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说完不干涉军事,转头就提作战建议,这变脸速度倒是快。
何方虽然腹诽,面上却依旧和和气气,没有半分不耐。
他前世干过项目、做过施工方,天天被同僚紧盯、监理监督,甲方还总爱到现场追问各种细节,主管部门更是时常问询,早就练就了一副好脾气。
哪怕心里再不认同,也不会轻易动怒,向来信奉以理服人。
“毕常侍所言,看似有理,实则未虑及战场实际。”
何方语气诚恳,耐心解释道,“乌桓人最擅长的便是骑兵作战,来去如风,机动性极强。
而冀州境内多是平原旷野,无险可守,即便我拼尽全力夺下界桥,他们也可弃桥而行。
数万骑纵马北上,自渤海郡一带折返幽州,所谓‘断归路’,其实难以真正实现。”
顿了顿,又道:“更关键的是,我军如今只有千余骑卒。
若我率军强攻界桥,短时间内未必能攻克。
届时,屯驻在甘陵城外的乌桓人趁机从后偷袭,我军腹背受敌,进退两难,岂不是自陷险境?”
“再者,此次乌桓南下的步骑足有五万之众,且各地贼寇、不得志的豪强也趁势而起,四处劫掠,搅得冀州大乱。
我军兵力有限,硬碰硬绝非上策。
眼下可行的,唯有‘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大者不迎,小者吞之’的法子。
先扫灭小股乌桓人,解救百姓,积累士气。
乌桓人所来不过抄略财富、掳掠百姓。
他们若是抢不到财货,自然也就退去了。
而青州刺史那边正在集合军队,若是双方大战,我能寻机截断乌桓人的粮道,足以让其陷入缺粮困境。
如此才是稳妥之策。”
这番话条理清晰,既点出了乌桓人的优势、冀州的地形特点,也说明了己方的兵力短板。
毕岚听得连连点头,脸上露出恍然之色。
他本就是宦官,虽懂些朝堂权术,也有发明创造的副业......对军事却是一知半解。
方才不过是听周瑜提及军情,随口提出个想法。
此刻经何方一番拆解,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心中愈发佩服何方的沉稳与谋略。
“原来如此,是咱家思虑不周了。”
毕岚坦然认错,没有半分身居高位的架子,“骑都尉深谋远虑,考虑周全,军中之事,自然还是以你为主。
咱家只管做好后勤保障,绝不妄加干涉。”
何方:“......”
又来?!
“常侍言重了。”
何方拱手道,“常侍能为战事出谋划策,也是为了早日荡平乌桓,护佑冀州安宁。
往后有任何想法,常侍尽可直言,咱们商议着来便是。”
毕岚闻言,心中更是满意。
他原本还担心何方年轻气盛,不好相处。
如今看来,这位骑都尉不仅有勇有谋,还懂得尊重他人,处事圆滑,倒是个值得合作的对象。
接下来,就还有一件事情了。
“骑都尉,圣上许你在冀州募兵数千,以荡平乌桓。
如今甘陵境内渐趋安稳,不知你打算何时着手征兵?”
毕岚又开口问道。
何方:“......”
这老头张嘴闭嘴只管做好后勤保障,绝不妄加干涉军事。
但张嘴闭嘴说的也都是军事。
他心中一动,按说皇帝派中常侍来监军,本就不太合理。
会不会,顺便来试探一下他。
毕竟何方在短短的数月时间,一跃成为骑都尉,海内名士,还是大将军的从子。
关键年龄还没有弱冠,接下去只要不夭折,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而作为大汉公司的董事长,刘宏同学,提前考察一下这位最佳新人,也就合理多了。
也就是说,毕岚张口闭口不问军事,但又事事向这边引,就是要他暴露心中所想。
换句话说,就是在考察他的野心。
凉州、幽州叛乱四起,带头的实际上都是大汉的士族官僚......
韩遂边让都是凉州的士族,李参、阎忠也是,马腾算偏远一点的,但也凑合能够到。
张纯是前中山国的国相,张举是前泰山郡的郡守,两人同样也是士族大家。
想到此处,何方脸上依旧带着诚恳的笑意,缓缓说道:“常侍有所不知,我军向来主打游击作战,讲究机动性与战斗力,兵贵精不贵多。
乌桓人皆是骑兵,来去如风,我若招募大量步卒,反而会拖累行军速度,得不偿失。
因此,征兵之事,我打算只挑选精于骑射、勇猛善战之辈,补足此前的损耗即可。”
接着他话锋一转,顺势将征兵之事推了出去:“至于其它步骑,甘陵国刚遭兵祸,境内不乏勇武俊杰。
不如就由常侍牵头,从甘陵国选拔俊杰。
招募青壮组建操练。
待步骑训练成熟,日后协同作战,还需多靠常侍指点调度,我只管率骑兵在外袭扰破敌便是。”
这番话既表明了自己 “不求多兵、只求精兵” 的态度,又将招募与统领权交给了毕岚。
既给足了监军面子,又彻底打消了对方的顾虑。
一个只愿补充少量骑兵、不愿染指步兵的将领。
显然没有经营一方、拥兵自重的野心。
毕岚闻言,果然双眼一亮,连连点头称是:“骑都尉所言极是!
兵贵精不贵多,游击作战确实无需过多步卒。
征兵之事,便交给咱家来办,定能为你选拔出一支精锐,日后助你荡平乌桓!”
说到这里,他心中彻底放下了大石。
此行的核心任务之一,便是探查何方是否有趁机扩军的野望。
如今看来,这位骑都尉不仅有勇有谋,还懂得审时度势、收敛锋芒,完全没有逾越本分的想法,倒是让他省心不少。
看着毕岚释然的神情,何方心中冷笑。
皇帝若真放心让他大肆征兵,便不会只封一个骑都尉,至少也得给个节钺。
或是假校尉、中郎将的权限,让他有节制一方军政的法理依据。
世间哪有骑都尉这般秩级,却统领步骑数千的道理?
皇帝许他募兵,不过是以塞天下之口,实际上就是允许冀州豪强们出钱出力去打乌桓。
既让他有足够兵力对抗乌桓,也为了试探他的反应。
同时,不花一分钱,又养了几千兵......等战后直接解散就是。
那些冀州豪强们,不就各回各家了。
若何方真敢足额招募兵马,甚至妄图染指统领权,恐怕用不了多久,雒阳那边的猜忌便会接踵而至。
届时别说建功立业,能不能保住现有的兵权都难说了。
甚至毕岚,都有可能忽然掏出一个天子密诏......
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顺水推舟,只取自己需要的骑兵,将征兵这块 “烫手山芋” 交给毕岚。
而且他本来就是撺掇崔琰和周崇去做的。
这样一来,既满足了游击作战的需求可以建功立业,又向皇帝和毕岚表明了忠心。
同时还能借助毕岚的身份筹措粮草、安抚民心,可谓一举三得。
“叮!宿主与毕岚相处融洽,成功说服其认同作战方略、打消其疑心,智力 + 1,政治 + 3!
当前智力90,政治63。”
脑海中突然响起系统提示音,何方心中微动,这次奖励委实不低。
“时候不早了,甘陵国那边,还要咱家去一趟。
好协调征兵、粮草诸事!”
毕岚起身整理了一下官服。
“常侍慢行!”
何方快步上前,顺势扶住毕岚的胳膊,动作自然亲昵。
翻手之间,一颗鸽蛋大小的夜明珠已悄然塞入毕岚掌心。
那珠子莹润光洁,即便在帐内白日天光下,也泛着淡淡的柔光,一看便知是价值不菲的珍品。
“这…… 骑都尉是何意?”
毕岚手腕微顿,不动声色地将夜明珠拢入袖中。
脸上却露出几分故作诧异的神色,语气带着一丝试探。
何方面色肃然:“人常言常侍误国,然乌桓贼寇冀州,各县长史多有逃脱者。
而毕常侍身为中枢重臣,却甘冒风险,于前线奔走。
如此可知人言大谬啊!
某愿与常侍携手,报效国家,安定一方,还望常侍莫要嫌弃才是。”
这话言下之意就是要结盟了......再不济也是加深关系。
毕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满意,脸上的诧异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温和的笑意:“骑都尉有心了。
你我皆是为了国家,日后定当齐心协力。
骑都尉拳拳之心,某定会告知圣上。”
这个也就是回应何方了。
“有劳常侍!” 何方连忙拱手致谢。
......
看着毕岚的车马远去,何方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
这颗夜明珠虽贵重,却换来了毕岚的友谊,这笔买卖稳赚不赔。
无论什么时候,光有勇有谋不够,还需懂得经营人脉、拉拢关键人物,才能走得更远。
正所谓什么是政治?
就是分配好资源,把自己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
“哟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