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聚会的欢声笑语还未散去,陈曦的父母特意从老家赶来传承馆。他们一路见证着女儿从创办手作公益到打造“曦·承”品牌的艰辛与成长,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是“忠犬联盟”伙伴们多年来对女儿的支持与守护。这次前来,除了想亲自感谢这些“靠谱的孩子们”,更要以家人的身份,给予他们最真挚的肯定与祝福。
初见:家人般的亲切与寒暄
陈曦的父母一走进传承馆,就被庭院里残留的温馨氛围打动——扎染灯笼还在微风中晃动,竹编果盘里还剩着几颗水果,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烧烤与饭菜的香气。周教授、林砚舟、沈亦舟、苏医生、赵村长早已等候在门口,脸上满是真诚的笑容。
“叔叔、阿姨,一路辛苦了!快进来坐!”林砚舟率先上前,接过老人手里的行李,动作自然又贴心。苏医生则递上两杯温度适宜的温水:“叔叔阿姨,喝点水润润嗓子,长途坐车肯定累了。”
陈妈妈拉着苏医生的手,笑得格外亲切:“你就是苏医生吧?曦曦经常跟我们提起你,说你特别细心,一直照顾着她的身体,真是太谢谢你了!”苏医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阿姨,这都是我应该做的,陈曦也一直很照顾我们。”
陈爸爸则握着周教授的手,语气满是敬佩:“周教授,久仰大名!曦曦说您是她的文化领路人,没有您,‘曦·承’的非遗之路也走不远。您为孩子们付出太多了!”周教授温和地说:“陈先生客气了,曦曦是个有初心、有毅力的孩子,我们只是在旁边搭把手而已。”
沈亦舟凑上来,笑着说:“叔叔阿姨,我是沈亦舟!平时总听陈曦提起你们,说你们特别支持她的事业。今天终于见到真人啦!”赵村长也憨厚地笑着:“叔叔阿姨,我是赵村长,带来了点村里的土特产,都是自己种的、自己做的,你们尝尝鲜。”
庭院里的寒暄没有丝毫生分,就像久别重逢的家人。陈曦看着父母与伙伴们亲切交谈的画面,心里满是温暖——她一直希望,自己珍视的伙伴们,也能被家人认可与接纳,而此刻,这个愿望正在悄然实现。
畅谈:餐桌上的肯定与感谢
午餐时分,传承馆的小厨房里再次热闹起来。赵村长和陈妈妈一起下厨,赵村长做拿手的乡村硬菜,陈妈妈则炒了几道家常小炒,香味很快弥漫了整个庭院。大家围坐在一起,像真正的一家人一样,边吃边聊。
陈爸爸端起茶杯,站起身来,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伙伴,语气真挚:“今天我和老伴儿过来,主要是想当着大家的面,说几句心里话。这些年,曦曦创办手作公益、打造‘曦·承’品牌,吃了不少苦,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如果没有你们这些好朋友、好伙伴在她身边支持她、帮助她,她不可能走到今天。作为父母,我们真的特别感谢你们!”
说完,陈爸爸深深鞠了一躬,在场的伙伴们连忙起身:“叔叔,您太客气了!”“我们都是一家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陈爸爸坐下后,继续说道:“我听曦曦说,周教授您一把年纪了,还陪着孩子们跑东跑西,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费心费力;林砚舟你做事沉稳,一直帮曦曦打理公司的大小事务,把供应链、运营管理得井井有条,让她没有后顾之忧;沈亦舟你头脑灵活,为品牌拓展了不少跨界资源,让更多人知道了‘曦·承’;苏医生你细心周到,不仅照顾着曦曦的身体,还守护着大家的健康;赵村长你朴实善良,带着乡亲们做好非遗手工,为品牌筑牢了根基。”
他一一细数着每个人的付出,眼神里满是认可:“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却都愿意为了同一个目标——守护非遗、支持曦曦,而并肩作战。这种情谊,比金子还珍贵。我们做父母的,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曦曦能遇到一群靠谱、真诚的朋友,而你们,就是这样的人。”
陈妈妈也补充道:“曦曦以前是个挺内向的孩子,遇到事情总喜欢自己扛。自从和你们在一起后,她变得开朗多了,也更有底气了。每次打电话,她都跟我们说你们的趣事,说你们怎么帮她解决难题,怎么照顾她。我们能感觉到,她和你们在一起,是真的开心、真的安心。”
周教授听完,眼眶有些湿润:“陈叔叔、陈阿姨,你们太抬举我们了。其实我们也在跟着曦曦成长,是她的初心和坚持,感染着我们一直走下去。能得到你们的认可,我们真的很感动。”
林砚舟认真地说:“叔叔阿姨,请你们放心,我们会一直陪着陈曦,支持她做自己喜欢的事,守护好‘曦·承’,也守护好她。”
沈亦舟笑着说:“是啊叔叔阿姨!以后我们就是你们的半个孩子,会经常去看望你们,也会好好照顾陈曦!”
餐桌上的气氛温馨而热烈,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家人的认可与伙伴的情谊。陈曦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眼眶也有些泛红——她知道,这份来自家人的肯定,对她和伙伴们来说,是比任何荣誉都珍贵的礼物。
见证:非遗成果里的初心与坚守
午餐后,陈曦带着父母和伙伴们,参观了传承馆的非遗科技展区和制作基地。看着一件件融合了非遗与科技、时尚的产品,陈爸爸和陈妈妈脸上满是骄傲与欣慰。
在AI非遗设计终端前,林砚舟演示了如何通过AI生成非遗纹样,再由传承人手工制作成产品。陈爸爸看着屏幕上快速生成的蜀绣纹样,感慨道:“现在的科技真发达,没想到非遗还能这么创新!你们把老手艺和新科技结合得这么好,真是太有想法了。”
在智能非遗家居展区,苏医生演示了智能竹编温控灯、扎染智能窗帘的功能。陈妈妈亲手触摸着竹编灯架的肌理,感受着灯光的温度变化,笑着说:“这产品又好看又实用,家里摆上这么一件,又有文化气息,又方便生活。难怪曦曦说,你们的产品越来越受欢迎。”
在非遗制作基地,赵村长带着陈爸爸和陈妈妈参观了传承人的手工制作过程。看着传承人们专注地编织竹编、绣制蜀绣,陈妈妈忍不住停下脚步,和一位年轻的传承人聊了起来:“小姑娘,你这么年轻,怎么想起学竹编的呀?”
年轻传承人笑着说:“阿姨,我以前在外打工,后来听说村里的竹编能登上时装周、能做成智能产品,就回来跟着赵村长学习了。现在不仅能在家门口就业,还能把老手艺传承下去,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陈爸爸听了,点点头:“好啊!年轻人愿意学老手艺,老手艺才能活起来、传下去。你们不仅打造了一个品牌,还带动了这么多传承人就业,为乡村振兴也出了力,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在AR非遗互动平台体验区,沈亦舟带着陈爸爸和陈妈妈体验了VR非遗工坊教学。戴上VR设备后,两位老人仿佛置身于虚拟的非遗工坊,跟着虚拟传承人学习简单的竹编技艺,脸上满是新奇与开心。
“太神奇了!就像真的在学竹编一样。”陈妈妈摘下VR设备,笑着说,“这样一来,不管在哪里,都能学习非遗技艺了,真是为非遗传播做了大贡献。”
参观过程中,陈爸爸和陈妈妈不时停下脚步,仔细查看产品的细节,询问产品的研发过程和市场情况。每一个问题,伙伴们都耐心解答;每一个成果,都让两位老人感到骄傲与自豪。他们知道,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孩子们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是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执着。
告别:嘱托与祝福,情谊长存
夕阳西下,陈爸爸和陈妈妈要返程了。大家依依不舍地送到传承馆门口,赵村长给两位老人装了满满一袋乡村特产,有腊肉、咸菜、竹编小筐,还有传承人手工绣制的蜀绣挂件;苏医生给老人准备了养生茶包和常用药品,叮嘱他们“注意身体,按时体检”;林砚舟则帮忙联系好了返程的车辆,确保他们旅途安全。
陈爸爸握着周教授的手,再次叮嘱:“周教授,以后还要麻烦您多指导孩子们,帮他们把握方向。”周教授点点头:“陈先生放心,我会的。”
陈妈妈拉着陈曦的手,眼眶泛红:“曦曦,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也要好好对待你的伙伴们。他们都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定要珍惜这份情谊。”陈曦点点头,哽咽着说:“妈,我知道了,你们放心吧。”
车子缓缓启动,陈爸爸和陈妈妈摇下车窗,向大家挥手告别:“孩子们,常联系!有空一定来家里做客!”“再见!祝你们越来越好!”
看着车子渐渐远去,伙伴们相视一笑,心里满是温暖与坚定。他们知道,这次家人的到访与认可,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所做事业的认可,对他们之间情谊的认可。
陈曦看着身边的伙伴们,深情地说:“谢谢你们,也谢谢我的父母。能得到家人的认可,能和你们一起守护非遗、并肩前行,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周教授温和地说:“曦曦,我们是伙伴,更是家人。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一起面对。”
林砚舟点点头:“是啊,有家人的支持,有彼此的陪伴,我们一定能把‘曦·承’做得更好,把非遗传承得更远。”
夕阳的余晖洒在传承馆的庭院里,扎染灯笼的光影温柔而坚定。家人的认可,就像一股温暖的力量,注入了每个人的心中,让他们更加坚信:只要初心不改、情谊长存,他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创造更多的奇迹与辉煌。而这份来自家人的肯定与祝福,也将成为他们前行路上最珍贵的动力,支撑着他们一路温暖,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