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事宜安排已毕,刘备终于下令班师。大军开拔,旌旗招展,虽经大战,却士气高昂,军容严整。
刘备与贾诩、郭嘉、徐庶三位谋士同乘一车,沿途不时商议天下大势。车驾前后,关羽、赵云、典韦、陈到、周仓、裴元绍等一众大将披甲执锐,亲率精锐的无当营、白毦营、尖刀营扈从护卫。阳光照在明晃晃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远远望去,整支队伍宛如一条鳞甲森然的巨龙,在青州大地上缓缓游动。
数日后,队伍进入平原国地界。早已接到讯息的关平,率领留守文武及一部兵马,于边境十里长亭迎候。时近正午,秋阳高照,远远望见“刘”字大纛迎风招展,关平立即整顿衣甲,肃立等候。
“侄儿关平,恭迎伯父凯旋!”年轻的将军甲胄鲜明,举止沉稳而不失英气。见到刘备车驾,他难掩激动之情,快步上前行礼。
刘备下车,亲手扶起这位日益成熟的侄儿。他仔细端详着关平,见他目光坚定,眉宇间已然褪去青涩,隐隐显露出大将之风,心中不禁倍感欣慰:“平儿留守后方,统筹粮草,安定地方,亦是功不可没!这些时日,辛苦你了!”
关平激动地回道:“侄儿所做皆是份内之事,不敢言功。伯父亲临前线,运筹帷幄,大破强敌,扬我青州军威,方是真正辛苦!”
刘备拍拍他的肩膀,又关切地问了些政务军务,关平一一对答如流,更让刘备暗自点头称赞。随后,大军在关平引领下,浩浩荡荡地开进平原城稍作休整。
当夜,平原太守府内举行简单宴饮。烛火通明,酒香四溢,但气氛却保持着一贯的节制。宴至中途,刘备特地将关羽、徐庶、周仓、裴元绍唤至身前。
“云长、元直、元福、元绍,”刘备举杯,神色凝重,“平原国地处要冲,乃我青州西门户,直面冀州、兖州,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此地交予你们,备方能安心东归。望诸位同心协力,固我疆土!”
关羽丹凤眼开合,抚髯沉声道:“大哥放心!有关某在,平原绝无闪失!”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令人安心的力量,每一个字都仿佛钉入地面般坚实。
徐庶亦郑重表态:“主公放心,庶必竭尽所能,辅佐关将军,经营好平原军政事务,使之成为青州牢不可破的屏障。”
周仓、裴元绍更是慨然应诺:“末将等誓死效命,必不负主公重托!”四人举杯共饮,眼中都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刘备看着这几位忠心耿耿的部下,心中大感宽慰。
次日清晨,大军再次启程。朝阳初升,霞光万道,为整个平原城披上了一层金装。刘备与关羽、徐庶等人挥手作别,车驾缓缓东行。关羽伫立城头,久久凝视着远去的队伍,美髯在晨风中微微飘动,那双丹凤眼中流露出复杂的神情——既有离别的怅惘,更有肩负重任的坚毅。
数日后,队伍进入济南郡地界。得到消息的郡尉张合早已率兵在官道旁迎候。见到刘备仪仗,张合立即整肃军容,上前行礼:“末将张合,恭迎主公凯旋!”
刘备对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子良将”之一极为看重,特意下车与他并行。秋日的阳光洒在两人身上,刘备仔细询问济南防务,特别是对冀州方向的戒备情况。他对张合在西线始终保持压力,有效牵制冀州军可能的异动表示赞许和慰问。
张合见刘备如此礼遇,心中感佩,详细汇报了防务情况:“末将已在黄河沿线增设三处烽火台,每日派遣斥候巡防,沿河各县皆已整训乡勇,随时可支援主力作战。”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若平原方向有警,末将可在一日内驰援。”
刘备闻言颔首,勉励道:“儁乂用兵,素有法度,济南交予你手,备甚安心。还望将军继续整军经武,巩固边防。”两人又交谈片刻,刘备方才登车继续东进。
越过济南郡,便进入齐国地界。至此,离家已久的征战,终于即将抵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