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带着甄宓、陈夫人等人回塞内,袁熙带着辛毗继续巡视,这一日来到护乌桓校尉治所宁县。
赵云提前收到消息,亲自赶到于延水迎接。
别时还是汉臣,再见已是大陈宗室、燕王领征北将军、都督幽州军事,赵云自然要向袁熙贺喜,袁熙却高兴不起来,寒暄了几句就直奔主题。
“鲜卑人怎么样?”
赵云也收起了笑容。“之前还行,最近有点不太安分。匈奴人出塞了,与鲜卑人合流,势力大增,野心也跟着膨胀起来。他们在并州北部没捞到油水,想来幽州打打秋风。”
袁熙心里咯噔一下。“大概有多少鲜卑人参与其中?”
“现在还不好说,但人数不会少,观望的则更多。扶罗韩能力有限,控制不住多少人。”
“轲比能呢?”
“他就是观望的。匈奴人胜,他就跟着入塞。匈奴人败,他就吞并匈奴人,壮大实力,总多不吃亏。”
袁熙冷笑了一声,杀意横生。
当初与鲜卑人结盟时,他就觉得轲比能最精明,很难驯服其心。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没错。此人就是一头养不熟的草原狼,永远不会成为忠诚的守门犬。
不过,眼下最麻烦的还是匈奴人。
半路上,他已经收到荀衍的来信,大致知道并州的情况。说实话,这个结果并不意外。荀衍或许有能力,但他初登战场,还不明白与匈奴人交战的关键,延用中原战法,自然很难竟全功。
并州的事原本与他无关,但十余万匈奴人逃到草原上,必然打破草原上脆弱的势力平衡。鲜卑人要么会向他求援,要么会和匈奴人合流,从而野心膨胀。
对付这样的敌人,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必须先用武力征服,然后再讲道理。
他让甄宓、陈夫人等家眷先回蓟县,只带着龙骑、虎卫和玄甲骑来到宁县,与赵云会合,就是准备用武,给鲜卑人一个来自大陈王朝的教训。
“派人通知扶罗韩、轲比能、步度根,会于弹汗山。”
辛毗吓了一跳。“大王,为什么要去弹汗山?在宁县不是更安全?”
赵云看看辛毗,微微一笑。“辛君有所不知,鲜卑人欺软怕硬。你越是谨慎,他们越是放肆。弹汗山本是鲜卑人的王庭,自从燕王镇北疆,已经将弹汗山当成了避暑之地。在弹汗山召见各部首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现在不敢去,鲜卑人会更加肆无忌惮,也不会轻易来宁县相见。”
辛毗打量着赵云,赞了一声。“几年不见,子龙锋芒毕露,难怪燕王一见倾心,委以重任。”
赵云哈哈一笑,没有纠缠这个话题。他和袁熙之间的关系,绝非辛毗所能想象,也不用向他解释。
辛毗见状,只得又道:“子龙有多少骑可用?”
赵云看了看袁熙身后的龙骑虎卫和玄甲营。“我挑一千精骑随大王出巡,应该够了。”
辛毗脸色都变了。
袁熙身边只有龙骑虎卫千人,玄甲营千人,加上赵云的千人,总共不过三千骑,就敢出塞与数万鲜卑人见面?这也太危险了。
他刚想反对,随即又想到了郭嘉。
郭嘉虽然不在塞外,但他和赵云时刻保持联络,自然也清楚双方的实力对比。离开的时候,他也没提增兵的事,想来是觉得袁熙、赵云可以应付?
“佐治,兵在精不在多。草原上作战,更应该用精锐。兵力太多了,良莠不齐,不仅辎重运输困难,而且不耐苦战、恶战,一旦有人心慌阵乱,就会像雪崩一般,不可收拾。”袁熙耐心的解释道:“骑战与步战不同,没有阵势约束,逃跑、崩溃都容易得多,根本控制不住。”
听了袁熙的解释,辛毗虽然并不完全理解,但他见袁熙胸有成竹,便放心了许多。
他只是不希望袁熙鲁莽而已。
袁熙随即向赵云介绍了阎行、马超。
赵云与阎行、马超见礼,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后,感慨道:“英雄出少年,有这样的少年英雄辅佐大王,北疆的百姓可以享太平了。”
阎行连忙说道:“君侯大白登山一战,令鲜卑人胆寒,必当着于青史,令后人景仰。行不才,蒙大王不弃,继君侯之后掌龙骑,愿借君侯威名,辅佐大王,安定百姓。”
赵云哈哈大笑,很是满意。
汉陈更替,他不仅升了官,由护乌桓校尉升为镇北将军,更加封千秋亭侯,是名副其实的侯爵了。
马超也上前见礼,态度却有些倨傲。“超生也晚,恨不能与君侯共驱驰。此去弹汗山,若有机会,当一见君侯的风采。”
赵云抚着胡须,微微颔首。“能和孟起一起征战,也是我的荣幸。听人说,凉州人称孟起为天将军,如今侍奉天单于,也算是天命所归。”
“天单于?”
“乌桓人、鲜卑人敬畏大王,称为天单于,可不是什么秘密,天子也是知道的。”
马超顿时闹了个大红脸。
他虽然统领玄甲营有一段时间了,却和这些乌桓人、鲜卑人交往不深。他和被凉州羌人称为天将军,是因为他的祖母是羌人,他身上流着羌人的血。他和乌桓人、鲜卑人没什么渊源,只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罢了,谈不上亲近。
虽然赵云提醒得很委婉,他依然觉得很丢脸。
“孟起武艺很好,而且有分寸。”见马超尴尬,袁熙打了个圆场。“我与他战了三合,侥幸不死。”
马超连忙说道:“大王言重了。以大王的武艺,我想取胜可没那么容易。”
“行了,大家都是武人,不用那么客套,还是手上见真章吧。”袁熙拍拍手。“你们都准备一下,到了弹汗山,我们搞个比武大会,胜者吃肉,败者喝汤。”
一听说比武,在场的人都来了兴趣,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袁熙随即让赵云传令鲜卑、乌桓各部,约定日期,在弹汗山相见,参加比武大会。
在宁县休整两日,更换了战马后,袁熙再次起程,带着三千精骑,赶往弹汗山。