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北境,冰雪尽融,野花星星点点地绽放在草原上。第七队的驻地已经与半年前截然不同:整齐的营帐、完善的防御工事、训练有素的士兵,处处彰显着这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这日清晨,沈清辞站在校场高台上,注视着下方正在进行协同训练的百人队。士兵们根据旗语指令,迅捷而精准地变换阵型,动作整齐划一,显示出极高的训练水准。
赵大站在她身侧,不无自豪地说:“校尉,放眼整个前锋营,找不出第二支这样的队伍了。”
沈清辞微微颔首,目光却越过校场,望向更远的地方。半年时间,她从一名需要隐藏身份的新兵,成长为掌握实权的校尉,麾下不仅有这支忠诚善战的百人队,更在军中建立了自己的关系网。
训练结束后,她回到军帐,孙铭已经在等候。
“校尉,秦守御派人传话,今日午后会带几位同僚前来拜访。”孙铭低声道,“都是对现状不满的中层军官。”
沈清辞心领神会。这已不是第一次有军官私下前来拜访,他们都看中了她在李啸天将军面前的地位,以及那份与众不同的能力。
“安排在小议事帐接待,注意保密。”
“明白。”
午后,秦刚果然带着三名军官到来。一个是负责军械的库曹参军郑远,一个是骑兵营的副尉周毅,还有一个是令沈清辞颇感意外的人物——张骏的副手,第五队的副尉刘明。
“沈校尉,久仰大名。”刘明率先行礼,态度恭敬,与张骏的傲慢截然不同。
沈清辞还礼:“刘副尉客气了,请坐。”
小议事帐内,五人围坐一圈。秦刚开门见山:“今日来的都是自己人,不必拘礼。沈校尉,近来军中的形势,想必你也清楚。”
沈清辞点头:“张骏等人动作频频,将军虽信任我,但毕竟不能事事插手。”
郑远叹了口气:“正是如此。如今军械分配越发不公,好装备都流向了张骏的嫡系部队。长此以往,战力失衡,如何对敌?”
周毅接话:“骑兵营也是如此。良马、精饲料都被他们垄断,我们的战马连吃饱都难,更别说保持战力了。”
刘明的话最让沈清辞意外:“张校尉近日与京城来往密切,据说得到了某位大人的支持,气焰更加嚣张。我虽是他的副手,但也看不过眼。”
沈清辞静静听着,心中快速分析着每个人的立场和意图。这些都是中层军官,在军中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他们的投靠意味着她的势力已经超越了第七队本身。
“诸位的意思我明白了。”她缓缓开口,“单打独斗确实难以改变现状,但若我们同心协力,情况就不同了。”
她取出一张名单:“这是我整理的军中人才名单,都是有能力却受排挤的军官。若能将他们团结起来...”
秦刚眼睛一亮:“妙啊!如此一来,我们在各要害部门都有人手,足以与张骏一派抗衡。”
五人密谈至黄昏,制定了详细的合作计划:郑远负责确保军械的公平分配,周毅统筹骑兵资源,刘明则暗中监视张骏的动向。而沈清辞,则是这个松散联盟的核心。
送走众人后,沈清辞独自在军帐中沉思。这一切发展得比她预期的还要快,半年前她还在为隐藏身份而提心吊胆,如今却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势力的核心。
然而她清楚,真正的力量不仅来自于军中的人际关系,更来自于实实在在的战功和士兵的拥护。
三日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验证了这一点。
蛮族一支五百人的部队突袭了边军的一处后勤营地,守军措手不及,情况危急。距离最近的第七队率先赶到战场,随后郑远和周毅的部队也及时来援。
战斗中,沈清辞指挥若定,三支部队配合默契,不仅击退了蛮族,还缴获了大量物资。更难得的是,此战伤亡极轻,创造了边军以少胜多的又一个战例。
战后总结会上,李啸天将军特别表扬了参战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沈校尉临危不乱,指挥有度,当记首功!”李啸天的赞赏让在场众多将领神色复杂。
张骏面色铁青,却不得不随众人一起道贺。
当晚,沈清辞在第七队驻地举行了简单的庆功宴。让她意外的是,不仅秦刚等人前来祝贺,还有许多她不熟悉的军官也带着礼物前来。
“沈校尉,今日一战令人佩服!”一个面生的营级指挥官举杯道,“我第九队愿与第七队结为兄弟部队,互相照应。”
类似的情景不断上演。沈清辞敏锐地意识到,这一战不仅巩固了她在军中的地位,更让许多观望中的军官下定了决心。
宴会结束后,她收到姐姐从京城送来的密信。沈清鸢在信中写道,她在朝中的运作已见成效,太子一系对沈清辞颇为关注。同时,她也提醒妹妹,三皇子一系可能已经注意到她的存在,务必小心。
随信而来的还有一批珍贵物资:精良的武器装备、稀缺的药材,甚至还有几本兵法典籍。这些都是沈清鸢通过侯府渠道,特意为妹妹准备的。
看着这些物资,沈清辞心中暖流涌动。姐姐在京城为她铺路,她在边军建功立业,姐妹二人虽相隔千里,却配合得天衣无缝。
她立即将这批物资分配给第七队,士兵们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更让她惊喜的是,随行的还有一个精通兵器锻造的老匠人,这是沈清鸢特意为她寻来的专业人才。
“小人姓铁,世代为匠,蒙沈小姐相邀,特来为校尉效力。”老匠人恭敬行礼。
沈清辞大喜过望:“铁师傅来得正好!我军中正缺您这样的人才。”
在铁师傅的指导下,第七队开始自行改良和修复兵器,不再完全依赖军械处的配给。这一举措,进一步增强了第七队的独立性。
随着时间推移,沈清辞的势力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她在底层士兵中口碑极佳,在中层军官中拥有众多支持者,更有来自京城的情报和后勤支持。
一个深夜,沈清辞在灯下审视着自己绘制的势力图。图上清晰地标示着支持她的军官位置、掌控的资源点、以及建立的情报线路。这张图若被外人看见,必会震惊于她在短时间内建立的这个庞大网络。
“校尉,该休息了。”李顺端着一碗热汤走进军帐,“您最近太过劳累。”
沈清辞接过汤碗,突然问:“李顺,你说我们这样做,是对是错?”
李顺愣了一下,随即坚定地说:“校尉带领我们打胜仗,让士兵们吃饱穿暖,学习识字,这有什么不对?比起那些只知争权夺利、不顾士兵死活的军官,校尉强过百倍!”
沈清辞微微一笑:“谢谢你。”
是啊,她聚集势力,不是为了个人野心,而是为了改变边军积弊,为了让更多士兵能够活着回家。这个信念,让她问心无愧。
然而树大招风,就在沈清辞势力日益壮大的同时,暗中的敌人也在蠢蠢欲动。
一日,王五匆匆来报:“校尉,我们在边境的眼线传来消息,蛮族最近在打听您的来历,似乎对您特别关注。”
几乎同时,刘明也暗中通报:张骏近日与几个神秘人物密会,谈话中多次提到沈清辞的名字。
山雨欲来风满楼。
沈清辞意识到,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她辛苦建立的这个势力雏形,将面临成立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但这一次,她不再是最初那个孤军奋战的伪装者。她有忠诚的士兵,有可靠的同僚,有远在京城的姐姐支持。
站在驻地的高台上,望着下方井然有序的营地和训练有素的士兵,沈清辞心中充满信心。
无论前方有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她都将勇敢面对。因为这个她一手建立的势力,不仅是她在边军立足的根本,更是她改变这个世界的起点。
暮色渐深,北境的星空格外明亮。在这片星空下,一个全新的力量正在崛起,而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