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在他这番虚张声势的怒吼之后,院子里依旧一片死寂,只有寒风刮过地面的声音。
那种如芒在背的窥视感,似乎也随之减弱、消失了。
对方退了。
至少是暂时退去了。
林向阳站在门口,又故作警惕地张望了片刻,这才“忿忿不平”地退回屋里,重重地关上门,再次插好门闩,顶上木棍。
他背靠着门板,剧烈地喘息着,这一次,倒不全是伪装。刚才那短暂的交锋,耗费了他极大的心力。
“大哥……”晓梅的声音带着哭腔,小声地唤道。
卫国和晓雨也被彻底吵醒了,懵懂地看着脸色苍白、倚门而立的大哥,和一脸惊恐的姐姐,吓得不敢出声。
林向阳走到炕边,看着三个在昏暗光线下瑟瑟发抖的弟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滔天的怒意。
钱叔……还有那隐藏在暗处的窥视者……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非要逼得他们家破人亡才甘心吗?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翻腾的情绪,坐在炕沿,将三个孩子拢到身边,用尽可能平静的语气说道:
“别怕,没事了。可能……可能就是野猫碰掉了什么东西。”
他没有说出钱叔和可能的窥视者,那只会增加孩子们的恐惧。
“从明天起,”林向阳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我们家要立些新规矩。”
“第一,以后放学,必须三个人一起行动,不准落单。尤其是晓雨,绝对不能一个人在外面玩。”
“第二,天黑之后,除非我或者晓梅、卫国陪着,否则不准单独出屋门,哪怕是去院里的公厕。”
“第三,无论谁问起咱们家的事,特别是关于我怎么学会修东西的,还有咱们家屋里的情况,一律按照我之前教你们的说——爸爸以前教的,我自己看书瞎琢磨的,生活所迫逼出来的。其他的,一概不知,一概不说!”
他看着弟妹们似懂非懂但都认真点头的小脸,继续道: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咱们家那个放旧书和零件的地窖,还有里面的东西,是咱们家最大的秘密!绝对,绝对,不能向任何人提起!记住,是任何人!”
他让孩子们对这个平日里就感觉阴郁的邻居,提起最高级别的警惕。
“大哥,是不是……钱叔他……”
晓梅敏锐地抓住了重点,小脸煞白。
“别问那么多,记住大哥的话就行。”
林向阳打断她,语气不容置疑,“只要我们自己不出错,别人就抓不到我们的把柄。”
安抚好受惊的弟妹,看着他们重新躺下,却显然无法立刻入睡,林向阳知道,光是立规矩和被动防御是不够的。
必须主动做点什么,来应对钱叔那关于“技术来源”的致命试探,并为自己未来可能展露的、超出常理的知识和技术,铺垫一个更合理的、更不易被查证的“来源”。
他的目光,再次落向了藏有地窖入口的炕柜。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
第二天,林向阳照常去上学,仿佛昨夜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他敏锐地注意到,无论是在上学路上,还是在学校里,似乎总有一些若有若无的视线跟随着他。
有些是纯粹的好奇,因为他登报出了名;而有些,则带着更复杂的探究意味。
他甚至注意到,在校门口附近,有一个穿着普通工装、看似在等人的陌生中年男子,在他进出校门时,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的时间格外长。
林向阳心中冷笑,表面却不动声色,与同学谈笑风生,完全是一副沉浸在荣誉喜悦中的少年模样。
放学后,他并未直接回家,而是以“学习小组需要补充材料”为由,独自去了城西的另一处更大的废品收购站。
他知道,自己很可能被人跟踪了。
在废品站里,他故意在一些堆放旧书报、废弃无线电零件的地方长时间流连,翻找得极其“认真”,甚至还与看站的老头攀谈了几句,询问是否有“讲机器原理”、“带外国字”的旧书。
他刻意让自己的行为,落入可能存在的跟踪者眼中。
最终,他花“高价”(两毛钱)买下了一本残缺不全、封面模糊的俄文版《机械基础》和几本五六十年代国内出版的、内容浅显的《少年科学》、《无线电爱好者》合订本,又捡了一些看起来锈迹斑斑、不知用途的废旧电子元件。
他将这些东西郑重其事地包好,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接下来几天,林向阳的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轨。
上学,组织学习小组活动,辅导弟妹功课。
但他用在“独自钻研”上的时间明显增多了。
每晚,弟妹睡下后,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进入地窖实验室,而是就着昏暗的煤油灯,趴在炕桌上。
摊开那本真正的、深奥的俄文版《无线电原理》,以及那本从城西废品站淘来的、残缺的俄文《机械基础》,旁边还放着笔记本和铅笔。
他并非真的在灯下苦读——那些知识,他早已通过虚拟图书馆扫描理解,记忆在脑海。
他是在“演戏”。
他故意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些复杂的公式、电路图,有时还会对着那本《无线电原理》上某些极其艰深的部分“愁眉苦脸”。
甚至“不小心”让其中一页画着复杂滤波电路图的纸张,飘落到炕沿下,第二天又“慌忙”捡起,小心翼翼地拂去灰尘……
他刻意营造出一种“刻苦自学俄文技术资料,但天资聪颖、进步神速”的假象。
他知道,钱叔或者其背后的人,既然对他的技术来源如此感兴趣,绝不会放过探查他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他屋内的灯光,他伏案的身影,甚至他偶尔“不小心”遗落的信息,都可能通过某种不为人知的渠道,被对方窥知。
他要给对方一个“合理”的解释——他林向阳的技术,并非来自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是源于他自己的“天赋”和“刻苦”,以及这些侥幸从废品站淘来的、内容相对超前的外文技术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