皇后和崔家的努力下,皇帝的态度逐渐软化。
他深知崔家在朝中势力庞大,不能轻易铲除。
最终,他从轻发落了涉事官员,崔家也得以保全。
而皇后,也在这场风波中,离稳坐后位的目标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