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锋和张兰的家,就在肖芷涵娘家的隔壁。
两家门对门,走动起来极其方便。
张桂芬是真心把张兰当成了自己的半个闺女。
她看张兰从小没过过好日子,心疼得不行。
搬家那天,张桂芬不仅把家里一口闲置的锅送给了他们,还特地炖了一大锅鸡汤,给他们补身子。
“兰子,以后就把这里当自己家。”张桂芬拉着张兰的手,亲切地说。
“有什么事,就跟桂芬姨说,姨给你做主。”
“陈锋要是敢欺负你,你告诉我,我拿扫帚抽他!”
陈锋在一旁听了,哭笑不得,连连保证自己绝不敢欺负媳妇。
张兰被张桂芬的热情和直爽逗笑了,心里暖洋洋的。
她重重地点了点头,喊了声:“谢谢桂芬姨。”
赵秀莲和周红也对这个新邻居充满了善意。
她们看张兰性格温和,手又巧,都非常喜欢她。
赵秀莲把自家孩子穿小了的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给张兰送了过来。
“你们以后肯定也要生孩子的,这些衣服虽然是旧的,但料子好,留着给孩子穿,舒服。”
周红则把自己才扯的新布料,分了一半给张兰。
“快结婚了,总得做身新衣服。”周红笑着说,“别跟我客气,咱们以后就是姐妹了。”
张兰被邻居们的热情包围着,有些手足无措,但更多的是感动。
她从小在冷漠和压榨中长大,何曾感受过这样的温暖。
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报答这些善待她的人。
很快,张兰就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
她有一双巧手。
无论是缝补衣服,还是纳鞋底,或者是做一些小手工艺品,都做得又快又好。
家属院里谁家的衣服破了,扣子掉了,都愿意拿来找她帮忙。
张兰总是不厌其烦,笑眯眯地接过来,三下五除二就弄得妥妥帖帖。
她还用周红送她的布料,不仅给自己和陈锋做了新婚的衣服,还用剩下的边角料,给院子里的孩子们,每人做了一个小香包。
香包里塞满了她从乡下带来的干艾草,挂在身上,不仅好看,还能驱蚊虫。
孩子们都喜欢得不得了,天天挂在脖子上,见人就炫耀是张兰姨姨送的。
张兰很快就和家属院的军嫂们打成了一片。
她融入了这个集体,也真正找到了归属感。
陈锋当了警察,工作虽然忙碌,但充满了干劲。
他一有空,就会帮着院子里的邻居们干些力气活。
修屋顶,通下水道,搬煤气罐,随叫随到。
这对年轻的夫妻,就像两束阳光,给这个家属院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和欢笑。
而赵建国和李梅的感情,也在平稳地发展着。
婚骗团伙的事情,成了他们感情的助攻。
赵建国洗清了冤屈,李梅的仗义执言也让她在厂里收获了无数好评。
现在,所有人都看好他们这一对。
在陈锋和张兰的婚礼上,肖芷涵特意安排赵建国和李梅坐在一桌。
看着陈锋和张兰拜天地的幸福模样,赵建国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他转过头,看着身边安静微笑的李梅,心里的念头,前所未有地清晰和坚定。
婚礼结束后,他送李梅回宿舍。
在宿舍楼下,他叫住了正要上楼的李梅。
“李梅。”
“嗯?”李梅回过头。
路灯下,她的脸庞显得格外柔和。
赵建国这个在部队里都面不改色的汉子,此刻竟然紧张得手心冒汗。
“那个,李梅同志。”他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想跟你处对象。”
“以结婚为前提的那种。”
说完,他的脸已经红到了脖子根。
李梅看着他紧张又认真的样子,先是一愣,随即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她没有说话,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
赵建国看到她点头,整个人都傻了,愣在原地,半天没反应过来。
还是李梅看他那傻样,又好气又好笑地提醒了一句:“不早了,我上去了。”
“哦,好。”赵建国这才如梦初醒,咧开嘴,露出了一个傻呵呵的笑容。
他看着李梅的背影消失在楼道里,还站在原地,一个人傻乐了半天。
赵建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家属院里,喜事连连。
陈锋和张兰新婚燕尔,赵建国和李梅也正式确立了关系。
周红和高健的双胞胎儿子,已经能扶着墙走路了,给院子里带来了无数的欢声笑语。
赵秀莲的丈夫也升了职,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时代的浪潮,并不会因为个人的幸福而停下脚步。
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悄然酝酿。
这天晚上,肖芷涵在灯下看着从首都寄回来的报纸。
一篇关于国企改革的社论,引起了她的注意。
文章的措辞虽然还很委婉,但字里行间,已经透露出了一个信号,铁饭碗的时代,可能真的要结束了。
她想起了婆婆张桂芬之前提起的,纺织厂效益不好的事情。
她心里,有了一丝不安。
肖芷涵看向窗外,家属院的筒子楼里,亮着一盏盏温暖的灯火。
每一盏灯火背后,都是一个安稳的家庭。
她不知道,这份安稳,还能持续多久。
就在此时,周红急匆匆地跑了过来,脸上带着焦急和愤怒。
“芷涵,不好了,出事了!”
“厂里,厂里要裁员了!名单都贴出来了!”
“我和高健,我们两口子,都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